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平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麻沿中心小学 甘肃 陇南 742300)
讲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课文类型,对于小学生而言,讲读课文教学采用较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更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讲读课文教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讲读课文教学的精髓在于讲练结合,有讲有读,但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形成阅读的基本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整体能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对学生阅读要求的提高,重阅读,轻讲解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极不利的因素,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扭转讲读课文教学的不利趋势,优化小学语文讲读课文教学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预设目标,就是通过开展相关环节的教学,以期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在讲读课文授课中,教师首先要展示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依据预设的目标来实施具体的讲读教学项目,尤其是对一些科普类型的文章或者科学小品文而言,由于课文中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多,而且具体的内容层次也显得较为杂乱,讲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展示出具体的问题和阅读的任务,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问题,切忌出现“放电影”“赶鸭子”式的课文讲授方法,授课过程中要严格围绕预设的问题目标,以完成具体出示的课文问题为重点,该精讲的部分精讲,该引导自读的地方精心引导,做到详略得当,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讲读课文“牵牛鼻子”教学的优势。
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文章,其课文的文体类型,仅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属于科技小品文,这种题材的课文,与散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看起来段落和层次内容复杂,但当中的主题是明确的,通过课文通过列举一系列实例,说明纳米技术的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于科技进步而言,离不开纳米技术的采用,该篇课文的讲授中,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使用的领域?纳米技术使用对人类带来的好处和贡献等的预设问题,通过这些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和精讲结合,让学生准确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和目前使用的领域,以及纳米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等等,这样就抓住了讲课该篇课文的核心要领,围绕重点主题开展的教学任务,其所取得的积极效果也将是可以预料到的。
课文线索的把握,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寻找文章的主线,被誉为“发现课文的脊梁”,不论是说明文还是游记散文,都有一个具体的线索或脉络,尤其是游记性散文,正是由于其作者描绘的路线图清晰明了,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时方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状态。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节内容,也是小学课文中的现代游记名篇,大到满山的映山红景象,小到自己贴着船底仰卧着才进入洞中,都在叶圣陶的妙笔生花描述下,显得十分融洽,这种对双龙洞景观的描述手法,早已将每个读者带入了景区,只有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脉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具体的讲读教学目标任务,否则漫无章法的讲授,只能适得其反,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的空间,而且极其容易让学生形成等结果、等答案的“懒惰”习惯,严重背离了讲读课文的教学初衷。
这篇游记类型文章的教学核心在于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在组织学生开展自读之后,出示文章线索这样的问题时,则成为学生首当其冲要完成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抛开以往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游记类型文章线索误区,通过精准讲述将学生思维带入以地点为顺序的线索把握范畴,进而让学生总结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能够总结性的理解课文的“脊梁”,那么学生对文章剩余的具体细节性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游刃有余了,当然对于课文线索的把握,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之后,通过教师的高度概括,才能达到讲读课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练习实践与概括总结能力目标。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绝非朝夕之间就可以实现的,同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一样,它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课文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讲授,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并学会判断和思考,能形成分析课文中的条理,并完成习题的基本能力。
在第二课时重点讲解课文内容时,对于全文的领读环节,教师要在关键句子的阅读上着重强调,并加重语气,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加深学生对语句意思的理解,当读完课文时,让学生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时,学生便会一目了然,学生拥有了这种阅读的技能和素养,在面对任何文字材料时,都能通过读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当然,阅读中发现的关键语句和段落,也为全文的阅读内容总结和重点内容的提炼,做了很好的铺垫。
阅读速度是每个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基本素养,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体现在了阅读速度的差异上,对于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来说,不仅能快速的浏览课文的内容,更能通过速读了解出课文中大概的内容。而相对于一部分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而言,则会出现一字一句读课文的现象,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对课文中重要信息的提炼,因此,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的通过整篇读、分段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不断的拓展延伸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在思考中用心读,在阅读中提升速度,在速度中强化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文中所勾勒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往往需要通过情景对话和分角色读课文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穷人》这节内容,课文中描写人物对话的部分较多,且更偏向于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授课时侧重点要放在“读”上面,在组织学生开展有感情的读课文的同时,多采用情景对话和分角色读课文的形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者所描写的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更能切身体会渔家小屋的舒适环境和温暖和谐,长期坚持这种情景式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学科都必须坚持的基本素养,从“师主体”到“生本位”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本身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小学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学生通过阅读主动探究和发现具体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效果的实现必须从教师的教法上着手。
勤于思考是学生在课堂当中必备的素养之一,由“读”到“思”的转变,需要教师在讲读课文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和训练。“思考”的伴随体就是“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心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重要,阅读思考中的质疑,同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素养。如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的讲读中,每个段落都有相应的标注,但是在学生开展读课文的同时,一定要思考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要质疑课文中给出的结论,并分析思考每个星球的具体运行轨道和特征,在思考与比较、质疑与分析中,进一步明确在已知星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是火星,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善于思考当中发现新的问题,如课文中对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由此推断太空中可能真的存在生命,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和宇宙空间奥秘的动能。
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知识点的过程,也反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这种实践更多的来自于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和运作,笔者在讲授课外阅读材料《家乡的四季》时,大部分学生感觉到没有兴趣,甚至出现了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但是当笔者结合当地家乡的季节特征进行讲述时,学生们很快的参与到了家乡四季的特征总结活动中,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开始概括家乡的特征,同时笔者创造性的给出问题,让学生将所在地的家乡与阅读材料中家乡的季节变化做了对比,学生通过自读自主完成相应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异同点,整个过程学生参与课堂阅读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兴趣性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效果不言而喻。
情感目标升华是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最高目标,无论多么长篇幅的文章讲读,最终都要体现在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上,笔者在小学语文讲读课文教学时,比较重视情感目标的实现过程,尤其是散文类型和记事类型的文章,在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同时,更多的是以情感升华为诱导,让学生试着归纳和总结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对事物本身的态度,进而回归到对事物的正确价值认识上来。如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作为散文的名篇,其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突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讲读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者内心的感触变化,进而理解对时间匆匆的叹息和无奈之情,最终倡导学生珍惜时光,珍惜大好年华,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学习当中,在人生的有限之年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匆匆流逝的时光不再留遗憾。
综上所述,讲读课文教学绝非仅仅讲清楚课文那么简单,要在实现基础教学目标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开展自主阅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引导学生在完成课文内容解读的基础上凝练阅读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整体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让语文学科发挥应有的学科育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