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博物馆建设路径分析

2022-03-17 02:41
读写算(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藏品京剧博物馆

朱 毓

(昆山开发区兵希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0)

幼儿园博物馆是指在幼儿园内设的一个让幼儿能够充分感知、欣赏以及探究自然、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场所。幼儿园将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幼儿精心呈现一些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的事物以及现象。打破传统园所教育模式,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幼儿园博物馆功能

幼儿园博物馆不单纯作为展览室设置在幼儿园园所内,而是一个满足幼儿发展需求、支持幼儿学习、以此为幼儿创设课程内容,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文化气息氛围的场所。其具有以下几个具体功能:

首先,它是收藏展品的幼儿博物馆。当大家认识到幼儿天生就是“收藏家”或具有“收藏家”的可能时,在幼儿园创设“博物馆”就是为幼儿的收藏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场所,鼓励并发展幼儿的收藏行为,发展将幼儿关注、探究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

其次,幼儿博物馆可以作为幼儿的研究基地。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他们必须通过以动作和触感为特征的探索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当也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支持幼儿学习的“有准备的环境”,而建设幼儿博物馆的原因就在于此,时刻保持迎接幼儿投入探究中而创设的环境。

再次,幼儿博物馆还可以作为家长参与课程的途径。家长不仅可以提供藏品、协助孩子收集材料或者前来参观,还可以在收集、参观等环节与幼儿进行一系列的对话、交流,家长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自身相关经验对幼儿实施教育,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情感的沟通,并通过博物馆建设活动提高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最后,博物馆可以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幼儿博物馆中的藏品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背景,虽然学前教育阶段教师不用向幼儿传递这些文化背景及文物中蕴藏的含义,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幼儿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教师要积极利用幼儿博物馆为幼儿传递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幼儿园博物馆建设与课程实施间的关系

在幼儿园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园所要将角度始终置于确保幼儿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的视域之下,博物馆内所有馆区的建设要与幼儿的课程活动始终保持着互相促进的关系。所谓的互相促进,是指幼儿园博物馆将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加入教师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同时,也要将幼儿博物馆视为延伸以及补充课程内容的另一种方式。因此,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建构博物馆的一个过程。随着幼儿博物馆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要以此为前提明确幼儿博物馆建设与课程实施的三个关系。

第一,幼儿园博物馆建设对幼儿园课程设计起到引发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博物馆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引导幼儿对课程活动的探索,并通过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

第二,课程与博物馆建设是互相充实的联系。幼儿在参加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将通过不同形式表现自己的意志,最常采用的即是绘画的方式。这些作品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对探索成果的感想。针对幼儿产生的这一系列探索作品,教师可以在博物馆中展出,分享幼儿的探索成果。

第三,课程与幼儿园博物馆是相互生成的关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每个班级的博物园区主题大不相同,都有班级独特的特色,是为班级活动开展而特别设计的。博物区以物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动态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环节,以此方式促进幼儿的不断发展。

三、明确幼儿园博物馆建设的基本机制

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角度思考幼儿园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其主题主要分为生活类博物馆、文化艺术类的博物馆、动植物与自然类的博物馆。园所结合不同的博物馆类别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从游戏化、实践操作的角度对幼儿园博物馆建设做深入的探索,并通过此举获得较好的经验体会。

(一)回归法

回归法,是指退回、回返、再回到、后退、倒退等含义。回归法主要应用在可循环的生活类课程资源上,同时也适宜运用在建立动植物种类的博物馆上。动植物类博物馆其主题一般涉及禽类、牲畜、昆虫、花草、蔬菜、果品等内容。活动内容可以以研究、观测、劳作等内容为主。回归法观察的过程一般是从物体生命启动和物体生命消逝后再次得到重生的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例如,种子博物馆的建立。所谓的种子博物馆,就是将形状、大小、色泽、纹理不同类别的种子搜集在一起形成的主题博物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先组织幼儿认识不同类别的种子外形,然后从播种入手,栽培、生根、发芽、盛开、结果、收集果实、再次播种,让幼儿实际操作这一过程。再将这一系列的过程展示在博物馆内,建立形形色色不同种类的播种博物馆,并不断地循环反复。动植物回归的流程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生命的消逝与生命的延续。教师通过回归法可以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体验到生命从存在到消逝再到重生这一反复循环的过程,激起幼儿探究植物的兴趣,在丰富幼儿对植物认知的基础上,增进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对生命的理解。

(二)复兴法

复兴法即指重现、再造、重现。复兴法主要适合在可利用、可使用的主要工具技术类、工艺技术类教学资源。例如绘画、纺织、石雕、瓷器、人物塑造等教学内容。其主要以欣赏、主题绘画、小制作等实践相关的课程活动。同时,也可以建立民间工艺门类、日常生活用具和制造用具等类别的博物馆。复兴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两种:一是现在已消失得比较久远的工艺作品,通过现代人利用机器复制其传统类别(初期的制作工艺、机械设备等)让它复兴出来的;另一类则是现在还在用的、从古至今的现代制作工艺,教师可以将其恢复成孩子可以运用的方法,使各种工艺技术从孩子的手中重新复苏。

例如,某幼儿园所为了让幼儿感受到祖国的文化与发展,同时丰富幼儿校园生活,引入了当地文化,设计了“客家文化博物馆”。在进入幼儿园内的客家博物馆后,可以看到半圆角方形的半围合的隔断墙,这个隔断墙的造型就仿照深圳的客家围屋。墙面前侧留白的空间可设置客家文化的文字介绍,方形的墙面置物架便于物品的展示,而后侧进行了留白处理,作为展示墙,展出儿童学习客家文化的作品,幼儿可以将自己对客家文化的理解绘画在纸上并进行张贴分享。不仅如此,在博物馆内还保留了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展出了一些农耕用具供幼儿观赏。为了让工艺技术在幼儿手中重新复苏,园所还可以开辟出一块农田或者是瓦片,让幼儿进行建构和农耕的活动,切实让幼儿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演绎法

演绎法,在这里简单来讲是角色扮演。人物扮演中的表现是一种融入身外的事物,并注入思想与情感,从而体验自身思想的过程,最适合用于构建人文类型的艺术博物馆。主题通常涉及民俗传统文化、民俗艺术等相关内容,需要幼儿运用语言结合音乐、表演等活动展示。演绎法通过不同的剧本内容、不同的角色,促进幼儿思想情感的形成。

例如,以京剧为主题创设博物馆。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传承国粹京剧在当前尤为重要。在博物馆内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将京剧人物形象卡通化、拟人化,制作互动化环境“京剧小戏台”,将京剧中贵妃的头冠巧妙地与光学玩具相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互动,自然获得文化的浸润和感染。同时教师还可以陈列幼儿、成人演出的京剧戏服,并充分利用京剧戏服同幼儿进行画京剧、唱京剧等体验游戏,使幼儿在感受、体验京剧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京剧。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京剧的由来、著名京剧表演内容投放进博物馆中,结合操作性、观赏性、丰富性、多样化的内容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贡献。

(四)展示法

展示即展现、显示的意思,就是将物品摆出来让大家观看。展示法一般在生活用品博物馆与自然物品博物馆中最常见。主题通常以衣物、帽子、玩具、餐具、树叶、贝壳等幼儿感兴趣且熟知的物品为主。幼儿通常通过观察、研究、游戏活动等进行探索。

例如,幼儿自然博物馆“树叶博物馆”的建立。“秋天”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活动开展中,教师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而秋天明显的季节特征就是树叶,于是选取了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树叶作为学习对象,创建多彩的树叶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立总共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收集阶段,引导幼儿收集树叶带入课堂中;第二阶段观察阶段,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种类以及树叶的生长;第三阶段则是调查,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调查树叶的作用,设计“叶子功能调查表”鼓励幼儿开展调查活动。最后则是创作阶段,让幼儿进行树叶分类、拼贴画的活动以及树叶印画等活动,并利用幼儿的这些成果组成一件树叶博物馆供其他班级学生观赏。

四、基于幼儿园博物馆的课程结构与实施

(一)以藏品作为课程的核心

幼儿园博物馆是幼儿园学习的支撑系统,也是可以将幼儿活动和实际生活进行连接的关键。幼儿的学习活动是需要聚焦的,既可以是幼儿热衷于讨论的话题,也可以是班级自发而成的关注点。在幼儿园博物馆视角下,课程活动的核心是藏品。在学习情境中,藏品可吸引幼儿关注度,激发幼儿好奇心,使得幼儿产生疑惑而不断探究。藏品既可以是一个物件,也可以是一个故事等。在幼儿园博物馆内,可有序罗列文房四宝、甲骨文仿品、故事书,另外还可以摆放可引起联想的物品,如一顶红色的帽子可联想起《小红帽》的故事、一盒火柴可联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等等。

(二)组织班级活动,研究博物馆藏品

幼儿园在构建起博物馆以后,要引导幼儿参观博物馆,让幼儿可以深入博物馆内组织学习,以班级为单位研究藏品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可自行营造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在学习空间或场景下思考藏品的来源、历史故事、作用功能、组成结构、精神与情节、外观颜色等等。每位幼儿因为自己的认知世界不同,接触的外界思想有所差异,教育背景存在区别,在理解的时候也必然存在着不同。每位幼儿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各有差异,会对藏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构建的学习场景和组织的学习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会对某些藏品有着良好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藏品,综合舞蹈、歌曲、故事、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进行分享与交流。在一段时间内,博物馆藏品已然成为幼儿探究、交流、分享和沟通的纽带。

(三)组织全园活动,展开专项教育

在对博物馆藏品充分研究以后,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研究过程展现出来,巩固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专项交流活动。活动以幼儿对藏品的认识作为主题,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展开心得分享。以博物馆展项设计的方法和理念为出发点,基于教师的支持,幼儿通力合作寻找出辅助于演讲的藏品,对研究的过程、藏品的风格、藏品的相关故事以及自己在欣赏藏品后的感悟进行分析。在专项活动场景布置时,教师要综合场景比例、造型、展线排布、色调等各类因素,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互动完成后,教师可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演讲者,为其颁发奖品。完成专项教育以后,幼儿园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展开角色体验活动,让幼儿扮演游客或者博物馆工作人员,由馆员对博物馆的内容进行讲解,游客在提出问题后,馆员进行解答。若是游客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再由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出面解答,对博物馆的展品充分讲解。讲解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博物馆藏品进行解说,维系场馆秩序。待完成活动后,再综合分析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完善本班学习场景建构。

(四)整理回顾激励性机制

基于儿童博物馆视角下建设幼儿学习与活动场景,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在构建场景和场景学习期间,要以一个学习为周期,贯彻落实任务式学习法,让主题活动贯彻始终。在幼儿园博物馆场景下,幼儿可以体会到探究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寻找优秀的博物馆藏品、研究藏品再到专项教育,可构建起良好的学习场景,为幼儿学习奠定基础。完成活动以后,教师理应引导幼儿进行反思与回顾,对封装藏品、评定藏品、收藏活动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步骤流程。不同班级可基于藏品研究作为主题,构建场景,对全过程进行学习收集、整理与编排场景活动内容,在幼儿园内进行等级评定并进行表彰,对全部活动进行编印存档。

教师作为博物馆主题活动的服务者和支持者,要对幼儿的探究活动情况有着明确的掌握,有计划、有方法地对幼儿活动方向和行为进行控制,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幼儿活动行为和活动方向作出调整,促使幼儿积极探究、广泛关注,以更加灵活且巧妙的形式对幼儿的判断行为、理解行为作出指引,及时反思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从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状态,以简洁、完整的形式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

五、结语

幼儿园博物馆建设是课程资源开展的过程,通过将博物馆建设与课程活动相结合,使得课程资源更加丰富,使幼儿的能力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也为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立足幼儿园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分析与探究场景教学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博物馆资源的使用和探究措施研究,旨在提升幼儿园场景化教学的水平,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藏品京剧博物馆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京剧表演开始了
博物馆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