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及其有机结合策略

2022-03-17 12:27:40李效领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有机结合劳动教育思政教育

李效领

摘要:基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协同育人已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进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比对,在教育途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二者存在较高的契合度,所以将劳动教育融合于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在促进高校协同育人高质量开展的同时,为学生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助力。本文从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内在契合性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措施来促进二者有机结合。

关键词:契合性 思政教育 有机结合 劳动教育

随着《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提出与落实,要求我国各大高校重视对劳动教育的渗透与开展,以期通过发展学生劳动科学知识,帮助其掌握社会主义劳动关系,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夯实基础。通过对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开展,能够做到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其劳动价值观的正确、健康培养。同时,以课程思政为载体进行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推进,能够在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开展成效的同时,实现对思政教育的实效化、全面化开展。

一、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在契合性分析

1.教育目标契合

立足于教育目标角度而言,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性,二者均是以“德智体美劳”教育为主要目标与方向[ 1 ]。我国教育部门于2020年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其中对劳动教育的开展作出明确强调,并倡导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中国梦教育等方面的渗透。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开展均以什么人才的培养为重点研究问题,其最终目标都是培养能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综合型人才。另外,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发展与树立,起到调动大学生劳动积极性,传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作用,并做到借助劳动教育来实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弘扬与传播,实现对社会良好氛围的构建。所以从教育功能角度而言,劳动教育所肩负的立德树人任务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2.教育内容契合

纵观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其中部分高校仍未重视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未认知劳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并对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容契合性未做到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渗透能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知识的发展与形成,在正确树立劳动价值观的同时,做到在未来发展工作过程中发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并为学生端正职业态度提供保障。同时,劳动教育开展能够起到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自强意识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感悟平凡劳动的伟大,进而为其责任意识的形成提供助力[ 2 ]。而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并致力于对立德树人任务的达成。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开展在某种程度而言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要求,并且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所以从教育内容角度进行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分析,均以促进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发展为主,通过对学生品格素质的发展来拓展其未来发展道路[ 3 ]。

3.教育途径契合

要想进一步体现出劳动教育的真正育人价值,需要借助理论融合实践、课内外結合的形式开展全面教育,并做到在学生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或者是将劳动实践活动融合于校外、课外实践活动中,实现在学生全方位发展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的贯穿。而上述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应用,与思政教育开展存在高度契合,具体表现为:(1)二者均需以理论知识的渗透为基础,强化在开展思政教育、劳动教育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为关键基础[ 4 ],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2)二者均需以教育全过程的渗透为关键,劳动教育主要是在教育全过程中进行劳动价值观树立的渗透,强调通过全过程教育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而思政教育同样强调在教育全过程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3)二者均需以社会实践为要点,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做到在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进行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的培养,并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加强学生对劳动价值观的树立,并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大力开展发展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目的。而思政教育开展同样强调以实践教育为主,依托于多样化社会实践、校园实践等活动的开展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素质能力[ 5 ]。

二、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策略

1.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促二者融合

劳动教育开展需要做到在各教育环节的渗透,若只依靠教学课堂或者是某一课程,难以发挥出劳动教育的最大育人功效。鉴于此,高校可以立足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角度进行课程思政目标与劳动教育目标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以课程思政整个教学过程为基础渗透劳动教育,以期通过二者的同步教育开展来促进学生品德意志、体质素养的全面发展。对此,高校需依据对不同课程内容、特点的分析,充分挖掘出隐藏在各个课程教学中的劳动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劳动教育的全面渗透。

2.以公共基础课为载体进行教育融合

做到在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期间融合开展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进而达到全方位协同育人的目的。在实际教学期间,将隐藏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劳动元素、思政元素充分挖掘,依据其课程教学要求的分析,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并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对公共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真正做到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功效与价值。另外,在充分掌握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宣传渠道的拓宽,以此实现以共同价值目标引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以专业课程为载体进行教育融合

可以做到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通过对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同步协调来发展学生劳动价值观及其思想品质[ 6 ]。在具体专业课程教学期间,挖掘出隐藏在专业课程知识中的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元素,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学生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树立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同时,为其劳动价值观的树立提供保障。同时,对于专业知识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思想观念进行提炼,有助于对学生劳动精神、品德修养的良好培养,并为学生自身诚实守信、敬职敬业品格的发展提供助力。需注意,要想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二者融合教育功能的体现,需要重视对专业课程载体作用的挖掘与体现,实现以学生专业教育进行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化,立足于不同专业教学特点的分析,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劳动价值观、思想品德发展的深化,实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4.以实验实训课程为载体进行教育融合

需做到以实验实训课程为载体进行劳动教育元素的全过程渗透,在融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做到在课程教学期间进行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的弘扬。充分发挥出实验实训课程的载体作用,以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形式帮助高校达成协同育人的目的。鉴于此,在实验实训教学期间一方面需要重视对学生学思结合、勇于探索等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则需通过劳动实践来大力发展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实践能力等。需注意,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而言,实验实训教学开展融合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难度较大,所以教师需把握住课程思政建设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契机。首先,依据学生特点、基础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的创设,以期通过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劳动能力、劳动技能以及劳动品质等。其次,需要借助相关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实训类课程中,进而做到在实验实训教学期间进行学生品德品质、审美品味、职业态度等方面的有效培养。

5.促进思政课与劳动教育融合

现代教育事业的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各类课程需要在负责传授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肩负起协同育人的责任,而其中劳动教育更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纵观现阶段思政教育的开展,其中部分教育内容与劳动教育相契合[ 7 ]。所以可以以此为契机促进二者融合,做到在思政理论教学期间进行劳动教育理论、理念的有机融合,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进一步促进。而为保证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以思政理论课堂为载体进行劳动观的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将“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作为融合载体,在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期间进行劳动教育的融合,或者是将社会主义劳动观融入到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实现在思政理论教学中凸显出劳动教育的价值。(2)以思政实践教学为载体进行劳动教育渗透。如在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劳动元素的融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进而实现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劳动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开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發展,并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推进提供助力。鉴于此,高校需在正确认知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在契合性的前提下,借助科学策略的应用来促进二者融合,通过对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黄春,刘爱华.论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及其有机结合[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11).

[2]万永成.论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在契合性[J].视界观,2020,000(004):P1-1.

[3]赵海琪.浅析高校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的实践探索[J].才智,2020,000(009):50.

[4]田文艳.论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在契合性[J].智库时代,2019,No.215(47):60-61.

[5]谭泽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4(001):87-91.

(责任编辑:姜秀靓)

3342501908257

猜你喜欢
有机结合劳动教育思政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七年级数学循环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