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关东 问清泓 张坤
摘要:实习规章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然而其文本却缺乏对实习生权益保障的措施,没有突出实习生权益保障的地位,权益范围狭窄,缺乏权益救济,缺少足够的执行力。高职院校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实习规章的缺失内容予以完善,这对于解决实习生权益受侵的现实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习规章;实习生;权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2-0044-06
顶岗实习是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前身份转变的适应期,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工作环境的适应,也有利于保障社会人才供给的质量。然而,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纠纷事件仍然时有发生,顶岗实习纠纷成为“百度贴吧”“知乎”一类的青年人聚集社群的热点话题,教育部也直接披露过有关顶岗实习纠纷的典型案件。实习规章是高职院校指导学生实习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对高职院校章程中关于学生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的具体规范,也是指导下级院系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的纲领。顶岗实习纠纷引起的实习生权益受损,同样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在实习规章中预防性研判的重要内容。
一、实习生权益受侵的分类
(一)受教育权益受侵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顶岗实习是生产劳动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实体现,在顶岗实习中,时常会出现学生实习岗位和所学专业毫无关联的情况。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有72.1%的实习生表示他们实习岗位和所学专业并不对口[1],更有甚者将实习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另外,高职院校的实习生管理过程广泛存在 “人浮于事”“形式考核”“虚假实习”“拘于琐碎”的现象,脱离了实习教学的目标。种种违规实习的乱象使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达不到实习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安全权益受侵
人身安全权是实习生所有权益中的首要前提。高职院校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和身份归属,对实习生的安全问题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据有关调查显示,将近30%的学生在实习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实习生平时接触实际生产的机会较少,安全意识薄弱,操作流程生疏,这些都给他们的实习生活埋下了安全隐患,而实习生乐于尝试、紧张的心理状态又导致安全风险的放大。实习生的工伤问题成为学界长期探讨却始终无法在法律层面上得到解决的问题,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实习生不仅存在身体上的伤害,更有经济上的压力。
(三)经济权益受侵
经济权益即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劳动后正常获得劳动报酬的权益。由于我国《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将实习生排除在劳动者范围之外,导致实习生劳动报酬问题在学界和法律界长期没有定论,在现实中也比较混乱。在集中实习形式下,不少实习单位坚持认为实习是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因此不应该给予实习生劳动报酬,甚至认为高职院校应当承担实习生在实习单位的部分教育成本,例如实习单位带教职工的授课费、机械的保养维护费等[3]。有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向實习单位缴纳的实习费占到了实习经费总支出的40%以上[4]。同时,当下十分盛行的“付费内推”进入“大厂”实习的中介行为,扰乱了实习市场秩序,更容易引发欺诈实习生财物的经济犯罪行为,给实习生的经济权益造成更加具有遮蔽性的侵害。
(四)保险权益受侵
顶岗实习作为一种半生产劳动形式,必然面临着工伤风险,不能因为实习生不属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界定主体,就忽略实习生发生工伤的客观风险。我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均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购买保险的义务。将顶岗实习的教育属性剥离,从性质上来说,实习生的实习过程和劳动者的劳动过程都是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种支出也必然面临着体力和脑力受损的可能性,况且这种受损发生在实习生还没有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在现实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并没有为实习生购买任何保险,而大学生医保不承担因第三方或者生产劳动导致的伤害,大学生人身意外险往往不承担学生在校外产生的意外伤害。这导致实习生完全暴露于生产劳动的风险之中,工伤的经济救助缺失,基于正义的工伤保险权益被剥夺。
二、实习生权益保障的文本状况
(一)规章制度文本总体情况
研究文本主要来源于全国各高职院校的实习规章,共收集30份高职院校实习规章样本,样本均从各高职院校官方网站下载获取,具备可信度。
为方便对文本资料进行整理、检索和分析,笔者辅以Nvivo11软件对实习规章文本内容进行编码探究,编码节点详见表1,节点名称代表了对规章制度内容分类编码的命名,本研究共设置二级编码,材料来源数为涉及该编码节点的实习规章数量(最大为30),参考点涉及该编码节点的文本语段数量,语段内容占所在文本的比例用覆盖率表示。
(二)规章制度文本分布状态
基于上述编码节点展开分析,一级编码材料来源数较多,均在26个以上。但从参考点数量来看,五个一级编码下的二级编码分布差异较大。相较而言,高职院校实习规章对教务工作普遍比较重视,占据了编码的主要部分,尤其体现在实习教学基地选择和管理上的重视,这部分内容在实习规章中的文本覆盖率也基本在5%以上。
不少实习规章详细规范了实习经费的保障措施。一些师范类和医学类高职院校对实习内容作了较大篇幅的规范,例如H师范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内容在其规章中的文本覆盖率达到25.47%。
前期准备节点的参考点和材料来源分布数量最少,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在实习前对实习生开展思想政治、安全和纪律教育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编制实习文件,有少部分规章制度提到要提前为学生购买实习保险。
实习学生工作的参考点数量一般,但材料来源数量最高,所有的实习规章制度均对此作出了规范,主要体现在对实习生的纪律和学习实践的管理上,例如K职业大学规定“顶岗实习学生应按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要求和规定,严肃认真地完成实习任务,自觉遵守实习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该节点厘清了不同实习形式的教学安排并对分散实习的管理问题作了特殊规定,例如Y职业技术学院规定“顶岗实习可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采用集中或集中分散的方式开展实习”,还有不少规章制度鼓励或要求实习生成立学生组织以便加强自我管理。
总结反馈在文献中的参考点分布较少,但几乎所有的实习规章制度均有所涉及,它主要体现在实习结束后由学生、教师、院系共同做好实习总结并汇总成果,还包括实习生的成绩评定标准和等级规定。
职责分担主要涉及了上述职责在院校行政部门、院系和教师三方之间的责任划分,这部分的参考点最多,大部分规章制度对此比较重视。
(三)权益保障文本情况
1.受教育权益保障状况
实习规章制度对顶岗实习规范的实质是对实习生受教育权益的保障,因此,受教育权益的保障在五个一级编码中均有体现。然而,对此权益进行规范的二级编码分布差异较大。例如考核与成绩评定节点为29,教学监督节点仅为6。同时,一级编码和二级编码中的参考点数量差异也较大,这反映出很多实习规章制度在受教育权益保障领域的覆盖重点不一和覆盖不完整。例如,只有少部分实习规章制度注意到了通过监督来保障实习质量、通过学生实习小结来检验学生实习成果等,部分医科类院校和师范院校的实习规章制度更加关注对实习教学过程的规范。
2.安全权益保障状况
人身安全权益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是高职院校组织顶岗实习的重点职责所在,对实习生安全的保障散见于实习基地标准与管理、实习动员和实习生管理这几个二级编码,并集中体现在职责分担的一级编码之中,这些编码参考点和材料来源的数量也相对较高。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行政部门主要通过审批实习内容、实习基地资格的方式,确保学生实习安全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通过定期督查实习过程排除安全隐患。各院系和实习指导教师则承担了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并做好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检查工作。实习基地是安全工作的直接相关单位,院校的实习规章将安全防控能力、安全生产纪律、基地教师资格等方面作为遴选实习基地的重要标准,鼓励建立长期定点的实习单位,及时取缔在排查中安全达不到标准的实习基地。
3.经济权益保障状况
实习生的经济权益主要体现在实习经费和实习报酬两个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规章制度对实习经费的安排较为重视,提出要保障实习经费的充足和专款专用,部分章节详细规定了实习经费的报销范围以及使用程序。然而,没有任何一所高职院校对实习报酬作出规范要求,因而也无法形成相应的编码节点。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指导实习的工作量计算方式和薪资标准作了详细规定,实习生在实习单位的劳动投入和劳动创造却被直接忽略。
4.保险权益保障状况
为实习生购买保险能够有效分担其在实习期间受到人身伤害时的经济损失,规避因实习意外伤害导致的三方纠纷。我国工伤保险的承保对象为劳动者,实习生并不是《劳动法》所界定的主体,因此实习生需另购保险来弥补工伤保险的缺位。在实习规章中,实习保险一般下沉到院系职责,要求各院系在实习准备时为学生购买保险。人身保险这一节点的参考点和材料来源数均低,在规章制度中的覆盖率也十分低,规章制度中只是提出要为实习生购买保险,但是对购买何种保险、保险承保范围、购买保险的经费来源等具体问题没有作任何规定。
三、实习生权益保障的文本检讨
(一)权益地位淡漠
材料的编码节点体系中缺少与学生权益相关的表述,这反映了高职院校实习规章制度对实习生权益的忽略。实习生相对于高职院校、实习单位而言,明显在信息、资金、关系、权威等资源的掌握上处于弱势地位。从角色扮演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是实习生的身份归属,是实习生的“娘家人”和“庇护所”;从管理源属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是实习生在法律和行政上的管理主体。院校在制定实习规章制度时,加强对实习生权益的重视是应有之义。同时,这也是响应我国相关政策法规、配合政策法规落地实施的應有之举。
在规章制度文本中,“规定”“要求”“纪律”等学生规范类词汇出现多次,编码体系中实习生管理节点也有较高的材料来源数和参考点,反映了高职院校在实习生管理上的重视。这与对权益保障的淡漠形成了明显的不对等。根据“权利本位”理论,权利处于主导地位,设定义务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因此义务应当服从权利[5]。实习生既有遵守实习纪律和服从学校管理的义务,那么必然应享有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权利,两者至少应当对等体现,而不应该在实习规章制度中有失偏颇,这也反映了规章制度制定上的“管理本位”思想,对实习生权益的重视程度尚未提高到规章制度的站位上来。
(二)权益范围狭窄
高职院校实习规章制度的权益保护基本局限在受教育权益、人身安全权益上,鲜少涉及实习生的经济安全权益以及保险权益。
就实习生的受教育权而言,虽然规章制度涉猎范围较广,但是对实习生的考核指标规范不明确,对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和监督不重视,对顶岗实习的具体教学内容缺少规范。
实习生的人身安全权益中,实习规章主要体现在前期组织动员、实习基地的督查、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实习纪律教育几个节点中,提出要“加强实习安全教育,强调实习纪律”“学生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是缺少发生意外伤害后的紧急预案与善后措施,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没有进行量化考核,实习单位的安全规范措施没有进行详细规定。
在实习保险问题上,我国相关法规政策均已规定购买保险的应然性和责任主体。高职院校作为实习生主管单位,加之相关法规政策赋予的保险责任,在实习规章制度中对实习保险只字不提,这显然滞后于现实的需要、政策的规范。
在实习生经济权益上,所有的实习规章制度均没有提及实习报酬。《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了企业支付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生报酬的义务,并采取措施对此提供税收优惠。这表明国家对实习生获取实习报酬持认可和支持态度,高职院校理应积极响应。同时,高职院校实习规章制度对实习经费的使用情况没有进行规范,学生对经费使用的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顶岗实习包含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分之中,而学校学费是根据学生毕业必须取得的学分来计算的,实习生缴纳的学费几乎纳入学校实习经费中,学生有权了解和监督实习经费的使用情况。在实习经费的支出大量表现为实习单位的“实习费”现状下,实习生却仍然无法获得与劳动对等的报酬,显然是对实习生正当经济权益的淡漠和蔑视。
(三)权益救济缺失
所有实习规章制度中不乏“监督”一类的词汇,监督是为防止权益侵害结果发生的一种特殊义务[6],是属于侵权行为发生前,即“事前”预防措施,然而对于实习生权益已然受损的“事后”举措,却规范缺失。单一的监督预防措施不可能完全规避侵权风险,况且实习单位的违规行为一般具有遮蔽性。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到“事后”及时维权和补偿同样也是实习生权益保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对实习单位侵权行为的掣肘。目前,绝大部分实习生在权益受侵后选择“不了了之”和“忍气吞声”,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维权的路径不清晰以及成本过高。高职院校实习规章制度却并没有对此关注,既没有引导学生如何维权,也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愈发放纵了实习单位的侵权行为,使实习侵权事件由不正当变为自然和常态,不仅损失了大量实习生的实习教育成效,也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对高职院校的声誉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四)执行力度不佳
执行力度不佳是高职院校所有规章制度的通病,对于实习规章制度而言尤为如此。实习规章制度中重形式的内容较多,突出特色的内容较少;通用性规范较多,实用性措施较少;刚性约束浮于形式,自由裁判空间过大。实习规章制度的条款更新周期长,不同高职院校的实习规章制度中大量内容相近甚至一致,规范性、样板性文字表述过多,部分內容甚至不符合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规章制度内容仅停留在保障权益的意愿,没有详细且规范可行的保障措施。综合性高职院校实习规章制度往往专业繁多而导致实习规范的具体内容过少或过于抽象,形式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专业性高职院校的实习规章制度又片面强调自身特色专业的实习内容。
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对实习规章制度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薄弱,仅通过会议传达指示,并没有仔细研究规章制度的本质精神,几乎不了解实习生权益。大部分实习规章制度要求编制实习大纲、计划或说明书并向师生发放,这些文件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实习规章制度的作用,实习规章制度的地位和性质问题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
四、解决措施
(一)突出权益保障地位
高职院校要以“服务本位”来替代“管理本位”的规章制定思想,以服务学生的实习教育、保障学生正当权益为中心订立实习规章制度,聚焦实习生权益上的责任定位。具体而言,实习规章制度在界定高职院校管理责任的同时,也应当自觉规范实习生享有的权益,使实习生的受教育权益、人身安全权益、经济权益和保险权益及权益保障措施真正在规章制度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实习生权益可以从实习规章制度中剥离出来单设章节,突显其在实习规章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习生权益章节,高职院校应当首先明确自身在保障实习生权益工作上的重要责任和意义,为权益保障工作指明方向;其次分门别类列举上述实习生权益,为权益保障工作指明标准;再次完善实习生侵权事件的多方位预防举措,为权益保障工作指明路径,同时还要界定相关单位的责任并形成多部门共举的协调措施,为权益保障工作指明职责;最后落实好对权益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为权益保障工作划清“红线”。
不论何种路径,都是为了强化实习生权益在实习规章制度中的地位,表明高职院校保障实习生权益的决心,同时对实习单位的教学、管理行为进行约束。
(二)扩充权益保障范围
在受教育权益的保障上,高职院校在实习规章制度中要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要求实习单位按照考核标准“点对点”评判,实习生定期上交实习报告,负责教师统一打分。同时,规章制度中要注重实习的过程管控,安排教师定期走访调查实习情况,严格审核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报告,听取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不仅如此,实习规章制度还要注重对实习指导教师的遴选和管理,选派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
在人身安全权益的保障上,规章制度中应当明确安全教育和考核责任,加大对实习单位的安全督查力度,建立“不定期、不通知”的安全巡访制度;严格实习单位带教师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规范,结合专业实习建立安全评估指标,建立实习单位和带教师傅安全指标一票淘汰制;督促实习单位做好防灾减灾的预防措施,联合实习单位建立实习意外伤害应急预案和善后措施。
在经济权益的保障上,实习规章制度要明确规定院校实习经费的来源、审批和用途,建立实习经费定期公示制度,在与实习单位的合同中约定实习经费的使用安排、实习生的实习报酬和福利待遇,鼓励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结束后选择优秀实习生留用转正,支持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合同。
在保险权益的的保障上,实习规章制度必须落实好相关法规转移给高职院校的实习保险责任,从实习经费中专列投保经费,在与保险公司积极协商的基础上按照“一人一险”的原则主动为实习生购买实习保险。
(三)关注权益“事后”救济
在不断精进实习生权益保障举措的同时,高职院校必须承认实习生权益仍然存在着受侵的可能性,实习纠纷将长期存续。这就要求实习规章制度必须关注实习生的“事后”权益救济。根据巴纳德的权威接受理论,当两者之间存在权威关系时,就意味着其中一个主体接受了另一个主体的指示或建议[7]。实习生会在利益纠纷的权衡中自发地侧重高职院校的意见和规范。这对高职院校而言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信任担当。
对于来自实习单位的权益受侵,实习规章制度应当引导和支持实习生积极维权,规定高职院校有义务协助实习生寻求校内外法律援助,利用校内资源为其提供维权支持。在实习生出现维权经济困难时应当提供资金帮扶或临时救助,并对救助资金的来源、享受资格和用途进行规范。同时,高职院校在实习规章制度中也要建立实习纠纷的三方协商制度与实习单位侵权联合惩戒制度,妥善处理争议事件,严格制止侵权行为。
对于来自高职院校的权益受侵,实习规章制度应当规定实习生权益受侵后的申诉机制,表明实习生有权对校方承担责任的侵权事件和对象提起控告和申诉,同时规定校内监察部门必须接收申诉案件并依法在规定时间内审理和做出决定,涉及有关单位必须积极配合,并将终审决定和审理过程告知实习生,实习生对审理过程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明确其进一步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司法部门提出行政复议或控诉的权利。
(四)强化规章执行力度
依法治校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完善好实习规章制度的内容、增强实习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是严格落实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
首先,实习规章制度的地位和性质必须得到明确,高职院校有必要从性质上厘清與其他实习文件的关系,强化其在实习领域的纲领性、指导性、规范性、普适性的地位和性质,使其能够协调涉及实习教学的各单位,指导其他实习文件的编撰。
其次,实习规章制度的表述必须明确具体,尤其要避免在权益保护措施、实习纪律要求、实习教务管理、分散实习等方面存在过于抽象和笼统的表述,区别对待不同专业大类的实习规范。实习规章制度要做到“常更常新”,依据实习状况和政策的改变及时调整,适当留存灵活调整、自由裁判的余地,做到稳定性和弹性的辩证统一。
再次,实习规章制度的监督主体应该多元互通,监督措施应当多策并施,将监督内容与实习纪律、教务工作、实习基地标准以及相关主体的职责一一对应,同时利用好实习生与教师的信息反馈、社会公众和媒体舆论的监督,适时积极寻求工商、公安、税务等执法部门的协助。
最后,高职院校要做好实习规章制度的宣传引导工作,不断深化教师和学生对实习规章的认知。各院系在实习前组织做好针对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实习规章学习工作,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评判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相关荣誉的标准,也作为实习生实习考核成绩的权重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海东.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和“理”[J].教育与职业,2019(20):70-74.
[2]陈国庆.职业学校实习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251-252.
[3]尹江海,芮国强.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机理分析与改进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21(4):57-63.
[4]问清泓.“付费内推实习”治理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8):50-54,77.
[5]吕艳红.西方社会公正思想简评[J].理论与现代化,2009(4):36-40.
[6]刘军.监督过失责任:公共安全事故预防的一种特殊指向[J].政法论丛,2021(5):72-84.
[7]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7-98.
(责任编辑:刘东菊)
372550190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