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英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心小学,浙江 绍兴 312065)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把握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应用语文思维能力解答问题。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把握语文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课前的预习环节,能够让学生大致了解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寻求教师的帮助,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了能够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学习,教师可以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一系列的视频材料,供学生预习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借助该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这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讲述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有助于情景再现的视频材料,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观看。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视频观看效果,教师还可以在视频的最后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作答。如“视频中有哪些情境让你印象深刻?”“观看这一段视频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等,帮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回顾自己观看的内容。因此,在开展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之前,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视频观看和问题作答的形式进行预习,为后续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以“绘画一幅小学生活图”作为学生的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尽可能多地呈现生活元素,使学生能够在预习学习中取得更丰硕的成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时设置一个答疑区,让学生根据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借助讨论平台同教师积极地交流。因此,教师能够在学生进行预习学习时,及时地予以他们帮助,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本课时重点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帮助。
学习语文,学生常常需要通过作答问题的方式完成对于课时学习内容的复习,以加深记忆,拓宽思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教师可以在推进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复习语文,以增强学生复习的有效性。如,教师可以根据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布置线上作业,使得学生能够在作答时及时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布置开放性作业,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知识学习中实现对于问题的个性化解答。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教师还可以布置难度较大的作业,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对于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课时的教学主题和教学重点,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完成对于文章主题的把握。而在应用网络技术对网络教学平台布置线上作业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布置基础作业,让学生在作答时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使得学生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实现对于本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如,教师可以以“秋天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作为学生进行作答的题目,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印象或者翻阅课本的形式,查找问题的答案,回顾课程内容;可以以“秋天的雨”为题创作一篇小短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加强对于课时内容的把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作力有着重要的帮助;教师还可以以“作者以‘秋天的雨’作为题目,在进行创作时,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作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对该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增强对于《秋天的雨》文章主题的把握,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帮助。
小学阶段,学生们一般不会表现出特别自觉的学习状态。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讲解知识或者课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大家认真预习和复习知识,学生的学习都是相对被动的。在这种背景下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尽管教师可以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学生在低兴趣的驱使下吸收到的知识肯定也是有限的。所以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挥主体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讲解《落花生》这篇课文,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预习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完成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会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题,围绕着《落花生》课文的课后题进行精细设计。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符合他们的学习惯性,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另外,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语文问题,可以让原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重新整理个人思想。群体化的学习氛围有熏陶学习培养情感,调动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利用当前的网络通讯技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构建线上学习互助小组,遇到问题就在小组群中进行提问,其他同学看到了就给出回答。当身边其他学生都开始学习时,学生自己也会产生紧迫感,从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借助这种方式,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和写作任务,比如讲解完《落花生》这篇文章之后,很多学生对本文相关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就给学生推荐一系列的可阅读文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线上阅读室,大家通过线上交流阅读内容、分享阅读感想、完成阅读任务。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他们往往需要主动参与到课程之中,才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要传达的情感。为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的方式与学生就课程内容互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时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课时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更丰富,进而让学生能够更投入课程学习之中,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针对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将其改编为问题的形式,将其作为课堂提问的内容。同时,为了能够对课堂的氛围进行更好地营造,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对课程推进的方式进行设计,收集视频,制作适合本班特点的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假期你们是否去过其他的城市旅游?可以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旅游感受等。然后,教师可以对课程的主题进一步地导入:“没错,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我们也将进行一次旅行,而我们的目的地就是小兴安岭。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视野,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吧!”然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把握课程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一定的帮助。为了进一步营造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有关小兴安岭的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针对视频材料的内容和文章内容,教师可向学生进行进一步提问:“在观看视频或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有哪些情境让你印象深刻?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吗?”借助该种提问方式,教师能够将学生进一步地带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相应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帮助。
在学习语文时,学生常常能够发现自己的生活与语文素材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能够在生活的过程中发现语文的影子,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多样的生活。为了增强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材料创设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掌声》一课前,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掌声”的生活情境素材,将其作为推进课堂教学的工具。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先声夺人的方式,导入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播放以下视频材料:“某位舞蹈家结束了自己的表演,在谢幕时,收到了观众们的掌声。”,教师可以针对该视频材料向学生提问:“观众的掌声代表着什么含义?它对于舞蹈家有哪些意义?”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生活经验的方式,思考掌声的含义,在同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增强对于课文的理解。随后,教师对勇敢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掌鼓励,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掌声的含义”。随后,教师进一步地提问:“在生活的过程中,你们是否也希望能够收到他人的掌声?或者收到其他形式的‘掌声’?如赞美、肯定等?”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可以再次回顾自己的生活,对“掌声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尝试从更多维的角度理解课文。借此,学生能够充分地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课时问题,也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任务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随后,教师便可以根据《掌声》课时的内容,向学生进行具体地展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语文课堂上吸收知识、学习语文内涵是一件相对枯燥的事情。比起美术、音乐这种丰富的艺术类学科,语文的文学性质明显,需要学生背诵的知识部分也比较多,所以很少有学生会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过,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上开展的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总是可以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情绪。所以教师应在语文课上融入更多游戏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求学生能够用感情朗读课文,将课文中蕴藏着的气势和情感都读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一项颇具难度的学习任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分析语文知识,自主练习朗读课文的技巧,给学生一些准备的时间,然后在课堂上组织朗读小游戏,每位学生朗读3 到5 句话,尽可能将课文中的气势读出来,学生会站到讲台上当众表演。当学生在讲台前朗读课文时,其他同学要在底下认真聆听,关注讲台上的同学是如何朗读文章,融入感情的过程中又采用了哪些技巧?分析这些内容并且打分,最终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游戏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阅读的乐趣,这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另外,在课堂上融入此类语文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更多高质量的语文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一些思维上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推进教学任务时,从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心态等进行影响。为了能够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从细节入手,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同学生交流生活上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策略,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想象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且在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们变成了一棵树,你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论学生给出了怎样的回答,教师都可以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独特性赞扬学生,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此,学生在进行《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时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在遇到问题时,在第一时间同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此,教师才能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随后,为了进一步营造教学氛围,教师也可以就“如果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这一题目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借助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进一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往往会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思路,从而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因此,为了营造生生交流的氛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采用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能充分地交流,这对于帮助学生取得更卓越的成绩有着重要的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交流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同他人合作,解决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肥皂泡》时,教师可以以“肥皂泡的寓意”作为学生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还能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为了能够增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沟通交流的技巧”:第一,学会认真聆听。在其他学生表述自己观点时,不能够插话,而是等待他人讲完后,再讲述自己的想法。第二,注重互动。对于他人表述观点,自己认同或者反对的,学生都可以提出来,以表示自己对于他人发言的尊重,但在交流时应用委婉的语气以增强沟通的有效性。第三,避免贬低他人。对于对方在表达上的问题,学生应该包容,并且以温和的方式提出,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随后,教师便可以予以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聆听其他学生表述。这对于拉进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最主流的课堂互动方式之一,不过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习惯直接给学生提出问题,点名请学生起来回答的提问形式。这种方法固然有效,但是长期使用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为了给语文课堂增添一丝趣味性,教师可以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渗透新颖的提问方法。
例如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教师想让学生探索有关圆明园的诸多知识,引领学生产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及发展历程产生朴素的感情,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加以引导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提前准备若干个问题,比如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假如你花了很多钱买来的积木玩具,刚拼好没几天就被别人打坏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呢?”借助生活化问题带入学生的个人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进行提问。提问过程中,教师还可创新提问形式,比如提前准备好一个抽签APP,将全班学生的名字写在抽签卡上,课堂上通过摇手机抽签对学生进行随机的提问。这种提问形式更加有趣,也更有游戏的感觉,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语文知识,保证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以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借助丰富的资源,完成对于课时内容的把握;可以以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还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班级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更好地聆听他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