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安全教育实施策略

2022-03-17 03:58苏寅虎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课程

苏寅虎

一、初中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初中安全教育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首先,学校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初中阶段学生课业繁忙,大部分学校不会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只是在每周的班会或节假日学生离校前由班主任进行简单的安全教育,教育形式也一般以观看相关视频或是散发有关安全注意事项的宣传单、责任书为主。由于教育方式多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很难领会其中关键内容,师生也就无法真正形成正确的安全责任意识。第二,安全教育内容涉及范围狭窄,存在遗漏之处,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学校会实施简单的安全教育课程,有些学校只安排讲座、公益宣传等活动来替代安全教育课程,这样的课程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也没形成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安全教育的过程与成效,很难得到有效的反馈。第三,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家庭情况、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等安全信息的了解和掌握非常有限,因此很难做到安全教育的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的安全教育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

二、初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深入人心。新课改提出要关注学生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保障初中生拥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全面发展、积极向上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获得身心的安全感是基础和前提,进而才能保障其他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最终使学生成长为一名高素质、身心健康的素养全面型人才[1]。

校园安全是一个需要重视与研究的问题。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频发,如楼梯踩踏、食物中毒、宿舍火灾、校园暴力欺凌、溺水等,这些安全事故时刻威胁着学生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工作者们一次次地敲响了警钟,提醒管理者: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刻不容缓。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始终保持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用心保障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校园安全事故才会减少,学生们才能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初中生正步入青春期,个性日渐鲜明,心理也较为敏感,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好的习惯,甚至刻意彰显自己不服从教师引导和规章约束的情况,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会由此引发安全问题。同时初中阶段又是学生对社会产生初步认知的重要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树立正确三观取向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如果教师对其错误行为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纠正,初中生所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将会对其人生走向产生负面影响。在家中,父母是孩子的良师,亦是其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监护人,走进学校之后,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而开展安全教育则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实施安全教育很有必要。

三、初中安全教育实施策略

1.端正态度,提高师生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实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养成安全防患意识,关注自己与他人的人身安全,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安全教育受教主体是学生,要想达成安全教育的目标,首先应培养他们重视安全的意识。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可安全教育在生活与学习中的重要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中,否则,即使有再好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用。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师生都把知识类学科教育作为重点,而忽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且很多师生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很少或不会发生事故或意外,故在教学时教师表现得相对较为随意,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也自然会出现敷衍的学习态度。因此,首先应提高教师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学生们认真学习安全知识[2]。例如学校可定期组织安全教育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或通过学校广播在课间播报教师事迹等,以此来提高教师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以及重视度。只要提高了师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会更加规范与认真,从而改变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程学习的态度,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2.贴近生活,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中

安全教育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学会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及在受伤时进行自救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时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或事例来为学生讲解安全知识,或是带领学生模拟生活情境,在生活实践中传授安全知识。只有教学贴近生活,学生才会对所学的安全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感受到学习安全知识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价值,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安全教育也不应只局限于课程教学,而应融入到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与其他学科不同,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自身安全健康,所以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安全教育,熟练地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健康。比如,时刻叮嘱学生上下楼梯不打闹、靠右行走;课间在教室和户外玩耍时不追逐、拥挤、推搡等,通过日常的叮嘱告诫,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安全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作用。

3.构建平台,提高安全教育的家校协同意识

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开展安全课程教学,更需要家长、学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不够,等安全事故发生时才追悔莫及。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教师可与家长、学生构建安全共育平台,及时交流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从而更精准地找到学生安全问题的根源,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教师可与家长共建微信群,在群中实时交流学生在家或学校的异常表现及情绪问题,家长与教师收到信息后可找学生谈心或开展其他安全调研与教育活动,查找问题、适时适当干预,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教师可在教室中设置匿名邮箱,让学生将自己最近所遭遇的不开心的事写下来放进去,定期回信、回访、座谈、私下交流。通过构建平台,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了解到学生的情绪变化,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安全教育,同时也拉近了师生及家校间的密切关系。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更应注重安全教学的课程实施,解决当前安全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学生提供良好安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安全教育中逐渐具备应对危机、危险的能力以及安全责任意识,陪伴学生成长为具备一定心理调适能力、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身心健康、乐观积极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