高卫东,宋亮,张万峰
(大连交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2017 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发展研究工作,并形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新工科’行动路线(天大行动)”等文件。并多次强调,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把握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新工科,主动面向未来,适应和引领新经济[1]。因此,对于交通行业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地方提出的要求,就是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更新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教学模式、更高的教育质量。
本文以大连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新工科视阈下服务辽宁体系结构改革为实例,重点创建新理念、新结构和新体系:新理念就是提倡思想素质与专业素养结合起来的教育方法,促使新工科视阈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和高效;新结构要与服务辽宁产业发展相匹配,既面向当前省内急需产业,又考虑未来行业发展方向;新体系要更新交通行业高校成人教育目标,推动教学管理系统变革和实践创新。最终从新理念、新结构、新体系三方面构建体系结构改革模式,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出当前产业和未来行业急需的人才,提升交通行业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地方的能力。
新工科视阈下交通行业高校成人教育服务辽宁体系结构就是以新工科为引领,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培养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地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
(1)在专业建设上,只重视专业特色,忽视优化专业结构。从结构上看,主要表现在还未能建立紧密对接省内企业需求的成人教育专业体系结构,并且专业设置划分过细,学科调整设置灵活性不足,滞后于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而新工科视阈下,专业设置紧密对接辽宁地方经济的行业产业,构建服务辽宁的行业特色专业设置新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完善对接交通行业产业链和辽宁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专业结构。
(2)在培养方案上,传统的培养模式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培养理念相对落后,过多重视方案制定,忽视线上课程体系开发及实践教学过程安排。主要表现在现有的“学历导向”培养模式与成人教育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新意识,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能满足毕业要求,割裂了学习与职业工作的联系,对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办学与需要、教学与实际、学习与应用相互脱节[2]。而新工科视阈下,以行业特色为依托,服务辽宁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新体系;以服务辽宁为导向,产学研深度合作,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交互式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3)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价值观引导,使得成人教育培养目标未能得到有效贯彻。主要表现在对于交通行业工科类高等院校而言,成人教育开展“思政课程”稍显吃力,主要以培养实用化为主,思政教育课程设置不足且多为选修[3]。而新工科视阈下,坚持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发挥教师引路人角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坚定的政治信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兼备,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以及“重视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高度[4]。
总体思路就是将理论指导实践:首先优化专业设置,构建行业高校成人教育服务辽宁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最后提出建议与措施。
1)优化专业设置,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查找“新工科”理论与行业高校服务辽宁的契合点,分析“新工科要素”和“行业高校成人教育”两方面在服务辽宁中所起的作用,优化专业设置,构建行业高校成人教育服务辽宁人才培养方案;
2)教学实证分析。设置完善对接轨道交通行业产业链和辽宁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专业结构,将培养方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实践,并将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前后对比;
3)提出建议与对策。根据前后对比结果,逐步完善交通行业高校成人教育服务辽宁体系结构改革方案。
1)文献资料法。研究国内外新工科和行业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地方文献资料,分类整理、总结和分析,充分把握已有研究成果;
2) 调查访问法。通过座谈、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新工科”发展现状和行业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地方的情况,为改革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
3)实证分析法。将体系应用到服务辽宁的教学实践中,实证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大连交通大学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学院以“轨道交通+ 软件”五年制双专业为依托,进行成人教育专业体系建设,实现交通行业特色优势产业链、成人教育专业链、人才需求与供给链有效对接,构建与学校办学特色和服务辽宁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增强人才培养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5]。
首先建立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工程、车辆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轨道交通特色专业构成的专业集群和软件信息专业体系。
其次为了适应辽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需要,于2017 年-2020 年,增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本科专业招生。
再次根据大连市对软件人才的紧迫需求,新开设“软件工程”专业,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实施订单式定制培养,突出技能培训,培养IT 行业应用型人才。并主动撤销不符合服务辽宁相匹配的专业,招生专业由2017 年的35 个调整为2020 年的17 个。通过“加法”和“减法”,建立适应服务辽宁省相匹配的专业体系。
学院以服务辽宁为导向,结合办学优势,将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修订)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三个突出原则:一是突出培养目标,遵循以服务辽宁为导向、企业需求为统领,制定培养目标。二是突出行业特色,以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服务辽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三是突出成人教育特点,把工作领域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将实习基地作为实践教学课程,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真正转变为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推进职业能力持续提升[6]。
1)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在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7]。
学院以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为导向,立德树人,强基固本,深入省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调查、研究,分析用人单位需求,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并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根据企业需求建立突出轨道交通电气化特色和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课程体系。例如针对沈阳铁路局车辆工程专业动车组方向开设:控制工程基础、动车组结构与原理、动车组制动、动车组牵引传动与控制、动车组制造与检修工艺;机车方向开设:机车总体与走行部、机车电传动与控制、机车动力学、机车制动、机车运用与检修;铁道车辆方向开设:车辆结构与原理、车辆动力学基础、车辆制动、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学、车辆电气装置、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学;同时,将具有新工科特性课程融入车辆工程专业3 个方向的牵引和供电系统,增设交通电气化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基础,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业的核心知识课程体系的建立,为新工科视阈下行业高校成人教育服务辽宁体系结构改革奠定了基础。
经过3 年的深化改革,学院强化了学生基本理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108 门,全面提升了成人教育服务辽宁的能力。
2)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我校牵头成立辽宁省轨道交通产业校企联盟,作为理事单位,协同在辽中车下属企业、铁路局、中铁工程局、城市地铁、航运企业、钢铁与煤矿等能源企业、行业特色院校等共同发起成立的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手段,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目的的校企合作联合体,涵盖装备制造、软件产业、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学院以此校企联盟为平台,凭借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签署联合培养协议,要求企业长期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督促未就业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实习实训,逐步提高学生就业率;而对于已就业学生,要求其基于本职工作岗位,积极对接相应合适的实习岗位,使其真正接触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校企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立足实习岗位,撰写实习报告,作为最终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
3)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学院为满足不同行业的岗位需求,以及成人教育特殊性,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推进全方位系统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在遵循传统线下教学方法的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现有的北京弘成成教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选用优质教学资源,优先导入学校17 门精品课程课件。并利用学校远程教学平台,制作在线教学网上课程,线上完成学生作业提交和批改、课程辅导答疑等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完全化解成人在职学生工学矛盾。此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获得2020 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阐明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学院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成人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成人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立足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8]。
首先,在教学计划设置中,保证思政课程设置比例,并增设为学位课程考试必修课。如本科生开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形势与政策”课。专科生开齐“概论”课、“基础”课、“形势与政策”课。专升本学生开设“原理”“纲要”“形势与政策”课[9]。
其次,在老师聘任上始终坚持把政治意识摆在首位,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点,丰富专业课程授课形式,改革思政课程考核方式,构建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的新理念,将能力创新、诚实守信等素质培养融入思政教学,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10]。如借鉴互联网+模式,结合新工科理念和课程思政的要求,运用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及深度学习等现代化技术学习手段,在线上线下课堂中积极渗透和发现思政教育因素,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深度融合,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相融合的数据模型[11]。
再次,学院不单纯进行思政课程教育,还强调成人教育党、团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唯学习成绩论,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地位,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通过融入党、团建设,促使学生拉紧诚实守信的思想弦,达到培养全面优秀人才的目标。
本文以大连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新工科视阈下服务辽宁体系结构改革为实例,注重实证应用,深化体系结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职业发展能力。
(1)将新工科建设引入成人高等教育领域
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成人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并以信息技术为引领,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技产业融合,实现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2)构建体现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服务辽宁的专业体系及课程设置
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以学校轨道交通行业特色、软件优势专业为核心载体,建设以车辆工程等轨道交通特色专业构成的专业集群和软件信息专业体系,实现行业特色优势产业链、成人教育专业链,并结合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人才需求与供给链有效对接,制定体现新工科发展特点和行业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将办学特色与服务辽宁相匹配,增强人才培养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以贡献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深度融合科学、技术、产业、社会,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深化成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与实践产学研合作,建设以行业特色为依托的专业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成人教育各个环节,实施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过程和方法,加强教育教学制度建设和管理,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效提升交通行业成人高校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