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重”架构下的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2-03-17 02:40王喜伊雯雯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技术校企技能

王喜,伊雯雯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云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务院于2015 年1 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 号)[1],助力云计算产业加速发展。为解决云计算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教育部于2015 年10 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新增“云计算技术及应用”专业(代码为610213)[2]。2021 年3 月,教育部发文“云计算技术及应用”专业名称更改为“云计算技术应用”(以下简称为云计算专业),代码变更为“510206”,仍属于“电子信息大类”中“计算机类”[3]。

云计算专业是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专业之一,目前已成功获评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品牌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群”获批江苏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在建设云计算专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连续三年取得云计算国赛一等奖;团队教师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课题10 多项;团队教师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等。随着“职教二十条”的发布[4],云计算专业的发展亟待步入新的征程,以适应新时代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此,本文形成了“五重”的聚变思路,“五重”即为“理念重塑、团队重组、平台重建、课程重构、产学重叠”,以适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扎实推进“职教二十条”在云计算专业的贯彻落实,提出具有实践、复制和推广应用价值的云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 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 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挑战

“职教二十条”背景下,云计算专业面临与产业的融合不够、1+X 认证实施经验不足等问题。近十年来,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为代表的公有云技术和市场份额的快速发展壮大了我国的云计算产业体系。但同时,云计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方和产业需求方仍存在“两张皮”问题和现象。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高职云计算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 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机遇

2020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新职业——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随着企业“上云”需求旺盛,我国云计算产业在未来五年内人才需求高达150 万[5]。2018 年,温贻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高职专业升级:固什么“本”,强什么“基”》文章,首次提出了重塑专业升级“五重”理念,即从“理念重塑、课程重构、教研室重组、校企重叠、过程重诊”等五个方面确立新时代高职专业升级的总体思路[6]。2019 年,苏霄飞提出了通过“5 个重构”,即通过“重塑理念、重组团队、重建平台、重构课程、重叠产学”来服务“智能工厂”的高职专业集群建设[7]。王馨和杨晓英结合当前市场需求,探索出一条新的云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思路[8]。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专业于2017 年正式招生,基于上述发展机遇和建设理念,经过数年培养,累计为苏州市及长三角培养了数百名云计算技术技能人才。

三 基于“五重”架构下的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一) 推行“五教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云计算专业将“教材”“教师”“教室”“教案”“教风”五种主要教学要素与企业研发项目的典型工作流程相结合,形成了“五教合一”融合的理念,将专业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研发项目内容相结合,将学生学习评价要求与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相结合,推行“五教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围绕苏州市现代制造业和智能服务企业深入调研,推动产教融合,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参与项目实践和企业内训,熟练掌握智能工厂生产链在云计算需求方面的核心技能,培养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等方面的能力,成为胜任云计算平台运维和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分析云计算专业在企业生产链中的作用与地位;搭建各专业建设研讨平台,依托苏州市计算机学会和苏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等行业组织,邀请各专业相关行业企业和同行专家,开展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分析研讨会,通过“头脑风暴”分析岗位能力。研讨行业企业的各类技术人才需求、就业形式、岗位需求,定位培养目标,多角度研讨、认证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云计算专业的修订。

(二) 打造“校企共融、技业高精、视野宽高”的双师教学团队

专业由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岗专任教师与具备教学技能的企业工程师构成教学研发混编师资团队。

校内专职教师全程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研发过程,100%教师受聘相关企业研发岗位,要求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6 个月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赴企业实践不少于一年,大力提高一线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结合企业实践与高级访问学者项目,申报市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云计算专业建立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确定为期三年的“三个一”培养计划。专业带头人进入云计算技术企业中担任骨干技术职务,参与企业真实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项目的全程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师选择一所专业学科综合实力较强的海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知名企业,完成高级访问学者项目。制定企业专业带头人的选聘任用方法。每年选聘1 名有丰富实践经验、职称高、学历高的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技术骨干,担任企业专业带头人。建立候选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计划并以传帮带的方式推动候选专业带头人发展。

(三) 建成“服务地方经济、产教融合”的产业研究平台

近年来,云计算专业立项了一系列实践平台,包括:长三角工业互联网研究平台、教育部人文社科中心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等。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坚持与苏州市地方云计算企业进行深入融合,专业带头人为代表的多名教师到苏州浪潮云计算有限公司和苏州申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专业教师云计算相关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在合作企业快速转化,提升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和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合作研发过程中,云计算专业学生深入参与其中,锻炼了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

云计算专业与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苏州浪潮云计算有限公司、苏州申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先后成立了“先电班”“浪潮云班”“申浪班”等冠名班,打造了“先电云计算学院”“申浪工业互联网学院”等行业学院,开设了“申浪工业互联网学徒班”,打造云计算技术创新高地,苏州申浪等苏州云计算企业具有真实项目场景优势,而云计算专业拥有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优势,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在云计算平台运维和开发领域合作建设产业研究平台。

(四) 构建“企业引导、真实嵌入”的专业课程体系

研究实践云计算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云计算产业技术的价值性对接,课程内涵与技术标准和职业素养的对接。可按照云计算平台运维、云计算平台开发、云技术安全等大类规划课程体系,对接大数据工业的技术体系。研究以实际生产环境中的项目单元,分层次、分流程的布局为各门课程的教学载体,达到单个生产实例,不同课程资源分享,最后有机综合形成完整的体系化逻辑视图的目的。

云计算专业依据岗位能力需求标准,结合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依托实际企业项目,分解课程培养目标,升级课程内容,重构教学组织设计,建设配套实训基地,实现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引入真实项目,分析典型项目任务和工作过程,开展课程建设研讨会,其课程建设中需要坚持以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需求为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梳理课程建设内容,融入“1+X 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认证内容。选取合适的典型项目优化课程项目载体,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微课、MOOC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合作,开展微课、网络课程建设与开发,共同改编教材,校企合作共建立体化优质资源。

(五) 开发“开放共融、两真三阶段”的实训基地

云计算专业围绕苏州市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上云的特点,与苏州市典型的云计算技术公司开展深入地合作,将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授课案例;以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作为依托,将苏州市典型的云计算企业的真实案例中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培养,通过分层和分阶段来实施。采用“真项目育人、真场景实践”的“两真”要求,以及“课堂—实训室—企业”的三阶段保障学生课堂学习实践能力。

不仅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企业和学校之间无缝的互动和对接,也提高了学生在云计算技术技能综合素养和岗位真实场景的技术技能。而且与行业内权威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在云计算专业实训室为学生开展“1+X”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认证培训和考证,并面向社会开放,提供技术技能认证服务。

四 我校云计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成效

(一) 学生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采用云计算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来,我校云计算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省技能大赛获奖二十余项,获得云计算国赛一等奖三连冠,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国际赛金牌2 项,其它省级以上奖项二十多项,学生授权发明专利1 项,实用新型专利15 项,参与教师横向课题10 多项,为企业带来上百万元效益。杨家闯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竞赛和教师横向课题,专业素养扎实、作风优良,毕业后从事华为云运维和实施等工作,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月工资超过一万元。

(二) 在省内外推广应用

专业建设成果获得了省内外多所兄弟院校的认可,包括南京信息职院、恩施职院、无锡科职院、扬州工职院在内的百多家省内外院校到校交流云计算专业建设情况。学院承办云计算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项目3 项,吸引了来自全国10 个省、市、自治区60 所院校的112 名骨干教师齐聚苏工院,开启云计算技术知识和技能之旅。承办国家级云计算专业研讨会2 项,省级云计算技能大赛2 项,向全国100 多所院校推广实施经验,光明网、苏州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三) 专业品牌效应持续增强

校企协同,高科技、高技能人才与高水平教师建研发创新和教学团队。多名专业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或高级研发工程师,为企业解决难题、突破瓶颈,经济效益超百万元。承担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市科技计划等高水平课题10 多项。获国家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6 人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省科技副总5 人次。专业品牌效应凸显,云计算专业获批苏州高职高专院校第二批品牌专业,根据中国科教评价院2020 年高职院校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显示,该专业名列国内前列。云计算专业群获批江苏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

(四) 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基于项目、产品转化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打破智能制造专业壁垒,校企联合编写《Java Web 云应用开发》等多部教材,将新技术、新方法在第一时间转化为教材,获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 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 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2 本。积极对接国际、国内认证标准,包括参加甲骨文OCP/OCA 国际认证,通过率达到97%以上;参加华为鲲鹏HCIP/ HCIA 智能计算认证,通过率94%以上;参加1+X 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等级认证,通过率超过86%,位居全国前列;参加红帽Linux RHCSA认证通过率超过75%。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重塑理念、重组团队、重建平台、重构课程、重叠产学”等五个方面出发,梳理出适合云计算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高等职业院校云计算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计算技术校企技能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FLAC3D软件计算平台的研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云计算技术在现代化办公系统中的应用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