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研究

2022-03-17 01:40鲁蕴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鲁蕴律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南宁 530200)

0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把它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及良好品德,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 大学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1 调整传统思政教学结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离不开科学教学结构的辅助,教学中要加强思政理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中,能让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感,端正行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在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加以优化,全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加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比如在讲解世界政治发展形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罗列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历程,对有关知识进行详尽的讲解,促进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的了解。

1.2 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一方面是信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是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政理教育可以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让学生深刻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优秀文化的血肉联系,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文化自觉,塑造学生文化自信。

1.3 树立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只有不断继承民族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促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响应文化自信的政策号召。

1.4 站在立德树人视角,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伦道德,尊崇礼仪,其本质和内涵就是注重国民思想道德建设。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思政教学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培养基本育人精神,教学工作者要站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之下创造性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体现出思政教育大众化特征。

2 当前大学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2.1 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欠缺

反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尚未全面展开传统文化渗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程度缺乏。某些学校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很多学校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片面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但并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欠缺对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视,导致教学实效性下降。

2.2 课程模式单一化

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单独开设思政理论课程,思政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这一种是比较普遍的模式。第二种是把马克思理论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专业课教学共同承担大思政教学的任务。实际上在思政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当作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沟通渠道,但实际上侧重于理论上,忽视了思政教育的全部功能。按照其实际效果来评价,第一种模式会受到课程内容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实际教学中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忽略了对思政人文关怀和精神价值的渗透,无法体现思政课程的当代育人功能;第二种教学模式虽然强调了思政课教育功能,但无法很好地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渗透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中,以上这些情况让思政教育功能得到了限制。

2.3 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思想认识

观察当前的教学现状,很多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自然就缺乏了相应的重视,导致传统文化在传承上缺乏力度,学生缺乏认知水平。尤其是在中医类院校,中医专业需要阅读大量的医古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十分必要,故传统文化应得到思政教育的重视。

3 大学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策略

3.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

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提高核心素养。新的社会形势之下,学生思政教育中要根据《关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一文件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实践。同时,教师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宣传,让思政教育全面深入学生日常生活,树立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站在文化自信的视角增强道德教育与爱国信念的培养。

3.2 依靠文化自信,打牢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多次强调,必须要加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通过文化自信体现出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要树立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仰。在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政教学,必须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加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剖析,教师要带领学生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传承,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3.3 创建利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

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不言自明,全社会都要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社会力量的角度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要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在营造环境方面力量,为思政教学提供资金支持,积极采取行动,推动传统文化渗透顺利开展。除了政府支持之外,大众媒体也要发挥宣传作用,大力把传统文化融入新闻报道中,向师生传播正面信息,对社会舆论方向加以正确引导方。社会群体和公共事业单位也要为大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走出校园后也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正面熏陶。

3.4 加快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思政课教学具有较为明显的专业性特征,种类不同的院校和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上能够做到阐明传统文化的价值,学科和行业也都能清楚文化发展的历史和传统规则,但思政专业课教育毕竟属于隐性教育,他的思政教育功能需要其他课程紧密配合才能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成为课程思政全方位体系建设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资源作用。它一方面能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另一方面也能为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打好基础,加速专业课教学体现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

3.5 强化师资力量

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加快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自身传统文化水平,不断提升职业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加快对学生意识的引导作用,发掘传统文化蕴含独特魅力,改进言谈举止,为人师表,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其次,高校要注重对师资队伍的优化,加快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展开共同备课、相互交流,彼此交流思想,也可以通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对传统文化知识加强进一步了解和深化。

3.6 加快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广大教学工作者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点点滴滴,在思政教学纲要指导下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以思想育人为核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建立科学的思政教育体系。在高校选修课程中,教师要了解选修课程大概任务,让思政课程教学中渗透选修课程知识,让传统文化的融入更自然,通过思政课程,拓宽学生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传统优秀文化的丰富内容,比如在爱国主义精神有关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讲述苏武牧羊等古代人物的爱国事迹,加深学生对爱国精神的了解,并自觉进行发扬。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思政教学内涵的深化,教学工作者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依靠文化自信,打牢文化软实力,强化师资力量,加快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发挥传统文化的在思政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