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探究、合作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分析

2022-03-17 02:41张利娟
读写算(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学科素养

张利娟

(宿豫区实验小学,江苏 宿迁 223800)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对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锻炼效果,而新课改要求中也提出要注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般是以教师教授知识、学生接受为主,这个教学过程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属于是被动性的学习,可能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和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为了满足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创新,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为前提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展开讨论。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4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之外,还需要具有数学思维认知等方面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点大多蕴含在例题中,其包含着数学故事、数学思维、习题等内容,需要学生具有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综合能力,如果使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进行讲解,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和良好的效果。而且,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本身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思想意识也相对成熟了一些,会对有趣或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而传统教学方法会减少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其对学生的吸引力也相应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改善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了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之后,自身形成与该学科特征相关的素养和精神,这也是该学科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即知识理解和技能表达、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文化,这是要求学生会运用数学这一工具的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思维认知,以完善其心智全方面成长,这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育人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固化

良好的教育方式,应当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进而学习氛围也能够更和谐、多变。不同的教师具备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改变。现阶段,部分数学教师教育方式呈现固化倾向,相关教学过程呈现程序化的操作流程,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的教学往往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甚至对于学生的座位都是按照相应的分组模式进行固定化划分。教育方式的固化,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小学阶段的天性受到遏制与抹杀,直接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模式化教学方式

目前阶段,许多学校在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的过程中,往往确定某种单一形式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各个学科、各个年纪进行统一化标准的推行。相关教学教案编制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取代教师教学设计过程,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为对教学形式与内容进行相应的设计,转变为掌握相关模式的操作,依托学案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教师对于教学构思与导入力度降低,降低了讲解过程与内容的生动性,进而将课堂几乎塑造成相应的习题课。预习展示转变为学生练习、课堂探究同样转变为练习,课后相关扩展依旧为相关练习。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风格受到极大制约,固定化的教学模式直接造成教职人员对于教学工作厌倦,丧失相应的创新能力与满足感,教学变为机械化、模式化的活动,丧失主观能动性。学生对于固态化的教学模式,也感到枯燥与乏味,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跃度不足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依旧为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学生的兴趣并未做出全面、充分的认知,这样将直接导致小学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积极性急剧下降。数学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对相关教学知识点进行教书,并未及时地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追求与观察,从而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职人员的沟通严重不足。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提问的形式与学生进行相应的互动,直接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学生对于自身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采取回避的心态,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逃避、紧张甚至恐惧的心态,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对自身想法进行合理表述,从而使得课堂处于沉闷、消极的状态。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在教育改革之后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随着该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领域纷纷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起来。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为了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长久兴趣,教师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培养其正确的学科观念。而且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其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表现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如,五六年级阶段的小学生一般可以调节自己在学习中的情绪和状态,解决问题能力也相对较高,在学习中能够更加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刚入小学的学生思维较灵活,在学习中能够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状态。总而言之,不同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很大的差异,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教学问题。

(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数学教育主要集中在对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以及对于学生相关数学技能的培养两大方面。这样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禁锢,往往只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意见被动地记忆唯一的正确答案,不允许有着自身独特见解的思考。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符合现当代教育理念,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张完全相反。

数学作为非语义性质的信息表达,在学习数学中是一种自身情感的体验舒张、自身思维模式的开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不同学生自身具有自身对数学不同程度与方向的理解,应当允许学生自由地抒发与表达自身的思维,同时对学生情感联想与想象给予支持与认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作为未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以及分析素养的群体,对于数学拥有自身独特参与形式的权利。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如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进行相应的优化处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视觉、听觉的全面影响,以此对学生的感官进行相应的刺激,全面提升学生注意力,使其能够更全面、积极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保持自身导引、组织、配合的特性,良性导引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原发性、自主性地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索与深入。

以小学阶段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的讲解为例,教师可创建相应的游戏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疏导。学生借助游戏的形式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升对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可在教学前准备一定数量不同颜色的卡片,在卡片上描绘出不同水果的图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卡片进行课堂游戏。

例如,“树上有三个橘子”教师在黑板上放置三张橘子的卡片,“突然来了一个小朋友,吃了一个橘子,树上还有几个橘子”,教师将黑板上的一个卡片拿走,从而学生直观地在黑板上看到“橘子”的数量,进而得到正确的答案。数学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相关加减法的运算,不仅仅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

数学知识对于部分小学生是较抽象的,如果教师单纯使用说教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会直线下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满足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诉求,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相关知识。

(四)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1.故事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缺乏趣味性、枯燥无聊的学科,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故事教学法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遵循三项原则:第一是满足教学需求;第二是提出合适的教学问题并解决;第三是重视知识总结。只有满足以上情况,才能让学生熟记故事情节的同时,掌握课堂上教学的知识内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故事教学法主要以视频片段故事、生活化小故事以及名人事迹故事的形式展开,这些故事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适用性。例如生活化小故事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兴趣激发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才能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兴趣激发法较常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兴趣点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然后逐渐引入数学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认真学习课堂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例如,在关于重量单位换算知识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兴趣激发法,先列举出超市中买菜、买水果等例子,让学生明白“克”和“千克”概念,然后再讲述其换算关系,让学生明白数学对生活的帮助,使其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五)加强教师的导向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如果长期如此,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十分严重的打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导向作用。在核心素养的基本观念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认识图形》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必须要收集相关图形,在课堂中对每种图形的含义以及特点进行讲解之后,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对相关图案进行呈现,让学生对图案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多媒体上的图案属于哪一种图形。最后,在学生完成基本图形的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播放生活中较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图形的认知。教师通过将图形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整合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建立小学数学教学与培养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借助游戏性质、生活性质的学习方式,讲授相关数学知识传输,降低数学知识点的难度,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吸引他们参与数学学习与探索之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数学教学之中,进而全面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超学科”来啦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