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校批判性思维教学差异比较及启发
——以北京市八一学校批判性思维教学实施为例

2022-03-17 03:58王晓燕陈咏梅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教批判性技能

王晓燕 陈咏梅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曾发布题为《职业未来》的报告,预测2020年人类最关键的十大能力排名,并与2015年的情况做了对比。批判性思维能力从2015年的排名第四位上升到了第二位,凸显批判性思维在未来社会呈现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北京八一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品格的培养,并在培养途径和方式上进行了有效尝试。目前,学校对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各学科教师经过前期学习、研讨,共同开发了批判性思维选修课,另一种是聘请经验丰富的美国外教直接实施批判性思维教学。笔者曾参与或接触两种教学模式,两种教学的差异在笔者头脑中不断碰撞,引发思考。

一、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上,中美教师参照的都是同一本教材即Critical Thinking Skills:Developing Effective Analysis and Argument,因此教学的内容大同小异。不过,仔细研究这本教材不难发现:第一,它类似一本练习册的作用,其中不乏各类典型示例和练习。但是,正因为这个特点,所以体系结构并不严谨,知识点的讲解并不详细充分。对于中国教师来说,这本书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此又增加了几本参考书,其中以《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董毓著)为主,围绕识别-评估-构建论证,将课程体系分为八个课时来展开学习。第二,书中的有些练习存在文化差异,中国的学生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很难理解。比如:花衣魔笛手的传说,哥伦布出发寻找新大陆时的社会背景等。另外,存在一些由于汉语和英语表述习惯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关注点不同的问题。由于英语语法的原因更容易识别,比如possible,neither...nor...,both等等。我们在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寻找本土化的素材来替代。

二、课程定位方面

美国教师很关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训练本身。在讲到相应的技能时,会运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在课程进行到后面的阶段才会安排综合运用的练习,因此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到位。这一方面跟美国教师关注细节,注重具体操作的思维习惯有关,另一方面可能还是因为语言的差异,不能完全自如、毫无障碍地沟通驾驭综合性问题。例如,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技巧练习,外教用了一整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对比较、序列、分类、精读等技巧进行练习:在分类练习中,呈现三段文章,要求找出其中不同的一段并说出理由,在是否进行了价值判断,是否介于事实与可能性之间,某个细节是否容易忽视等方面体会了作者间的不同观点;在精读练习时,外教带领学生进行文段阅读并回答相应问题,回到文中找到该答案的原因,相较而言更强调后者,即聚焦该答案的原因。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对于评估和论证信息材料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认识,而不只是初浅的理解。

而中国教师更关注批判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而非单个题目的训练。由于不存在语言的障碍,再加上师生的综合、整体的思维习惯相近,教师更倾向于搜寻一些热点时事新闻,用完整的例子来统领一节课的练习。这样的例子往往都不是简单的枚举,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甚至存在争议。这样可能会引发学生思维活跃、侃侃而谈,学生之间可能还会有争论,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也能够认识到分析一个问题存在多个角度。不过带来的问题是,一时间涌现出来的问题点很多、发散,重点不突出,训练也没有针对性,学生对于基本的技能技巧掌握不到位。笔者认为,这两种方式应该适当结合且分阶段地使用。在初级阶段,适当的基础练习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在进阶阶段可以选用热点时事作为练习材料,重点练习本阶段应掌握的技能。

三、实施方式的差别

首先,外教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可能受限于班级人数众多(42人)。外教对于课堂的掌控很多,大部分时候是外教引领学生思考和练习。不过外教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会通过很多生动有趣的例子,辅之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吸引学生。其次,由于是一个人授课,前后课程之间衔接很到位,每节课都会有对前面课程的复习,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在每节课上都会出现,这样反复的过程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外教自身具有批判性思维品格,将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潜移默化地融于教学中。比如分类练习时,学生有时候会“脑洞大开”,提出一些奇妙的分类标准,只要合理外教都会认同;精读练习时,只要给出符合逻辑的、理性的理由,即使与标准答案不同外教也会认可。

中国教师的课堂由于是选修课,并进行了人数限制(20人),因此可以采取的实施方式的自由度比较大。目前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每组5个人,每次课上都会有一些小组活动,方便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过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前期要进行一些基础铺垫,如小组团队建设、小组内部规则的制定等等。第一次小组合作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思想与注意力游离、小组讨论进程把握不好、小组内部意见不统一等问题。经过几堂课的磨合和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基本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另外,教师还采用了“思维导图+大字报”的方式,通过画大字报便于思维外显、分析和评估。

综上分析,相比较而言中国教师对学生更了解,学情分析比较充分,选用的材料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更接地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更灵活,课程体系更适合中国学生的逻辑。

不过,外教的教学方式对于我方团队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有很多启发和借鉴:首先,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在搭建好宏观、整体的论证框架的情况下,需要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精细阅读、识别潜在假设、找出论证缺陷等。这些方面的训练应该更多一些,不断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该项技能。其次,前后衔接问题。由于是一个团队合作开发课程,不同人员分担不同的章节任务,同时教师们都有自己的常规教学任务,不能保证所有的课程全程参与,因此部分教师对于前面的教学和后面教学计划具体内容不太了解,不能做到顺畅衔接,该方面需要教师加强沟通。再次,活动方式还可以更多样化。小组合作是其中的一个方式,但是是否还有一些其他活动形式可用,有待开发。最后,教师的自我修养。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对于教师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品格的修炼,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品格的培养,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和完善。

猜你喜欢
外教批判性技能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劳动技能up up!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画唇技能轻松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