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2-03-17 03:58许云珍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期

许云珍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的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凝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后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比例大大增加了,高考试卷中诗歌独占一个大题项,分值9分。高中生学好诗歌不仅能够在高考中获得分值,更能提升对中华文化、中华诗词的理解力,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诗歌教学,并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提高高中学生积极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诗词之美,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养成中国特质的文化自信。

一、整合内容,形成体系,全面理解诗词

2018年开始高考试卷中古诗词考题是把2017年的双选题改为一道3分单选题,并保留一道6分的主观题,合计9分。在诗歌题的设置上减少了选择题得分,减少了题目中出现过多的信息,减少给考生猜测或者借主观题直接抄客观题而得分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学生备考时要认真学习诗歌,把握好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整体上理解诗歌。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诗歌内容,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全面理解诗词内容与情感。比如,关于古诗词的题材、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诗歌的技巧、诗歌的语言、诗歌的情感等,让学生建立完善的诗歌知识体系,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诗词鉴赏。

二、重视诵读,抓关键词,体悟诗词语言美

古典诗词具有语言凝练、音韵优美等特点,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进而感受到诗歌的美。如学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要读出凄凉、孤寂之感,品味悲凉、绝望的氛围。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要读出静谧、怡然的感觉。诵读形式多样,可以范读、自由读、互读互评、配乐读,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根据文意配图、配乐,变静为动。之后,让学生闭上眼,把所读内容在头脑里“放电影”,然后想象诗人当时的言行举止,描绘诗中的山川景物,让学生自由感知,走近诗人、走进诗境,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2]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作者将万般情绪凝于诗词中,可谓一字千钧。因此抓住关键字、词、句可揭开其面纱,把握作者一时迸发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生”和“入”赋予自然生命,写出了蓬勃生机,又暗示时光的流逝,富含哲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与“圆”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苍茫浩瀚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直”显出高峻、刚毅之美,“圆”则带上了宏阔而温暖的感觉。抓关键词让学生学会初步赏析名句,再由词及全句,由全句及全诗。

三、延伸拓展,知人论世,把握诗词情境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人往往借助诗词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格。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如果对诗人了解不够,在理解上就会遇到障碍,无法真正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可以说,知人论世是正确解锁诗歌含义的金钥匙,所以教师在讲解诗歌时,不能只讲解诗歌内容,还要进行延伸、拓展,诗人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诗歌中出现的典故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做好笔记,积累诗歌典故,这样对情感的把握就更贴切实际。如学习《登高》要首先了解杜甫,杜甫生活在唐王朝摇摇欲坠时期,而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但是此时他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基于这种创作背景,在理解《登高》时,就不能仅局限于诗人对自己的担忧之中,而应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去体会“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查阅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诗歌知识,提高学生文学、历史素养与鉴赏水平。

四、加强识记,掌握常见意象,注重品味意境

王夫之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因此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就要抓住“一切景语皆情语”,特别注意诗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3]

我国古代文人往往将情感进行物化,将客观事物进行升华后产生一种独特的美,带有诗人情感的物就是意象,众多的意象就构成了意境。古典诗词中包含了大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在古诗词的鉴赏之中,只有明了意象所表达的内涵,才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诗歌所抒发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意象,体会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内心情感。如“鸿雁”在古诗词中通常代表思乡,张若虚的“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都利用了此意。杜鹃是一种很美丽的鸟,但在古诗中杜鹃却成了悲伤和无奈的载体,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蜀道难》中的杜鹃都是悲伤的象征。所以,掌握意象是理解诗人情感的途径。平时要求学生积累常见的意象的内涵,分析其中的意境含义,更好地把握古诗的主旨内容,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美。

五、利用资源,精心设计,营造轻松气氛

诗词的教学不应是枯燥沉闷的,而应该是生动愉悦的。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环节调动学生的兴趣。[4]例如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时,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用悠扬的旋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中。接着再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然后再展开讨论,得出鉴赏分析的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同时能让学生掌握整首词的深层内涵。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展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和歌词,借助音乐体味和感受这首词和苏轼的词虽同为咏史怀古,却各有千秋。巧用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高中语文的课堂学习就不再单调、无趣。

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重要位置,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认真研读文本,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