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央珍 刘肖月 刘嘉男
(西藏大学教育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1.1.1 人才培养目标宽泛笼统
专业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如何构建专业发展,快速提升学科水平,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根据现有的调查,A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适应国家对于高素质学前专业人员的需要,立足西藏、辐射全国,培养富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有健全人格、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素养和保教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以看出,A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虽然指出需要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但这与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更多的是体现了人才目标定位宽泛、模糊、同质的现状,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自身特点。
1.1.2 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化教师不仅应该是一种职业,更应该是一种专业,这意味着教师应该立足于岗位,以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专业发展和成长。针对西藏A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还要培养学生民族区域自治或者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培养的学生就算不是西藏本地的,但是培养后学生可以“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据A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老师介绍,在教育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僵化地将按照课本、利用多媒体形式将理论知识直面教授给学生,学生消化所学。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偏重理论训练,而实践训练不到位,专业观念和专业技能渗透力弱,缺乏鲜明特色,无法保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特色和素质。
1.2.1 实践性课程少且分散
A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组成,但学时比例不均衡,在学时安排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有“重知识轻理论”的倾向。职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过程。同时,实践课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它的缺失和分散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削弱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缺失的培养,对形成学生在岗位上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1.2.2 课程实施缺乏职业能力培养
A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认为,在学习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在获得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专业文化的发展、知识框架和专业内涵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根据学习对象的接受能力灵活设计教学,从而更专注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但是,学前教育课程严重缺乏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与家长的沟通技能等,这些会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不利于培养就业型学前教育人才。
1.3.1 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均有不同,因此各个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多种专业教学形式的学习的和尝试都是十分必要的。A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形式上主要包括传统的教师教授、小组探究、案例分析法以及情境教学等,相对而言,教学形式还是较为多样的,但是研究表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师教授方法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受到学生欢迎的小组探究和情境教学方式则运用较少,且幼儿园优秀教师讲座报告和微格教学几乎没有。
1.3.2 缺乏实践性教师
A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缺乏实践性教师,“双师型”教师更是没有。总的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以理论教授为主,老师自身的教学理论也较为扎实,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深入的探讨问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将在一线学前机构工作,也正因为她们未来就业领域的特殊性,学生们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实践知识和操练技能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实践性和“双师型”教师的匮乏,造成了课堂上实践操作环节模拟的缺失。
学前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职业,必须有自己的专业基本含义。因此,A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考虑到西藏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需要。因地制宜,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门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专业化、多样化的人才,充分发挥教育强大而鲜明的经济功能。尽量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更具体、详细的描述,对社会能力、思维能力和专业能力进行详细的分类,确定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
在确立培养目标时,首先要根据西藏地区幼儿园发展需要和幼儿个性为基础,树立较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常识等基本符合社会主流的道德情操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在西藏幼儿园的工作能力,适应西藏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其次,要进一步对专业能力进行量的规定,除了要求学生达到基本专业水准外,更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长处。
A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发展和学生就业的定位,要充分考虑到西藏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她们已有知识技能和资源,创造有利于西藏学前教育发展的课程和教学。在专业课程的选择、组织与实施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就业特色和职业能力导向,将单独的理论性课程、技能性和实践性课程按照学前儿童日常领域活动分成不同的主题,将两者同步结合并进行,在理论课程中要融入学生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
首先,增加练习课时的比例。让学生从大一进校开始,就可以每学期去幼儿园见习,增加实践性。要保证学生每周至少一次的专业学习,见习与实习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以保证专业能力的连续性和增强性,避免学习适应期的不适和长时间间隔导致的专业技能遗忘。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中,不仅要扩大游戏创作与编排、环境创造能力等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方面进行培养。
其次,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学生们除了要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本身分析外,学校也要增设并加强实习及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建设,实现将实习指导服务贯穿学习始终,并且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实习指导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不仅使学生明确在入学前的所选专业职业类型和就业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学生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当下社会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正呈现燎原之势,社会及家长对孩子的学前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及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幼儿的积极参与和体验。广大家长对于学前教育面临着的希望与失望的考验,如何对高校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加以正确的引导,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必然会涉及到学校现实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围绕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展开,通过对A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实地调查,结合当地学前幼儿机构发展状况,以较为全面性、专业性、客观性的视角进行分析,有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及发展之路,为西藏学前教育事业的进步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