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等习惯的改变,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女性的生活质量、健康均带来了严重影响[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巨大,在宫颈癌患者数量方面,约占全世界的30%以上,因此,需重视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与防护[2]。在妇科检查中,宫颈癌早期筛查已经成为主要检查内容之一,而宫颈癌筛查可选择的检查方法也比较多,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性、经济性不同,所以,如何选择最佳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在临床中还存在争议[3]。基于此,本次对本院妇科体检中行早期宫颈癌筛查的1268 例女性进行研究,对不同检查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妇科体检中行早期宫颈癌筛查的1268 例女性,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A 组(531 例)、B 组(443 例)、C 组(128 例)、D 组(166 例)。A 组年龄18~66 岁,平均年龄(34.18±10.61)岁。B 组年龄19~68 岁,平均年龄(35.01±11.00)岁。C 组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33.72±10.43)岁。D 组年龄20~64 岁,平均年龄(32.96±10.35)岁。四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无严重躯体疾病者;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③存在性生活史者;④无严重并发症者;⑤无意识模糊及精神异常者。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肝肾疾病者;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③月经期间者;④检查前2 d 内有性行为者;⑤有子宫切除者或盆腔放疗史者;⑥不配合此次研究者。
1.4 方法 A 组采用宫颈刮片检查,B 组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查,C 组采用乳头瘤病毒+宫颈刮片检查,D 组采用乳头瘤病毒+液基薄层细胞检查。
1.4.1 宫颈刮片检查 于受检者宫颈口部位取脱落的少量细胞作为检查标本,将取到的标本涂到载玻片上进行染色,然后通过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按观察结果进行分级。Ⅰ级:正常细胞;Ⅱ级:不正常良性细胞;Ⅲ级:可疑癌细胞;Ⅳ级:高度可疑癌细胞;Ⅴ级:确诊癌细胞。按照上述分级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确定,并作好记录。
1.4.2 液基薄层细胞检查 于受检者宫颈口部位取脱落的少量细胞作为检查标本,将取到的标本直接置于液基薄层细胞检查收集管内,然后将收集管置于全自动细胞检测仪中,对标本进行漂洗、分散,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阳性标准:发现鳞状上皮细胞;阴性标准:细胞均正常,无异常情况。
1.4.3 乳头瘤病毒检查 于受检者宫颈口部位取脱落的细胞少量作为检查标本,然后做石蜡切片,于切片中提取DNA 样品,对样品做扩增、杂交、孵育显色等处理后,然后分别做乳头瘤病毒的低危亚型、高危亚型检测,并记录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标本的提取均需避开女性月经期,且在标本提取前48 h 内严禁性生活。
1.5 观察指标 对比四组阳性检出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 组检出阳性9 例,阳性检出率为1.69%;B 组检出阳性8 例,阳性检出率为1.81%;C 组检出阳性25 例,阳性检出率为19.53%;D 组检出阳性34 例,阳性检出率为20.48%。C 组、D 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A 组、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 组与B 组、C 组与D 组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阳性检出率对比(n,%)
妇科疾病中,子宫颈病变比较常见,而宫颈癌属于最严重的子宫颈病变疾病,属于女性恶性肿瘤疾病,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仅次于乳腺癌。有调查显示,宫颈癌患者中,75%的患者身处发展中国家,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近46 万,其中我国每年新增13 万余患者[4]。从宫颈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方面来看,我国均占世界的1/3 以上,在宫颈癌防治中我国的防治策略、力度等均存在明显不足,如在传统的巴氏分类与先进的液基薄层细胞细胞学检查技术应用中的区别、乳头瘤病毒监测的作用与意义、宫颈癌筛查的目标及策略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5,6]。近年来,在宫颈癌筛查中,宫颈刮片、液基薄层细胞学等技术已经在我国推广开来,宫颈癌持续增高的发病率也初步呈现出了下降趋势[7]。但同时,从宫颈癌患者年龄方面来看,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仍然处于持续升高的趋势[8]。所以,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应树立起早期筛查的意识。
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宫颈刮片、液基薄层细胞学、乳头瘤病毒等均具有筛查价值。宫颈刮片或液基薄层细胞检查均是通过显微镜对细胞标本进行观察诊断,标本制备的难度较低。有研究显示,在宫颈癌筛查中,液基薄层细胞检查在假阴性率方面较传统检查方法降低了50%以上[9]。通过液基薄层细胞检查技术的应用,对宫颈癌各级病变能有效查出,包含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Ⅰ级)、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Ⅱ级)、重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级),同时对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腺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均能准确诊断。由于CIN各级均可发展为宫颈癌,只是几率不同,所以,在液基薄层细胞检查中,只要发现宫颈存在不典型增生,均需进行相应的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有报道显示,全球范围内40%以上的女性已感染该病毒,虽然该病毒感染期通常比较短,但部分女性存在持续感染的情况,而这部分女性宫颈癌的发生风险更高[10]。女性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与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中,100%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所以,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这也为宫颈病变检测、分型及处理提供了依据,是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宫颈癌筛查中,由于不同检查方法各有优缺,检查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所以采用更准确的筛查方案进行确定是妇科体检早期宫颈癌筛查时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大量研究显示,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检查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单一检查方法[11,12]。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A 组的阳性检出9 例,阳性检出率为1.69%;B 组的阳性检出8 例,阳性检出率为1.81%;C 组的阳性检出25 例,阳性检出率为19.53%;D 组的阳性检出34 例,阳性检出率为20.48%。C 组、D 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A 组、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 组与B 组、C 组与D 组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联合检查效果优于单一检查效果。而从单一检查方法应用结果来看,A 组与B 组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单一检查方法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应用,均有一定的筛查效果,但检出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联合检查方案应用中,C 组与D 组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检查方案应用均能达到较好的检查效果。由此可见,应用宫颈刮片检查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查方法,虽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小,操作也比较简单,检查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检查中人为因素对检查结果影响较大,所以误诊率也比较高;而在两种检查方法应用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检查结果更加可靠。
综上所述,在妇科体检中,人乳头瘤病毒检查联合宫颈刮片检查或液基薄层细胞检查应用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