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院校新教师入岗训练是“入岗、适岗、胜岗”三个阶段的重要一环,是新教师从事职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的必经阶段,是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奠基工程。运用EPIP,探索职业院校新教师培养机制与路径,完善“双师型”素质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探索“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分工协同与协作,对于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标杆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入岗训练;双师型;教学团队;EPIP;鲁班工坊;创新标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2-0009-07
新入职的职业院校教师应该经过入岗训练、适岗锻炼、胜岗历练三个阶段,也就是“入岗、适岗、胜岗”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一般为三年的时间跨度。它是一名新教师能够融入职业教育、从事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的必经阶段,也是一名新教师融入职业院校、认知职业专业、精熟职业课程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一名“双师型”素质教师应该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把校企双元要素、国际多元要素、教学综合要素、教育复合要素有机融合,要对教师进行多方面、多经历、多层级的“设计式”打造和锤炼;新教师要有“视自我提升为己任”的深潜意识、跨界视野、奉献精神,主动获取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的“升华”。
这个过程,是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简称EPIP)的首创者“入岗训练、适岗锻炼、胜岗历练”所经历过的真实的、完整的过程。现在来看,这其实就是EPIP运用于新教师培养培训的方法路径,是EPIP在新教师培养培训领域的成功应用。它较为完整地体现了EPIP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四元”,也体现了EPIP真实、完整的“两核”精髓。可以说,这一过程,是EPIP首创者萌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创设的实践原点和思考始点。
一、关于EPIP教学模式
EPIP,是工程(Engineering)、实践(Practice)、创新(Innovation)、项目(Project)四个关键核心要素的有机组合,其内涵是“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EPIP,是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Project(工程实践创新项目)首字母的缩写。EPIP是中国的教学模式。它以中国职业教育实际为研究起点,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的立场主张,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彰显系统性、专业性的实践特色,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自身特质的院校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模式、课程结构体系、标识品牌概念,形成职业教育的EPIP教育论、EPIP专业论和EPIP课程论。
EPIP强调“改造我们的学习”,改变重教法轻学法,更轻做法的旧习;改进教师学生只认“假”,不识“真”,只会“技”,不知“用”的常规;用工程化实践代替封闭式训练,用一个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工程情境和载体,完整、真实地培养学生。EPIP强调“以用立业”,落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为生产服务、为生活服务,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EPIP,是理念,是方法,是路径,是启示,更是探索。EPIP是一种理念,它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院校办学、专业组群构建、课程教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装备研制、教育教学管理、培养绩效评价诸方面都有指导作用。EPIP是一种方法,是谋教育事业、做院校管理、干实际项目、当教师、做学生的方式方法。EPIP是一种路径,是聚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推进知技协进、德技并修、全面培养的路径。EPIP是一种启示,是我们的睿智圣者、职教先贤给予我们教育同仁的启示。EPIP是一种探索,是结合中国职业院校办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创新实践和理论创新实践;举旗以彰理,举中国特色之旗,彰中国职业教育之理;落地以取效,落中国职业教育之地,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效。
二、职业院校的教师培养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互鉴交流能力、校企协同和组织实施能力、工程实践和环境营造能力,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好,专业技术与信息化应用能力强,教学组织与协作方式活,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高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和“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大命题,是职业院校办学的生命线。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打造“双师型”素质教师,必须探索“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培养的有效途径、模式与机制。以专业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为目标,以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为培养途径,实施新教师“三年三阶段(入岗训练、适岗锻炼、胜岗历练)”、在职教师“五年一轮次”的培养培训,形成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内涵发展提供支撑,是职业院校办学的重要任务。
三、EPIP入岗训练
为了叙述方便,也为了增加“工程化”的真实感和现实感,在此,结合“我”的经历与感悟,从EPIP视角,真实、完整地讲述“我”的入岗训練过程。
1990年7月24日,是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入职职业院校的第一天。这所院校是中德两国政府间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最大合作项目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后为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天津中德)。第一天上午是学校领导和德国专家做学校概貌性介绍,下午我们新教师就穿上了工装,开始在学校机电车间进行实践培训。我经历了为期一年的“入岗训练”。
这一年,我没有给学生讲过一节课,学校认为我们还不是合格的职业教师。新教师的入岗训练分为两个阶段、三项内容:第一阶段为校内训练,为期半年;第二阶段为针对性企业现场实习,也就是企业训练,为期半年;在这两个阶段中安排了由德国专家“讲”“演”“练”的职业教学法培训项目,为期80学时。
(一)校内训练
第一个阶段,是在校内的主要实验、实训、实习场所内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学校为我们制定了半年的机电类基础实践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在校内两个机电车间内进行车、钳、铣、刨、磨、电器安装、元件焊接、数控加工等一系列基础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在校内的24个相关实验实训室进行计算机应用、可编程控制、电气测量、传感技术、驱动技术、机械手编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训练。凡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的实训操作训练,要学的加工方法和技术技能我们都要亲手做一遍。这是EPIP的“工程化”,是使新教师“真实”“完整”地了解学校“真实”的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环境、设备、工艺的“实谛”境界,要“真实”“完整”地了解学校“真实”的学生所要学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运用的“实谛”境界。
在这一个阶段,指导教师对我们进行训练指导、专业考核和水平测试,训练指导采取“项目式”团队工作进行,构建一个个“完整”的“教学做”项目;考核与测试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素养评价、工艺评价和功能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六个月的基本技能、专业技术训练,我接触到学校的近40位有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通过他们对技术技能的传授,包括言行举止、职业素养的传递,使我熟知、体验了教学场所、设施设备、专业特点、知技素点及各种教学方法,为我“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过程太重要了!它让我了解了学校,知道了学校都有哪些先进的实验实训室,在那里能够进行什么样的技术技能训练;我知道了学校都有哪些教师,他们都擅长什么,他们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我知道了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我要讲的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我知道了学生都要学习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在各个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什么;我知道了职业院校教师讲课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EPIP强调,“学而知其用,用而知其所,所而知其在”。“在”,是实化具化的所处所在,实实在在的“实际”。在入岗训练中,新教师的“学”,是为了学生这个“在”而学,是为了教学这个“在”而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技术技能这个“在”而学。以此,我的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校内入岗训练),进行了彻底的“工程化”。
这一阶段“真实”“完整”的入岗训练的“现实”描述,现在看来,可以说是EPIP在新教师校内入岗训练方面的极好运用,呈现了EPIP“四元”“三谛”“两核”“一宗”的效用。其实,这应该是EPIP首创者(我)开启EPIP思考、探索、研究的“开端”,也是EPIP思想启蒙的“首课”。
(二)企业训练
入岗训练的第二个阶段在企业进行。学校安排新教师下企业锻炼,同时,安排专职特派员定期到企业联系情况、提供支持。学校为新教师安排企业实习,让新教师深入接触生产实际,同企业建立联系,了解企业之需,寻求自己所讲授的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需要的结合点,熟悉真实生产工艺、了解真实企业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使新教师学而知其用,教而知其用。
在这一阶段,我被安排到大型企业(天津感光胶片厂)进行企业实践。我选择了厂内重点项目(涤纶片基生产线)进行实习。该生产线是企业于1985年左右引进的欧洲先进生产线,进行感光片基生产。生产线长近300米,是由6个自动控制站组成,融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气动、传感技术、驱动技术、罐装、压膜、自动化立体库、计量技术的光机电一体现代化生产线。企业导师是具有20多年现场经验的工程师。我从了解工艺流程、每个传感器的位置和作用开始,到对照图纸熟悉整个生产线的控制程序、集散系统。经过在生产线旁同工程师、机电维修工一起摸爬滚打,我将整个生产线了解得清清楚楚,认识了许多新器件、熟悉了许多新工艺、掌握了许多新技术、结识了许多新伙伴,全面感受了企业生产氛围。在企业实践中期,我同技术人员一起调研生产线的控制技术,了解到生产原料是由国外进口,随着产量加大和降低成本需要,急需改进控制程序与流程,使用国产原材料替代。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和现场试验,由我牵头主持,带领四名学校毕业班学生,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承担了“涤纶片基生产线控制系统的改造和完善”项目。企业给予项目经费,我们通过近两个月的设计、试验、调试、验收、试运行、运行,顺利地完成了我的职业生涯中首个企业现场的技术改造项目,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也出色地完成了企业实践任务。
新教师带着问题、带着课程、带着专业下企业实习,向现场技术人员学习、向现场的设施设备学习,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运用到企业现场实际,是新教师上岗训练和在岗提升的一项必要任务。这种方式的企业实践,让我体会了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用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从中极大地充实了自己、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了解了企业,使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专业实现了联动联通,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EPIP强调“学而知其用,用而知其所,所而知其在”。通过“在”,搞清楚对象的实化具化的所处所在,实实在在的“实际”;搞清楚我们学习知识、练就技能、掌握技术、熏陶素养,要以真实工程为背景,知道学的东西如何用,用在哪;搞清楚它在真實工程中具体的、真实的存在形态,所处位置、所起作用、所生效果。EPIP提供了工程化的背景和基础,提供了实践性的载体和积累,也提供了工程实践的广阔创新空间。以此,我的新教师入岗训练的第二步,是在企业进行了彻底的“工程化”。
这一阶段“真实”“完整”的入岗训练的“现实”描述,现在看来,也是EPIP在新教师入岗训练方面的极好应用。第一个阶段在学校,第二个阶段在企业,这应该是EPIP首创者(我)深度思考、探索、研究EPIP的“开示”。
(三)教学法培训
说一说80学时教学法培训。当时,学校聘请了德国专家施泰歇尔(学校第三任德方专家组组长,曾获中国政府颁发的外国专家最高奖项“政府友谊奖”)讲授。
我是师范毕业的硕士生,教育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学是我们师范类学校的三大主课,但是,听施泰歇尔讲座,对于我当老师来说是受益终生的。他从教师如何着装、如何举教鞭、如何布置板书、如何掌控语言、如何演示实验、如何师生互动、如何分组分工,实训课如何“收—放—收”,如何安排团队项目、如何进行“自评”“互评”、如何进行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讲解,其内容完全是具体的、真实的、情境化、可操作可实施的。施泰歇尔的讲座,也是教学法的“工程化”。
比如,第一次上课,教师要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如果是小班教学,还应安排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前几次上课,教师最大的任务是认识学生、记住姓名。教师的自我介绍,要将自己的经历、业绩、成果对学生进行“形象性”介绍,要讲出自己在这个领域中“骄人的业绩”,用中国话讲是“自吹自擂”;从一个角度讲,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教师的自我宣介是让学生信服,让学生更加愿意、更加倾心去接受施教,为提升教学效果服务。
比如,教师在上演示实验课时(演示实验课是指将实验台放置在教室中进行演示性教学),读仪表上的数据,大部分教师是自己读,然后自己写到黑板上,这种方式不可取。而应该由学生派代表来读,告诉教师和学生;再由学生写到黑板上,这样全班的学生都会认为这数据是由他们自己读到的、写上的。又是一个小小的“工程化”。
再如,教师写板书的回头频率,如何能够控制和调动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讲随走,不能只站在讲台旁;教师语言的调控,要通过声音的强弱、大小、快慢来吸引学生;教师要力争在前三次课把学生名字记下来,用“第几排第几个学生”来称谓,是对学生不尊重,会让学生感受到距离感。一个教师要让学生产生钦佩的感觉,也是教师完成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功课”。这是重要的教学法“工程化”。
教无定法,教而有道。这80学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这种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真实”“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使我对教育理论、教学法有了深刻、具体的认识,让我看到“可用”“有用”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它使我更加主动、自觉的关心教育理论,培养了不断丰富教学思想、注重教学研究的习惯和兴趣。我知道了什么是“能用”“真实”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法!
现在,许多职业院校的新教师入岗后,直接指定他(她)一门课、一本教材、一套教参,教师抱着一本书进行备课、做教案、上课,这样做对新教师今后的成长,特别是参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都是有问题的。教师是最容易成为“边缘人”的群体。只有真正融入学校,才能保证教师以后发挥更大的潜力。换言之,教师不知道自己的学校有哪些教学设备,有哪些可学的教师,学生在学校都学什么,那么这位教师今后的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就无从谈起。“融入”职业学校、“融入”产教融合、“融入”教学方法的过程,就是新教师的“入岗训练”过程,也是新教师开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过程的第一步。这也是职业院校新教师入职从教的“工程化”。
四、“双师型”素质教师要求
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做“先生”。職业院校的专业特色十分明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更突出实践环节。因此,职业院校应该结合本校特点和各专业特点对新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法、教育理论方面的上岗训练。衡量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指标,不仅仅要求教师做到授课观点正确、重点突出、语言通畅、逻辑性强,更要注重衡量教师运用教学法、教具等的直观性如何,教师与学生课堂合作如何,学生的能动性发挥,特别是学生的接受效果如何等指标。这些都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具备新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教师要做好“先生”,先得做好“学生”。职业院校要根据入岗教师文化水平高、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的共性以及各自不同专业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系列实践技能培训,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生要进行的实践操作、要学的加工方法、要掌握的专业技术。教师要想教好一门课,首先要清楚你的学生都要学什么、需要什么,要亲身体验学员各个学习过程。如果你自己不能成为学校的“好学生”,就不会是学校的“好先生”。
职业院校教师既是“先生”,也是“专家”。职业院校培养人的目标是为企业需要服务,培养适应能力强、企业生产实践需要的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从职业院校走出去的毕业生不应该再需要数年的理论到实践过渡。这种短过渡期、无过渡期的人才培养正是职业院校追求的办学特色,也应该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广泛接触实际,同企业建立联系,了解企业之需,寻求自己所讲授专业课程同企业实际的结合点。学校要支持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推进教师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增长专业才干,学生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得到工程培养。职业院校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来源于真实工程、真实世界、现实生活,师生共同完成真实现场技术项目的同时,也完成了学生向企业所需人才的过渡;同样重要的,教师也从中充实了自己,提高了利用专业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职业院校教师要成为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
职业院校教师要不断“充电”,做不过时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教育型”工程师。职业院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实践的观念,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学习、教研丰富自己,给自己不断地“加压”“续航”。学校也应该为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双师型”素质教师
职业院校教师要有“事业心、责任感、求知欲”。“双师型”素质教师是一个概念,需要实化具化。“双师型”素质教师应该包含八个要素:具有现代的职教理念和国际视野;能够讲授两门以上的专业理论课;能够运用实验、实训设备开设两门以上的专业实验、实训或综合实践课程;能够完成EPIP专业认知、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能够为行业、企业现场工程人员开展技术短训,为企业现场生产与管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入岗训练,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不断地学习和进修,具有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素质拓展”
“双师型”素质教师还应该懂一些职业教育理论和发展史,懂一些职业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教学法,成为一个集理论、技术、技能、示范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包括知识的复合(例如机电复合、土建管理复合、外语与专业复合等)、能力的复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汲取中国古代、近现代教育思想,吸取现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国际交流,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五、“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
我曾经历“空客”招聘新员工的测评,下面就“真实”“完整”地说一说团队工作、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
2006年年初,欧洲空客的专家团队来到了中国,在正式签署协议前,来寻找空客人才测评中心和培训中心,当时有五家单位参加竞标,最终天津中德中标,成为欧洲空客A320天津总装项目的技术技能人才测评中心。
(一)“空客”测评的团队合作
在工厂开工建设之前,我们就承担起员工招聘测评工作。招进来的员工,在天津中德要经历52周的培训,再去汉堡做52周的培训,总共104周的培训。培训合格,这个人已经是身价上百万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费成本)。
通过了初选,要到现场(天津中德)来接受测评。接受测评的人员一次要经历两整天,每次15个人左右。两整天,分为四个半天的测评。15个人来测评,空客来多少人呢?!空客的专家团队来16个人,有法国、有德国、也有台湾地区的,都是空客有经验的技术专家。其实,这16个人还不够,还要加上天津中德的接受过专门培训的8位教师。第一个半天:有关空客的演讲介绍、视频宣介和项目描述。紧接着,四套纸介试卷分发,有逻辑性的、视图性的、基本计算等,趣味性很强。第二个半天:基本技能的测试。第三个半天:语言表达与综合。第四个半天:团队工作“TEAM WORK”测试。这是我们中方人员最不适应的测试。
重点说说团队工作“TEAM WORK”测试。测试要分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三人。三个人进到一个大的室内空间里,中间有一张大桌子,桌上放纸、文具、各种日常工具等。测试教师宣讲项目:你们三人用两个小时时间,搭一座“塔”,越结实、越美观、越高越好。项目宣讲完毕。两个小时,搭一座塔,越结实、越美观、越高,就越好!我们参加测试的应聘者长时间没有反应,根本没反应过来。还有什么要求,都说完了吗?三位应聘者在中间的大桌旁边坐好,宽阔明亮的空间顿时寂静了很多,远处站立或坐着4~6名测评师(原则上,2/3是空客专家,1/3是中方教师),他们依据测评点进行观察、考测。这时,问题来了,半天的测试让做什么?要考什么?标准答案是什么?这同专业技术技能有什么关系?应聘者一片茫然!
三位应聘者是随机抽取的,相互不认识。我记得,有一个团队,一个厦门来的,他向两位同伴讲,他近年一直带自己的孩子,孩子3~5岁时,教过孩子做剪纸。厦门人让同伴们放心,他一定能做好。他又动剪刀又拿尺,找来浆糊,自己干起来了。另外两位很庆幸,踏实地开始小声聊天。这位厦门小伙子就自己一个人忙活了半个多小时,那两位好像发现了什么,看看了旁边的测评师,觉得不对劲儿,三个人考试,他俩什么也不做,分數怎么办?一时兴起,他俩也开始忙活起来,学着厦门人的做法,搭起了第二座、第三座塔。一个多小时以后,桌面上出现了貌似相同、又不一样的三座纸塔。
那么,团队工作(TEAM WORK)测试,它测的是什么呢?三个人的团队一起工作,在两小时里,共同搭一座塔,质量越高,结构越结实,外形越美观,高度越高,越好。其观测点归纳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经历介绍、彼此熟悉,这是首先要做的。彼此认识后,交流各自的擅长,共同研究团队工作内容,发挥各自智慧、分工协作、协同合作,共同搭建一座塔。如何搭这座塔?互相交流中,要了解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用具;要使用笔、纸、尺,要划,要写,要算;要主动提出观点,相互研讨,制定计划,做出方案,设计环节,考虑用时,筹划用材;要事先考虑是搭建一座方型的、多角型的,还是圆型的塔;要事先考虑是用浆糊粘连为主,还是折叠交合为主;要考虑团队成员分工、配合,要商定形成共同认可的流程和标准。这一过程应该用很长时间,充分交流,应该逐渐趋向统一协调的过程。每个人都围绕工作任务,发表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依据,讲明自己的道理,共同遴选、优化方案。这一过程,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形象展示能力很重要;说服别人,接受自己很重要;同时,经过交流阐释,能够心悦诚服的接受别人、采纳更优化的方案也很重要。方案实施中,三个人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协同协作,将预设方案在实施中再优化、再磨合、再落地。这也是对职业素养和协作能力的测试!再好的理论,再好的方案,都需要实施的工艺、技巧、手法、经验来保障,来完善。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超乎预想的情况,如塔身结构歪了、重量支撑有问题了、尺寸不吻合了……这时,就要停下来,进行再讨论、再商量,从中取得经验,重新完善方案和工作设计。最后,大家商量,为共同搭建的“塔”书写工艺流程、工作说明、结构描述、外形特色和工单纪要。一个“真实”“完整”的团队工作被团队漂亮地完成。团队力量之塔,才会结实、美观、有高度(这个团队工作测评,大多数应聘者失分很多,甚至两个小时过去了,还不知道要干什么?应聘者总感觉要充分表现自我,要让团队其他人不如自己,让别人主要看我)。
我们的教育教学,时常是片段的、割裂的、不完整的。通常情况下,竞争,我们强调的多了;合作,对于我们陌生了。自己干自己的,我们练了很多。几个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我们练得少。操作,我们练了很多,“真实”“完整”了解一件事,研究一件事,阐明一件事,完成一件事,我们练得太少了。EPIP“项目式”要求,在一个一个项目中,在一件一件事情上,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文字应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每门课程、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要力求体现完整、体现过程、体现全面,教师指导学生(团队)不停的在“做”一件一件完整的事情,在一件一件完整的事情上“教”,在一件一件完整的事情上“学”。EPIP的“实践性”,是知技协进,德技并修,全面培养。
(二)教学团队的分工合作
按照课程类型分工合作,实施人才共育,需要打造的是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结构队伍,我们也习惯叫”教学团队”。这个教学团队建设,应该立足于专业群,而不是立足于一个专业,其核心目标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里,团队的分工协同与协作,至关重要。
基础课程,应该主要由学校的专任教师承担,探索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专业认知”“企业认识”和“企业实习”由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主。素质课程,可以主要由学校的专任教师承担;其中,“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设计”等课程由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主。
技术课程,应该由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验、实训。拓展课程,应该由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依据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完成教学。
顶岗实习,应该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教学团队中部分专任教师作为企业特派员和联络员深入实习现场,共同指导,共同完成。资格取证,需要在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指导下,将相应的资格标准纳入教学方案,由学院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高级资格证书以企业为主,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和培训,学院专任教师辅助。
学校专业组群的教学团队建设,应该实施“双—双带头人”制,即两个专任教师与两个长期稳定的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担当。学校国际化特色比较明显的,可以实施国外专家教师同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合的国际化专业组群带头人制。
六、结语
天津职业教育在全面完成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启动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标杆建设,其建设任务明确提出,要完善“五业联动”产教融合机制,要推广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应用,要实施新入职教师“入岗、适岗、胜岗”三年三阶段培养工程。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鲁班工坊”,要为合作国家的教师开展进阶式EPIP师资培养培训,其“进阶式”,就是指鲁班工坊本土化教师的“入岗、适岗、胜岗”训练过程。
新教师成长为“双师型”素质教师是一个系统工程,“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的有效构建,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专业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为目标,以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为培养途径,实施新教师“三年三阶段(入岗、适岗、胜岗)”培养培训,形成教師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机制,对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师,是教之本。“双师型”素质教师,是职业教育之本。
参考文献:
[1]吕景泉.我是这样做职校教师的——浅谈职业院校对教师的培养[J].中国培训,1998(1):50-51.
[2]吕景泉.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解析[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21.
[3]吕景泉,张维津,米靖.论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工程化”——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说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4-17.
[4]吕景泉,于兰平.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核心要义[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6):3-7.
[5]吕景泉.鲁班工坊的核心内涵——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1):3-11.
[6]吕景泉.中德职教漫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吕景泉.天津职教漫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崔英俊)
320650190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