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全球素养视角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研究

2022-03-17 00:49赵婧晨赵明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科书课程标准中学

赵婧晨 赵明辉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锦州 121013)

2017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将全球素养的内容加入到PISA2018测试中并推出了一个新的全球素养测试理论框架──PISA全球素养框架,用于衡量年轻人有关全球素养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全球素养的教育是当代青年人融入社会的关键,因此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进行以全球素养为指向的公民教育,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2]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全球素养教育的重要课程,为研究便利,以下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统称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全球素养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是如何体现的,运用PISA全球素养测试框架能够帮助我们其对进行系统分析。

1 全球素养的内涵

全球素养(globalcompetence,又译全球胜任力),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被称为“国际理解”(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其主要内容是: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加跨文化交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具有全球意识,关注国际发展动态和全球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3]

1.1 全球素养的四个维度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顺应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动态,提出了全球素养概念。但一直没有给全球素养一个明确的定义。2018年,OECD在PISA全球素养测试中将其界定为:年轻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人的观点和世界观;正确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为集体谋福祉和为可持续发展而采取行动的能力;能够开放、得体、自如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4]根据全球素养的定义可划分为四个维度。这些界定都中包含了社会情感、跨国的文化教育、公民教育还有适应21世纪发展技能的教育。

1.2 全球素养的四个基石

全球素养的概念体系复杂且多样,其概念中包括四个维度,在这四个维度中又体现了四个基石,分别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们形成了全球素养的外延。这四个要素是全球素养的基础,每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详细分析四个基石的内容:首先是知识。是对世界与其他文化的认识。要求学生在体验不同的世界文化和面对他人不同的观点时能够冷静,消除歧视和刻板印象,对世界文化和他人有全面的认识。其次是能力。能力要素可以理解成学生为了能够实现理解世界和解决当地、跨文化和世界性问题所必备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全球问题。再次是情感态度。个体要保持尊重、开放的情感态度,关心集体和社会并能够为集体的幸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作为学生不仅需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升自我,同时能够通过多元的社交工具传播正能量,维护多元世界和公平正义。最后是价值观。全球素养的两大价值观,一个是捍卫人的尊严,一个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凭借此价值观个体能够处理各种信息,解决与他人和世界的问题。

2 全球素养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体现

我国大中小学课程中也关注青少年的全球素养教育,尤其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包括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都对中学生全球素养的培育极为关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具有大量的关于全球素养问题的表述。

2.1 全球素养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我国教育部修订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核心素养分别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5]全球素养的相关内容集中体现在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中。首先,科学精神强调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简单情境问题,能够辨别与选择不同的文化,理性对待文化的差异;面对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情境问题,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表现强大的文化理解力和国际传播力。其次,公共参与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彰显大国担当。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本课程目标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有全球素养的体现,比如,在课程目标中提到道德与法治课要引导与帮助学生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提高媒介素养,积极适应信息社会;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6]。

总体而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有73处内容体现了全球素养的要求。其中,体现全球素养“理解并欣赏他人的观点”维度的内容有18处;体现“审视和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问题”维度的内容有26处;体现“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维度的有19处;体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有效地交流”维度的有10处。中学思想政治课能够积极对中学生进行全球素养教育。

2.2 全球素养在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的体现

本研究将总结能够体现全球素养相关内容的知识点,统计全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相应内容的分布情况与占全部教材内容的比重,对未来的课程和教材提出可行性建议。

将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划分为十个册别,其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共六册,分别为: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以下称为七上、七下、八上、八下、九上、九下)。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共四册,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以下称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有205处内容体现全球素养的要求。其中,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4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4%;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4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4%;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23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27.4%;八年级下册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2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2.2%;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29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34.5%;九年级下册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68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8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 12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18.5%;经济与社会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12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20.3%;政治与法治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23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21.9%;哲学与文化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有28处,占本册教科书所有知识点的20%。

2.2.1 全球素养维度一在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的体现

理解并欣赏他人的观点是全球素养的第一个维度,包括四个目标分化:能够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角度思考国际问题与他人的观点;能够理解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不同;消除刻板印象与歧视,建立共同的联系;承认多元文化,并保留自身文化认同。

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共有73处内容体现了全球素养维度一“理解并欣赏他人的观点”的要求,占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总知识点的8.1%。其中,体现“能够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角度思考国际问题与他人的观点”目标的内容共计12处,占比1.3%;体现“能够理解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不同”目标的内容共计22处,占比2.4%;体现“消除刻板印象与歧视,建立共同的联系”目标的内容共计19处,占比2.1%;体现“承认多元文化,并保留自身文化认同”目标的内容共计20处,占比2.2%。

2.2.2 全球素养维度二在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的体现

分析当地、跨文化问题作为全球素养的第二个维度,又可以分化为三个小目标:结合世界知识和批判思维对国家和世界问题进行推理;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数据并对当地、全球的文化问题提出建议;具有媒体素养,能够创造新媒体内容,分析、评价媒体信息。

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共有67处内容体现了全球素养维度二“分析当地、跨文化问题”的要求,占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总知识点的7.4%。其中,体现“结合世界知识和批判思维对国家和世界问题进行推理”目标的内容共计18处,占比1.9%;体现“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数据并对当地、全球的文化问题提出建议”目标的内容共计38处,占比4.2%;体现“具有媒体素养,能够创造新媒体内容,分析、评价媒体信息”目标的内容共计11处,占比1.2%。

2.2.3 全球素养维度三在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的体现

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是全球素养的第三个维度,包括两个目标分化:积极参与国际话题和国际问题的讨论中,并能够对当地、全球问题(包括跨文化问题)作出回应;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幸福生活而努力。

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共有100处内容体现了全球素养维度三“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要求,占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总知识点的11%。其中,体现“积极参与国际话题和国际问题的讨论中,并能够对当地、全球问题(包括跨文化问题)作出回应”目标的内容共计52处,占比5.7%;体现“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幸福生活而努力”目标的内容共计48处,占比5.3%。

2.2.4 全球素养维度四在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的体现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并有效的交流作为全球素养的第四个维度,包括三个目标分化:能够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习俗规范、交流方式和风格,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对对方的观点表示尊重和欣赏,努力帮助他人融入集体;基于文化背景下,进行开放、规范、有效的交流。

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共有58处内容体现了全球素养维度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并有效的交流”的要求,占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总知识点的6.4%。其中,体现“能够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习俗规范、交流方式和风格,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目标的内容共计22处,占比2.4%;体现“对对方的观点表示尊重和欣赏,努力帮助他人融入集体”目标的内容共计21处,占比2.3%;体现“基于文化背景下,进行开放、规范、有效的交流”目标的内容共计15处,占比1.7%。

3 全球素养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体现的特点

3.1 全球素养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体现不全面

首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能够体现全球素养的知识点个数大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全球素养的知识点个数,说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加关注对学生全球素养的培育。其次,全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分布相对均衡,其中能够体现维度一和维度三的知识点比较多,分别为8个和9个;全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分布相对不均衡,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维度二,为21个,而能够体现维度四的知识点只有5个。最后,从相对占比来看,维度二的相对差值较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维度二的相对占比分别为19.2%和80.0%,说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球素养技能方面的培养。

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为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的编写提供指南和评价依据,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也是本学科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因此全球素养的相关内容在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中体现不全面,会导致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有关于全球素养相关内容的缺失。

3.2 全球素养在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的体现分布不均衡

3.2.1 全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教科书中的体现分布不均衡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方面,首先纵向来看,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全球素养的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在维度一和维度三相对较多,体现知识点个数分别为73个和100个,占比分别为8.1%和11%。其中,体现全球素养维度一的“能够理解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不同”目标和维度三的“积极参与国际话题和国际问题的讨论中,并能够对当地、全球问题(包括跨文化问题)作出回应”目标的知识点较多,分别为22个和52个,占比分别为2.4%和5.7%,并且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体现知识点的个数相对较高,体现全球素养的内容较多。而维度二和维度四在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体现的相对较少,体现知识点个数分别为67个和58个。其中,体现全球素养维度二的“具有媒体素养,能够创造新媒体内容,分析、评价媒体信息”目标和维度四的“基于文化背景下,进行开放、规范、有效的交流”目标的知识点较少,分别为11个和15个,占比分别为1.2%和1.7%。从相对占比来看,道德与法治人教科书在国际沟通,跨文化交流这方面体现得更加全面。其次横向来看,初中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相关知识点个数大于高中教科书中体现全球素养的知识点个数。

3.2.2 全球素养在不同年级教科书中的体现分布不均衡

中学思想政治的教科书中全球素养的分布不均匀,集中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下册教科书中,共有157处内容体现全球素养的要求,在所有体现全球素养知识点总和的52.7%,尤其是九年级下册的前四课更是将全球素养体现得淋漓尽致,涉及到开放互动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舞台的中国与世界相连,与世界共发展。而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科书中并没有体现全球素养维度一、维度二和维度三的相关内容。此外,由于高中知识是对初中知识的升华,理论性更强,导致教科书中理论知识相对较多而事例较少,并且高中思想政治课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所以在全球素养相关内容体现的并不到位。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与法治教科书中没有体现全球素养维度四的相关内容。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全球素养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素养的内容体现不全面,全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分布不具均衡。从全球素养培养过程来看,虽然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现了全球素养的四个基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并没有将全球素养的培养作为一个“四位一体”的培养过程。学生的行为能力的养成是全球素养培养成功的关键。由于行为能力欠缺,很可能会导致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困难。比如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中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文、辅助文、探究与分享一共151处;有关知识的正文、辅助文、探究与分享一共92处;而有关学生行为能力培养的正文、辅助文、探究与分享只有61处,从数量上看涉及全球素养行为能力的相关知识点较少。大部分探究活动的问题设置都是通过知识的回顾和思维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缺少对全球素养行为能力的关注。

4.2 研究建议

4.2.1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制定体现全球素养

第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强调思辨精神。当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种问题和挑战时,能够保持批判的态度,理性分析国际形势,合理运用各种信息回应国际变化;在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中,表现出强大的文化理解力和国际传播力。第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强调世界公民。学生应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参与国际公共事务,回应国际上各种冷漠的言论;面对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时,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坚持共生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4.2.2 丰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

第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融入全球话题。为了使中学思想政治课更好的体现综合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应当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相结合,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时政热点。如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带一路”等,可以结合在全球化、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第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融入跨学科知识。全球素养不仅体现在单一的学科中,而是多元学科相互交融的体现,涉及科学的创新意识、数学的逻辑思维、英语的口才与交际等。各学科知识相交融,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7]

4.2.3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多样化

第一,开展渗透式教育。渗透式教育就是将全球素养的内容同化到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而且能够有效的将全球素养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提升教学效果。比如,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八课“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材料“中国丝绸之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谈谈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

第二,走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8]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建设、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活动中去。比如,教师在讲绿色消费时,可以组织学生编制调查问卷,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在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总结结论的过程中能够丰富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2.4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评价落实全球素养教育

一个完整的全球素养教育体系,评价考核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中学生最主要的课程评价方式就是单一的考试评价,不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课程评价应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变单一学科教育评价转变成多学科评价的融合,只有从考核评价上做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科书课程标准中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