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安,贺惠娟
以PubMed为例,本文检索策略如下:
#1 Chronic heart failure OR CHF
#2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R Aerobic training
#3 #1 OR #2
#4 Cardiac rehabilitation#5 #1 OR #4
#6 Rehabilitation effect
#7 #1 and #2
#8 #1 and #4 OR #1 and #6
#9 #3 and #5 and #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目前临床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据统计,我国CHF发生率为0.7%~0.9%,再住院率高达24.5%[2]。有研究表明,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CHF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3]。目前心脏康复已被欧洲心脏病学会推荐为心力衰竭的二级预防措施[4]。目前,心脏运动康复有低等强度连续训练(low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LICT)、中等强度连续训练(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均可有效改善患者有氧运动能力及预后[5],但需长期坚持,多因患者依从性差而导致预期效果不佳。有研究表明,CHF患者对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该训练方式可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有氧运动能力及心肺功能[6-8],但极易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影响HIIT效果[9]。因此,HIIT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探讨HIIT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后续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提供建议与指导。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文献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及时间:RCT,干预时间<1年,随访时间不限;(2)研究对象:采用HIIT的心力衰竭患者,且种族、国籍、宗教信仰无限制;(3)干预措施:HIIT组为采用HIIT或HIIT联合其他训练方式(如抗阻运动训练等)的患者,非HIIT组为不采取任何运动训练或采用除HIIT以外的其他训练方式的患者,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一致;(4)结局指标:峰值摄氧量、左心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不良事件发生率。
1.1.2 文献排除标准 (1)非RCT、综述或荟萃分析文献;(2)研究内容不符文献;(3)动物实验或正在进行的研究;(4)无法获取全文或数据不完整的文献;(5)重复发表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公开发表的HIIT或HIIT联合其他训练方式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12-17。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中英文扩展,其中中文检索词为:慢性心力衰竭、高强度间歇运动、有氧运动训练、康复效果、心脏康复;英文检索词为:Chronic heart failure、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Aerobic training、Rehabilitation effect、CHF、Cardiac rehabilitation。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两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交叉校对,意见有分歧时则由第三方裁决。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剔除明显不相关文献,进而阅读全文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若需进一步获取文献的相关数据则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与作者取得联系,若经上述方式仍无法获得相关数据则舍去该文献。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样本量、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主要结局指标。
1.4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10-11]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随机方法、分配隐藏方法、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他偏倚来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CI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其95%CI表示。各文献间统计学异质性分析采用I2检验,以P≤0.1且I2≥50%为各文献间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P>0.1或I2<50%为各文献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初步检出文献178篇,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8篇文献[12-19],包含354例患者,其中HIIT组179例、非HIIT组175例。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literature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ure 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2.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8篇文献[12-19]均详细描述了随机方法和分配隐藏方法,且结果数据完整,无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无其他偏倚来源;其中4篇文献[13,16,18-19]对受试者和研究人员施盲,6篇文献[12,14,16-19]对主要结局指标的评估者施盲,见图2。
图2 纳入文献的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图Figure 2 Cochrane risk bias assessment of included literature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峰值摄氧量 7篇文献[13-19]报道了HIIT对心力衰竭患者峰值摄氧量的影响,各文献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22%,P=0.26),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组患者峰值摄氧量高于非HII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7,95%CI(0.94,1.59),P<0.001〕,见图3。
图3 HIIT组与非HIIT组患者峰值摄氧量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3 Forest plot for comparison of peak oxygen uptake between HIIT group and non-HIIT group
2.3.2 左心室射血分数 4篇文献[13,17-19]报道了HIIT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各文献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2%,P=0.38),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非HII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97,95%CI(3.55,4.38),P<0.001〕,见图4。
图4 HIIT组与非HIIT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4 Forest plot for comparison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between HIIT group and non-HIIT group
2.3.3 6分钟步行距离 2篇文献[15-16]报道了HIIT对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各文献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34),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非HII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3.03,95%CI(14.98,71.08),P=0.003〕,见图5。
图5 HIIT组与非HIIT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5 Forest plot for comparison of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between HIIT group and non-HIIT group
2.3.4 不良事件发生率 8篇文献[12-19]均报道了HIIT对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各文献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75),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组与非HIIT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62,95%CI(0.63,4.19),P=0.32〕,见图6。
图6 HIIT组与非HIIT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6 Forest plot for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HIIT group and non-HIIT group
3.1 HIIT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延长6分钟步行距离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组峰值摄氧量高于非HIIT组,表明HIIT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研究表明,接受HIIT的心力衰竭患者峰值摄氧量的增幅与接受MICT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3,17],但均大于接受日常活动的患者。另一项研究发现,HIIT对患者峰值摄氧量的短期改善效果优于MICT[20],但由于各研究纳入人群、锻炼时间及方案不同,HIIT与MICT的优劣并未明确,是否需要在后期补充或替代中强度间歇运动方案尚有待明确。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非HIIT组,表明HIIT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而改善心功能。既往研究表明,HIIT与MICT均能提高心力衰竭尤其是HFrEF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21]。另有研究表明,接受HIIT的HFrE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增幅大于接受MICT的患者,但HIIT对HFpE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不明显,且该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存在性别差异[13],因此无法明确HIIT与MICT对心力衰竭的优劣。研究表明,与西方国家男性心力衰竭患病率高于女性不同,我国女性心力衰竭患病率高于男性[21],因此后期需要增大女性心力衰竭人群的相关研究。本Meta分析结果还显示,HIIT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非HIIT组,表明HIIT可有效延长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运动耐量。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因此HIIT对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还需进一步验证。
3.2 HIIT的安全性较好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组与非HIIT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HIIT具有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短的优势,可通过运动间歇期缓解患者疲劳,进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22-23]。《2020 ESC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心脏病学和体育锻炼指南》指出,HIIT可作为低危HFrEF患者进行高强度有氧或混合耐力运动方案的初始方案[24]。因此,心力衰竭患者进行HIIT的安全性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后续进一步开展风险性研究分析HIIT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适用人群。
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HIIT可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但其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后期可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补充或替代传统MICT,为后续患者运动训练指南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但本研究亦存在一定局限性: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且性别差异明显;纳入文献的干预措施包括其他运动训练方式,可能会影响本研究结果;不同研究HIIT干预时间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各文献间存在异质性。因此,后续还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并确定其安全性。
作者贡献:罗江安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罗江安、贺惠娟撰写、修订论文;贺惠娟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