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琦 王凯文 黄沙里 常 恒
(同济大学 上海 20180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青年学生群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是否真正爱党爱国、是否能担当时代大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影响。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根本保障。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思潮暗流涌动,意识形态领域竞争大于合作。部分青年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集体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受多元思想的冲击,受信息碎片化、舆论导向的综合影响,盲目发表不理性言论;受全球化浪潮冲击,传承民族精神的理想信念逐步动摇等。这些现象同时也反映出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不够理想,部分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表现出理解狭隘化、言行不理性等。因此,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引导新时代青年坚定四个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是迫在眉睫的形势需要。
在鲜明的时代主题下,大学生作为传承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主力军,被赋予了独特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中西文化交锋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发展,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2]。因此,深入挖掘和科学理解本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有助于青年以积极的心态和发展的思维为社会发展贡献发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次公共卫生事件中,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召下,才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3],爱国主义精神也鼓舞了广大青年学生贡献力量,主动冲锋在一线。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针对思维活跃、接收新思想能力强的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稳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保障。
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兴起使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变化。爱国主义教育赖以发生和维系的国家历史传统、权力结构和政策安排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和严峻挑战[4]。网络社群作为现实生活与网络空间的连接和衍生,开辟了一块新天地和新载体,给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分布式是计算机领域的概念,它研究的是把一个需要巨大计算能力解决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小单元分配给多个计算机进行并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针对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将分布式的思路和理念应用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链接传统与现代、中年与青年、网下与网上的新渠道,也提供了国家信任青年、陪伴青年、锻炼青年、依靠青年的新抓手。具体而言,分布式网络社群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优势和机遇有三方面。
一个网络社群的成熟往往由于其具有共同基础和相对固定的成员,并由此发展出成员相对熟悉的话语体系、对某一议题相对深刻的认知以及通过较低沟通成本达到较高沟通效果的社群状态。在核心成员的正确引导下,网络社群相较传统形式更能使关于爱国主义的理论和精神达到一种和谐的讨论氛围和深刻的学习状态,成员将发挥“主人翁”意识,从心出发,从己开始,用主动思考、积极发声代替被动接受、漠然认同。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互动性较差、着力点单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代沟等弊端。分布式网络社群的核心成员对于各类信息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清晰的经验认识,有熟练的引导模式,并能在网络社群中逐步建立正确的认知视角,营造理性的交流氛围。例如,教师有阅历,有对于意识形态斗争重要性的经验和教训,学生有热情,有对于互联网文化日新月异的解构、重塑、再解构的了解,教学相长,基于分布式网络社群的育人平台,师生共同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落细。
通过议题设置、充分讨论、恰当引导,源源不断的社会时事和大学生榜样能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活泼的案例和题材。同时,网络社群天然适合此类议题,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灵活有效的新形式。围绕目标导向,将大学生对于世界的好奇和成长发展的需求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各类网络社群设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内容,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宏大框架具象化并实化成操作性强、互动性高、感染力深的一种全新育人模式。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非常宏大且复杂的工程,如何使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质增效是一个综合性极高的问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网络社群的场域是缺位的,因此以网络社群为抓手和载体,充分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场域,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互动性强且覆盖面广的育人新路径。具体而言,基于大学生多维度的成长需求和兴趣技能,将“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在满足学生某项成长需求时有针对性地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以思想先进且掌握相应技能和资源的师生为基点,结群产生各类以学生成长发展和能力提升需求为导向的网络社群──学习型、科创型、实践型、技艺型四大类型的网络社群。
3.1.1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
基于特殊时期的时空限制,以“智育”和“德育”为需求设立学习型网络社群,重在突出理论学习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广义的“线上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政理论课及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同时贯穿思想引领全过程。基于各类新媒体平台和载体构建微视频、微党课等在线课程资源库,推动爱国主义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具体而言,调动各方专业师资力量,通过学习型网络社群平台开设内容新颖、富有感染力的线上“红色讲坛”“历史小讲堂”等。同时充分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成长需求,利用爱国主义题材的视频资料、线上讨论、云展示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增强对于国家的自豪感和荣誉感[5]。
3.1.2 着眼凝心铸魂立德树人,强化润物细无声的爱国思想引领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润物无声的思想引领,突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爱国主义情感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对国家足够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在学习型网络社群中组织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典著作的读书交流,开展时政热点的探讨交流,培育国际视野的同时引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与民族观。此外,通过树立先进的典范和身边的榜样来增强育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邀请优秀爱国典范、先进人物来为社群成员们开展线上讲座与报告、交流与分享,营造“无形的教科书”氛围,倡导大学生们向优秀人物学习,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
3.2.1 多维度拓展实践方向,把爱国主义付诸行动融入日常
新媒体时代视域下,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借助“实践型网络社群”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红色主题实践;另一方面深挖重点行业、国企央企、西部地区重点项目等共建机会,拓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途径,开展国家重点项目的线上宣讲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国之重企的情怀与担当,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就业选择上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利用网络社群的特性,发挥优秀朋辈的影响力,如开展红色实践汇报、先进事迹讲座等分享活动,参与爱国主义实践的分享人作为意见领袖,对社群其他成员带来正面的引领和鼓舞,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3.2.2 拓展特色志愿服务,推进爱国主义实践教育落实落细
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激励机制是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的重要保障,因此学生在各类实践服务中的收获度和成就感对于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有关键影响。一方面,积极拓展志愿服务的途径,精心策划一些服务机会,例如“助力社区办公智能化”“信息科学教育咨询服务”等一系列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切实帮助到了别人,充分发挥服务育人作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社群的特点,在社群中鼓励相互分享,形成服务后的总结和自我教育,以社群内交流的形式引导其他成员,形成学生自主满足自身教育需求的良好循环。此外,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服务联系,重在体验服务过程,提升学生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自觉性,拓展具有特色的集中型服务和灵活的分散型服务形式,形成以实践型网络社群为工作站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
3.3.1 倡导科技创新奋斗精神,将爱国情怀化为科技强国的动力
爱国,贵在心中有国,贵在以己所学报效祖国。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英勇先锋们将爱国奋斗精神在科技界薪火相传。基于学院专业特色设立“科创型网络社群”,深入开展以激励创新精神、奋斗精神、科技强国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邀请专业教授给同学们开展学习宣传,介绍国家的整体科研发展情况、各领域的科研创新需求等,激励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到同国家科技进步共成长的各类项目和竞赛中,努力钻研技术难关,把个人发展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命运共同体”,心系人民,为国奋斗,为国家科技发展献智献力。
3.3.2 培养大局意识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国家观
只有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国际化的地位,才能使他们拥有更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信仰。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其次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没有国,哪有家,要鼓励青年学生将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大局意识与发展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基于“科创型网络社群”,组织成员们积极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围绕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进行线上采访调研,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和国家发展状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发展意识,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民族复兴重任。
3.4.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传承爱国精神的艺术创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深化。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感和时代感,组建传统技艺类网络社群,组织社群成员开展与爱国主义主题相关的音乐、图像、文字、戏剧等创作,大力推动剪纸、国画、民乐、相声、刻章、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艺术探讨的群体活动,组织交流分享,开展主题创作,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重视内容产出和宣传工作,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入创作环节、传播环节,线上开展主题文化影展、制作主题文化艺术册、树立学院传统文化名人堂等。以文化人,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相结合,传播正能量的文化艺术作品,引导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4.2 大力宣传核心价值,打造涵养爱国情怀的系列活动
在意识形态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思政工作重中之重的当下,营造爱国主义氛围,需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例如,用文艺创作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孕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潜移默化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借助技艺型网络社群的载体,发布例如“我身边的祖国”“家乡的四季”“我想给祖国说句话”等网络系列活动,利用当下时兴、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等平台,深入把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营造浸入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形成创作内容和构建环境的良好循环,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的。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在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中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旗帜,从而进一步形成热爱祖国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