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脑炎的CT 和MR 诊断价值研究

2022-03-17 12:31王海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脑炎符合率脑脊液

王海霞

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发病率较低,是一种对脑部边缘性结构有选择性受累的疾病,其主要发病部位于下丘脑、海马、岛叶及杏仁核等处,导致边缘性结构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诱发炎性对患者造成短期记忆减退、顺行性遗忘症等影响[1]。本文主要针对边缘性脑炎的临床诊断进行研究,旨在为边缘性脑炎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 年3 月~2016 年7 月在本院神经专科受诊的41 例疑似边缘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纳入标准[2]:①均于发病7 d 内入院受诊;②患者均行MR、CT 及腰椎穿刺诊断;③行细菌学检查呈阳性;④患者配合诊断,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患者均已成年,且最高年龄<80 岁。排除标准[3]:①有精神分裂症史或伴有其他神经功能缺损者;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异常者;④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符者。上述患者均为感冒及受凉后发病,表现为胡言乱语、精神异常等症状。患者年龄38~76 岁,平均年龄(52.86±8.59)岁;男女比例为27︰14;其中5 例并发癫痫,2 例产生幻听或视觉幻觉,12 例伴有意识丧失。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住院次日行腰椎穿刺、CT 及MR 扫描检查。

1.2.1 脑脊液细菌检测 行腰椎穿刺,术前准备带针芯的腰穿针、收集管、消毒液、手术巾及测压计等。患者取侧卧位,术者帮助其弓起腰部,参照胎儿体位,增大棘突间间隙。术者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由麻醉医师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术者选用22-gauge 3.5 英寸穿刺针(深圳亿鑫泰金属有限公司),取髂脊上缘间,经过L4棘突中线的位置进针,行腰椎穿刺,注意放脑脊液时不宜过快,以10 滴/min 的速度取脑脊液样本5 ml。

1.2.2 CT 检查 仪器为Pros-peed-FⅡ型双排螺旋CT 扫描螺旋电子计算机扫描系统(通用电气医疗公司)。双排螺旋CT 电流250 mA、电压120kV,将其层厚设置为5 mm,采取无间隔扫描,单层扫描时间1 s,之后以FC27 法重建。扫描基线为听眦线、听眶线。之后由2 名高资质影像学神经专科医师进行阅片,共同探讨,直至对诊断结果意见达成一致。

1.2.3 MR 检查 仪器为GE Signa HDx 1.5T 磁共振成像扫描系统(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公司),取横断位T1WI、T2WI、Flair 及矢状位T2,重建矩阵:512×512,层厚5~6 mm,层距1.0 mm,矢状位层厚3 mm,实施MR常规序列扫描。之后由2 名影像学及神经专科高资质医师阅片,共同探讨,对扫描结果达成一致意见。

1.3 观察指标 以脑脊液细菌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CT 与MR 的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约登指数(Youden 指数)=(敏感性+特异性)-1],符合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部位(海马、岛叶、杏仁核、下丘脑)、单双侧、清晰与否、摄取强或弱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 与CT 的诊断结果比较 脑脊液细菌检测诊断结果为27 例阳性(确诊为27 例边缘性脑炎),14 例阴性(确诊为4 例副肿瘤综合征,7 例普通脑膜炎,3 例癫痫)。见表1。MR 诊断的敏感性为88.89%(24/27),特异性为85.71%(12/14),符合率为87.80%(36/41),Youden 指数为0.7460;CT 诊断的敏感性为59.26%(16/27)、特异性为50.00%(7/14)、符合率为56.10%(23/41)、Youden 指数为0.0926。MR 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及Youden 指数均明显高于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MR 与CT 的诊断结果(n)

2.2 MR 与CT 影像学特征比较 MR 与CT 对影像学图像特征的清晰度、摄取强度、单双侧分布及病灶部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 与CT 影像学特征比较[n(%)]

3 讨论

边缘性脑炎的典型特征为躁狂、易激惹、失眠或难以入睡、意识丧失、幻觉、癫痫发作等,急性患者以颞叶或精神运动性癫痫较为多见,亚急性患者多表现为发病数天或数周内出现意识丧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4]。由于边缘性脑炎临床症状与癫痫、普通脑炎等病较为相似,极易造成误诊,因此,找到及时、有效、无创诊断方式是诊治边缘性脑炎的重要课题。本实验讨论了CT 与MR 对边缘性脑炎的诊断效果,研究结果显示,MR 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及Youden指数均明显高于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MR 更适合用于边缘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可能是由于MR 具有冠状、矢状和各种斜位任意角度成像的优势,对脑实质解剖结构的表现效果更为清晰,尤其在判断单双侧脑半球深处的边缘区域方面效果更为理想。也因为边缘性脑炎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胶质增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结节及神经元缺失等原因造成的,这些炎性反应经MR 信号扫描均能够得到较好反映[5]。边缘性脑炎在MR 诊断中表现为T1 低信号影、T2 及Flair 高信号影,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特征[6]。而CT 虽然能清晰显示机体断层图像,但对于丘脑、岛叶等脑深部结构及单双侧等多角度结构其检出效果不及MR,当CT 检出显示为斑片状小出血灶等轻微表现时应及时辅以MR检查,以免延误患者的诊断及治疗[7]。

综上所述,CT 与MR 对诊断边缘性脑炎的影像学特点具有一定差异,建议临床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诊断,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效果。

猜你喜欢
脑炎符合率脑脊液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脑子也是水做的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
脑脊液检查会引起残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