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3-17 03:50
关键词:河南驱动科技

刘 璐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省直分校, 河南 郑州 450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革命的更新,创新发展水平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创新就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作为农业大省和经济大省的河南,也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把创新发展作为提升河南科技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决策。

一、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现状

创新驱动战略是河南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十大战略”中首要的战略政策,一直以来就是提升河南科技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决策,更是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举措[1]。

(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南的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根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为901.27亿元,已经连续两年增量保持在百亿以上。截至2021年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 315个,其中国家级99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 88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42个。全年授权专利158 038件。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先后培育出“豫麦21号”“豫谷1号”“豫芝9号”“百农3217”“郑麦9023”“郑单958”等农作物优良品种,其品性和产量居当时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小麦新品种“矮抗58”和玉米品种“浚单20”选育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端矿山重型装备技术创新工程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从专利数量来看,2020年度河南省共荣获17项国家科技奖励,包括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1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

2005年,河南开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到目前已经立项367项,省财政投入经费20.1亿元,带动项目研发投入125.7亿元,项目总投入551.6亿元,预期实现经济效益达1 500亿元。这些项目使河南创新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突破了制约行业发展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行业群,研发的大量科技成果和装备已应用于神舟、蛟龙、高铁、航空母舰等国家重型装备上。同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的17.7%提高到2021年的40%以上。

(三)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2021年国家科技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河南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河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0家,数量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根据河南省发改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21年年底,河南共建设省级以上各类孵化载体393家,其中112家为国家级。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0年度评价结果,河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评价为优秀(A类)的17家,创历史评价成绩新高,数量和质量均处于中西部省份前列。

(四)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6年4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以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为核心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河南创新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其一,河南发展思路更加明晰,编制完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专项行动计划、重点领域改革方案等,进一步明确了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郑州、洛阳、新乡结合各自特点绘制了“施工图”。如洛阳市提出发展“院士经济”,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等“四个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等“四链融合”。其二,创新生态继续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等持续向好,围绕自创区30条若干意见,郑州、洛阳、新乡和省直部门先后出台50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初步构建了“1+N”政策支撑体系,同时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效果逐步显现,自创区各项创新指标领跑全省。截至2021年年末,郑州、洛阳、新乡自主创新示范区省重点项目开工数量达161个,同比增长18.4%;已完成项目签约数量521个,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6%,其中核心区增长8.0%,辐射区增长20.1%。郑州、洛阳、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2%。

二、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河南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区域创新能力较弱

河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下文简称GDP)GDP从2004年起连续17年稳居全国第5位,但是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排名并不靠前。据2021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河南位居全国第14名;《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1》,河南位于19位。河南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长期以来低于全国同期水平。郑州、洛阳、新乡高新技术企业加在一起仅有4 100家,远不及武汉的6 259家、合肥的4 578家。这表明河南的创新能力还较弱,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的贡献程度较低,且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2020年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河南研发经费总投入居全国第9位,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18位。这表明河南科技创新依然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从投资强度和人均研发资金的角度来看,河南仍然属于薄弱环节。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而有利于创新的金融生态环境尚未建立,传统的体制框架也难以适应创新的融资需求。

(二)创新资源布局不均衡

首先,创新资源地域发展不平衡,地域间联动发展不明显。河南的创新资源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郑州、洛阳两个地区的科技项目占全省总数近50%左右,专利申请数占全省总数50%以上。区域发展不平衡比较突出,区域间联动发展也不明显。其次,存在创新资源配置短缺与闲置并存的问题。郑州、洛阳对于周边城市创新能力的辐射性不强,容易导致省内科技资源总量不足与闲置并存,影响全省区域创新体系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尽管河南已经建立了1 000多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但现有技术创新平台以单一发展为主,整合度低,研发力量薄弱,创新效率低。如果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很难形成开放和共享资源的规模效益。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科技投入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等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也会逐步突显出来。

(三)创新人才缺口较大

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的投入与引进[2]。首先,河南培养人才的优质高等院校不足,科教优势不明显。尽管河南有人口红利,还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但优质高校比周围省份湖北、陕西以及安徽少,“211”只有郑州大学,“双一流”只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大学引领创新发展。其次,人才引进状况不乐观,人才外流状况依然存在。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河南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省内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所需的人才总量不足,硕士、博士、院士等中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目前,河南仅有25名两院院士。由于自身发展局限而造成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强, 河南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最后,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不足。现有的绩效考核标准和职称考核制度,既不能充分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也削弱了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在动力。科技项目验收评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项目申报时所承诺的产学研合作、产业化目标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实现。研究人员主要致力撰写SCI、CSSCI论文,申请国家项目基金,并热衷于出版专著、执行项目、发表论文、评定职称等事。在分配激励机制上,高校和国企的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不灵活,多数高校和国企没有建立适应科研创新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特别是在股权激励方面顾虑重重,从而影响了科研人员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积极性。面对市场,科研人员缺乏研发和转型的动力,进而难以将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四)创新环境有待提升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发展的培育土壤[3],但河南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对于科技的依赖程度较低,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创新引领发展的观念不够牢固。河南科技创新政策沿袭旧的思维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形成良好合力,缺乏有效创新。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仍然是促进诸如GDP、农业生产和工业增加值之类指标的增长。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高度依赖政府。技术创新耗时费钱,效益难以立竿见影。因此,一些地方政府疏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从而造成技术创新的滞后。在许多领域,旧思想仍然是阻碍创新和发展的无形障碍。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在观念、文化、意识等方面解放思想,害怕颠覆性的创新,那么在新形势下就很难形成竞争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思想。

(五)企业创新能力偏弱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而应了解市场的需求[4]。但是,一些企业对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并简单模仿或复制感到满意。一些企业认为“创新耗费时间长,风险大,如果不成功,将自己承担责任或者损失”,就疏于创新。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和缺乏高级创新人才,企业无法开展创新活动。一些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无法进行创新尝试。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规模小、研发能力有限、资金配置不足等因素,导致科技成果不能与市场需求合理对接而转化为生产力。作为内陆省份,河南开放程度较低,思想较为保守,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也使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许多研发成果无法迅速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浪费了创新资源。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对策

当前,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关键期。明确创新发展方向,找准创新发展路径,从而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根本转变,使之成为中原崛起、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5]。

(一)建设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河南的区域创新能力,需要结合资源优势与科技力量,学习引进外部创新资源,把国家战略与河南经济发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集聚创新要素,提高创新效率,使科技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建设具有河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第一,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平台。为河南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高校科研院所要针对企业技术难题,开展科研研究。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创新资源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促进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政府要加大鼓励,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加快科技园区与产业园区的一体化建设,加快科技成果研究应用于市场和产品。第三,建设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扶持与帮助,对于创新型企业要做好评估与协助,确认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增强其创新发展动力,增强政策扶持,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瓶颈。第四,积极实施科技对外开放战略。河南要进一步开展与发达省份在创新、能源、农业、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对外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加大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家机构及省外优秀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其在河南建设创新平台、创新基地。

(二)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布局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完善全省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改革现有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使创新体系更加协调有序,创新资源布局更加合理。

首先,明确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立足实际,注重突出优势和特色,注重长远规划,重点培育创新主体,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并抓好政策推动和衔接,切实把创新发展作为引领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其次,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明确产业技术创新点,针对河南省高附加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并安排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资金用于重要项目的实施,着力实现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真正提升河南的科技创新水平。第三,与时俱进布局河南科技创新规划与目标。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时刻关注国家和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学习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提高河南的研发效率。河南要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提供平台和资金,鼓励其在河南创建研究中心,开展创新活动。

(三)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人才兴旺,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能量,才能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首先,要加强省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河南高校资源、科研院所资源以及人口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重视理论用于实践,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研究,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吸收各领域人才包括青年学生参与重点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国内外合作项目,真正培养更多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其次,要加强人才引进。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技术人才,提供适合人才发展的工作岗位,落实人才引进的激励措施,健全人才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

(四)营造良好创新驱动发展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创新发展的土壤[3]。河南要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扶持政策、保护知识产权、全面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

首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其次,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创新产品、创新行业的发展。促进创新产品和技术的示范与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产品的互联与匹配,将自主创新产品及时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并将采购资金用于购买自主创新产品。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个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要及时予以专利,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成果、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风尚。第四,培育创新文化。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创业,通过财政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科普事业、科普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竞技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五)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只有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部研发机构,并形成强大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才能真正体现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导地位。

首先,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行业重点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支持企业对技术成果的转化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的企业、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国有企业、国家技术中心要加大对大型民营企业的引领,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承接或参与关键行业的通用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积极支持本省企业对海外先进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合并重组,建立研发中心,引进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研发设备,推动企业主动创新,既能“走出去”也能“引进来”。其次,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主导产学研合作创新。要鼓励企业带头整合国内外科技力量,以联合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产业创新联盟。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创新资源,构建整合企业技术研究项目需求发布、科研成果供应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最后,寻求活跃的企业研发平台,定期更新引进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并落实到本省的应用创新中。

猜你喜欢
河南驱动科技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