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均学, 代文姣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团结的良好氛围。”[1]370中国共产党民主生活制度建设是发扬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加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方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生活制度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延安时期民主生活制度建设,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对新征程上规范党内民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防止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延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在党员队伍人数剧增但整体素质不高,党内存在组织涣散、作风不纯、理论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净化党内思想、纯洁党的队伍,是我们党亟须解决的问题。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虽有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但仍面临严峻的斗争形势。一方面,日寇加快了对根据地的封锁和扫荡。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击下,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图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将进攻的重点对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1938~1940年,解放区战场日军数量达到当年在华日军的半数以上[2]628。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和细菌战,导致敌后根据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另一方面,国民党不断制造军事摩擦。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国民党顽固派全然不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妄图借日军之手消灭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攘外必先安内”“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溶共、防共、限共、反共”“军事反共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等倒行逆施的方针政策下,封锁陕甘宁边区,停止给八路军、新四军配发军饷,动用重兵三次掀起反共高潮,虽均被共产党击退,但也导致我们党的武装力量受损,部分抗日根据地被迫缩小。内忧外患的严峻斗争形势,给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如果党内不群策群力,不注重开展民主生活,不兼听基层民众、党员和战士的诉求,势必难以共克时艰。因此,民主生活制度建设是应对严峻斗争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党内团结、提高党的执行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因革命形势的发展,1938年3月,党中央颁布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此后党员人数剧增,仅2年时间全国就已有80余万党员。但与此同时,由于当时党内成员大多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造成两个问题。一是党内自由主义蔓延,党员思想觉悟有待提高。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文化程度低,习惯了自由散漫,关心个人利益多,关注集体生活少,自由主义之风极易蔓延。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主张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可见,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对遏制党内的自由主义极为重要。二是党内错误思想出现,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待提升。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国后,仍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片面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提倡国共两党“共同负责,共同领导”。王明在政治上只重视与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联合,一味地妥协退让;军事上对游击战的作用认识不足,且不注重在敌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开展工作;组织上不承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想当然地争当领袖[3]。由于王明打着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旗号,一大批不能明辨是非的党员和群众盲目轻信其右倾错误思想,这从侧面反映动员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鉴于党内存在的自由主义和错误思想这两个问题,通过民主生活制度建设来提升党员思想觉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共产党宣言》规定,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4]41,代表的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这就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注重自身的阶级性,并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方面,党的阶级性要求党员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但延安时期,部分党员由于缺乏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仍沿袭封建主义的旧思想,存在慵懒浮躁、官僚主义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削减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5]。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有必要对党员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强化党的阶级性。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党员必须在政治和行动上保持先进,在思想和作风上保持纯洁。延安时期,由于国民党不良风气的侵蚀,以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党内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黄克功事件”“肖玉璧事件”,这暴露了当时部分党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作风不良[6]。要想保证党的队伍纯洁,党员就必须与腐败堕落的行为和不严不实不正的作风划清界限。因此,中国共产党有必要依托民主生活制度,来净化党员思想,整顿工作作风,这有利于强化党的阶级性,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建设民主生活制度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党深入探索民主集中制实现形式,时常开展民主生活会,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采取诸多措施来扩大党内民主、提升党员素质、纯洁党员队伍,以此加强民主生活制度建设,通过党内民主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毛泽东曾对英国记者贝特兰说道:“只有采取民主集中制,政府的力量才特别强大。”[7]38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深入探索,主要体现在三次会议上。首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为民主集中制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党内生活民主化”的命题,并首次指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四个服从”。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谈到,必须“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7]529。其次,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丰富和规范了民主集中制。这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坚持严格的民主集中制”[8]985,恰当地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这就要求兼顾民主和集中,重大问题通过党内集体讨论决定,防止走上发展一方限制一方的两种极端。最后,中共七大是民主集中制在理论上完善和实践上成熟的里程碑。理论上,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的政治报告中科学论述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和基本条件做了较为完整的规定,标志着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形态已较为完善。实践上,中共七大事先讨论重要报告,重视代表团会议,民主选举中央委员,既发扬了民主又实现了集中,是正确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典范[9]。此后,民主集中制作为我们党的组织原则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全党的积极性,对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安时期,在战争形势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党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强调:“我们的武器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干部间,官兵间,军民间,将问题摆出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可以把错误的东西清除掉。”[10]69批评和自我批评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武器和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我们党以民主生活会为载体,从三方面规范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全党的施行。一是深刻坦诚地开展自我批评。1941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张闻天、博古、王稼祥、任弼时等党的高层领导人率先垂范,纷纷进行了深刻坦诚的自我批评,为广大党员干部开诚布公检讨错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11]。二是诚恳审慎地批评他人。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强调批评他人是为了帮其正视错误并改正,应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这表明批评他人时应秉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8]1096的态度,做到诚恳审慎。三是虚心悦纳他人的批评。毛泽东曾说,“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12]296。因此,每位党员都应以开阔的胸怀看待他人的批评,认真反思,虚心悦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延安时期严肃深入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我们党营造了民主氛围,纠正了不正之风,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造了良好条件。
党内民主监督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规范党的民主生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遏制党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监察委员会、党内法规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三位一体”监督机制。第一,监察委员会丰富了党内民主监督的形式。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和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都明确要求设立监察委员会,并规定了其任务与职权。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既为党员控诉提供了平台,也实现了党的监督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对约束党员行为、加强党内监督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党内法规监督提升了党内民主监督的效力。为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党中央特制定了两部党内法规。一部是《关于审查干部问题的指示》,有效清除了党内存在的敌对分子和严重隐患。另一部是《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强调了合理审查干部的9条方针,维护了党的干部队伍的纯洁性。第三,人民群众监督拓展了党内民主监督的外延。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依托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党员要对人民负责,接受群众监督。延安时期,人民群众监督蔚然成风,百姓主要通过行使选举权和控告权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一旦发现不正之风便可检举和弹劾。肖玉璧等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正是由群众举报而被逮捕或罢免。可见,人民群众监督在揭发不当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监督机制等方面多举措并行,对建设民主生活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标志着党内民主生活制度逐步得到完善。通过多方面措施的落地施行,党组织和党员在作风上、理论上、属性上、能力上都有了巨大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毛泽东指出:“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一种同志间互相监督,促使党和国家事业迅速进步的好办法。”[13]406延安时期,为建设民主生活制度而采取的开展民主生活会、建立多种监督机制等措施,既让广大党员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又加强了监督,遏制了不正之风。一方面,党员干部通过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形式多样的监督机制人人参与检举揭发。这些举措在党内营造了人人反思、人人进步的良好氛围,加强了党员的自律和他律,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党员思想,也使隐藏在党内的歪风邪气和不当行为无处遁形,打击了自由主义、山头主义等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中,毛泽东说道:“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8]811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宗旨,掀起整顿党风的浪潮。经过全党上下的整风运动,肃清了宗派主义的残余,党的作风得到改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毛泽东呼吁全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8]795。延安时期,学习是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之一。1938~1942年,全党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运动,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要务,建立学习检查制度和学习奖励等制度,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自由研究、共同讨论”的民主学习方式,把学习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14]。一时间,干部学院不断出现,各种学习小组和研究会相继成立,党内呈现“人人处在学习中,时时体现学习风”和“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学习氛围。此后的整风运动继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严厉打击了党内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5]。学习运动和整风运动改造了党员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
延安时期民主生活制度建设的各项举措不仅强化了阶级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也强化了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第一,工人阶级政党表达利益诉求需要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一制度既能发扬民主,又能集中决策和管理,既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体现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第二,民主生活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纠正了党内的不正之风,也使许多党员改正了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和作风,促使党员干部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这一先进理论武装自己、开展工作,强化了党员的先进性。第三,在各种监督机制的作用下,一些隐藏在党内的违法乱纪者因党员群众的控告揭发被清除出党,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得益于此,我们党将尚未发展起来的不良风气和腐败苗头扼杀在萌芽中,不仅净化了党的组织,加强了党的纪律,还有效预防了党政干部腐化堕落的危险,强化了党员的纯洁性。
延安时期,为建设民主生活制度而采取的各项举措,增强了全党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首先,从凝聚力来看,通过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以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提升后,增强了对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真正做到全党团结得“像钢铁一样”“像兄弟姊妹一样”“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其次,从执行力来看,广大党员改善了工作作风、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党中央做出的决策更加理解和拥护,上传下达的工作方式更加合理和科学,基层战士对上级指示也更加心悦诚服,全党上下齐心,有令必行,增强了执行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从战斗力来看,在各项民主生活制度的引导下,广大党员通过加强学习和批评反思,找到自身问题,积极改正缺点,提高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战士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得到保障[16],必胜信心和斗争精神空前高涨,提高了战斗的积极性,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延安时期民主生活制度建设的三项主要措施和四项突出成效,为今天加强民主生活制度建设留下诸多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探究延安时期民主生活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对于在新征程上纠正形式主义、好人主义等不良倾向,规范党内民主生活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毛泽东曾强调:“要把我们党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纪律的原则之下,坚强地团结起来。”[8]1097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探索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在党内营造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政治局面,保证了民主生活正常有序开展。这启示我们:一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17]166,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实行党内民主。当前,我们党已确立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一系列维护党内民主的制度,但仍需在落实上抓紧抓严、抓实抓细。只有将党内民主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层面,落实到制度建设方面,才能真正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二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18]2。我们党早在1996年就已确立“三重一大”制度,有着重大事项党内集体讨论决定的优良传统,因此有能力和把握做出正确决策[19]。这就要求党的任何组织和成员都要服从党中央统一领导,在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国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主生活会为载体,有效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广大党员干部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谈,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实事求是、讲真理不讲面子,因而在党内营造出思想活跃、生动活泼的融洽气氛,鞭策全体党员在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和克服缺点中不断前进。反观当下的民主生活会,一定程度上存在“蜻蜓点水、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一团和气”的形式主义和好人主义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各级党员干部,要“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既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又开展诚恳的相互批评,触及思想和灵魂,既红红脸、出出汗,又明确整改方向”[20]377。这启示我们:首先,会前要细致准备。围绕民主生活会的主题,通过走访座谈、谈心谈话等方式征集各方意见,罗列问题清单,明确症结所在,拟好发言提纲,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足准备[21]。其次,会上要大胆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都不能敷衍了事或公报私仇,要坚持实事求是,真批真改。只有敢于“真刀真枪、见筋见骨,点准了穴位,戳到了麻骨,开出了辣味”,才能真正起到“脸红心跳、出汗排毒、治病救人、加油鼓劲的作用”[22]4。最后,会后要落实整改。即使会上分析问题十分透彻,但会后不立行立改,终究会缺乏实效性。因此,会后要压实责任,真抓实改,防止会前会后一个样、只出题不答题。只有切实抓好会前、会上、会后三个环节,民主生活会才能收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监察委员会、党内法规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三位一体”监督机制,拓展了党内民主监督的外延,提升了监督效果,强化了党的纪律,纯洁了党的组织,保持了党的肌体健康。这启示我们:一要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3]333。因此,只有将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保障民主生活制度建设顺利进行。一方面,强化党内监督机构的制度建设。在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适当赋权、规范制度、压实责任、增强效力的基础上,辅之以巡视制度、报告制度、谈话和诫勉制度等方式,为提升党内民主监督的实效性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完善党内法规监督制度。既要科学制定法规,提升监督法规质量,又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规党纪教育,确保党内监督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二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20]28,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应有之义。一方面,健全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开设多种途径、多个窗口了解群众需求,受理群众投诉,通过制度建设保证群众求助有门、投诉有道,诉求件件有回应。另一方面,完善群众监督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发群众监督热情,鼓励群众对不良作风积极检举、揭发和控告,多举措并行,使广泛的监督发挥实效。
总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多举措并行建设民主生活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把我们党逐步塑造为全国性的群众性政党。加强对延安时期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建设的研究,对于新时代加强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从延安时期党的制度建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我们党开拓民主生活制度建设的新空间和新境界,进而为中华民族的巨轮顺利驶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