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17 12:27张然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老年人

张然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化程度逐渐提高,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基于此,以滦南县程庄村为例,通过走访调查,深入了解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找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精神赡养 老年人 精神需求 家庭养老

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观念以及养老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养老问题愈发突出。农村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困境,主要集中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上。

一、滦南县程庄村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精神养老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利用空闲时间对滦南县程庄村进行了实地走访,访问了滦南县程庄村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老人,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做出总结,以便更加深入地分析农村养老现状。

1.从农村发展状况角度分析

滦南县程庄村是一个搬迁村,村里有426户,1577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334人,全部参加了新农合和新农保;老人中有82%是空巢老人,大部分老人能够生活自理,子女搬迁到了县城,并在县城工作生活,较少回家探望,赡养意识逐渐变弱;老年人文化活动较少,没有可供老年人锻炼、娱乐的设施,大部分休闲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程庄村以发展农业种植为主,农作物大多供自家食用,不变卖,收入水平很低。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的现状主要包括:

(1)农村老年人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村里生活的大多是60岁以上、劳动能力比较弱的老年人。

(2)空巢、失独老人居多,老年人孤独感强烈。年轻的子女大多受经济吸引流入县城,因工作原因,很少回家探望,造成老年人孤独感强烈。

(3)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和设施不完备。因财政投入不足,农村大多基础设施较差,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4)老年人生活拮据,物质生活条件较差。农村大多以种植业为主,靠务农为生,收入来源渠道少,老年人大多数都要靠子女赡养。农村老年人物质生活条件较差,更加制约了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2.从农村养老模式分析

我国现在主要有三种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是老年人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前提下,由家人提供经济来源、日常生活料理以及精神需求的一种养老方式,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1 ]据调查,我国有97.9%的老年人依靠家庭养老,只有2.1%的老年人依靠社会养老,像福利机构、社区照料等。由此说明家庭养老亲情表现更加浓郁,老人生活也更加充实。

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经济、家庭结构以及伦理观念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家庭养老模式遭到挑战,家庭趋于小型化,核心家庭取代了传统大家庭,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独居老人等不断增多。长辈和晚辈之间缺少交流,时间少、压力大等各种原因导致了老人情感空缺。原本家庭养老模式的优点即精神慰藉,也日趋成为一句空话,偏向物质赡养而忽略精神赡养的问题逐步扩大。

由此,便促进了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该模式指的是由社会承担全部或部分养老责任。但是由于农村子女收入较低,经济支持不够,所以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

社区养老的模式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是随着社会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养老模式,被认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养老模式,将成为日后养老模式的主流。

二、滦南县程庄村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规模缩小,老人数量增加。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被“四二一”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规模不断变小,同时年轻子女身上压了三座大山:工作、孩子、老人。但他们精力有限,很难做到平衡,精神赡养成为空谈。同时,年轻子女对于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孝”文化趋于淡漠,没有深刻理解老年父母早已经从之前渴望衣食无忧的物质需求转为希望子女陪伴、理解的精神需求。

(2)养老意识没有被唤醒。一是农村老年人普遍缺乏精神养老意识。农村老年人没有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意识和想法,他们不愿意去打扰子女,也不注重精神世界的满足,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生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二是农村的老年人缺乏对养老问题的充分认识,不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精神养老,即使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子女不在身边,也无法通过和子女的交流来缓解失落感和孤独感,他们会自我遏制精神需求,默默承受忧虑和不安。

2.政府因素

(1)未充分落实主体职能。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国家行政机关,养老问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和设施不完备,农村的精神养老服务现状远远低于老年人的期望,农村的精神文化活动甚少,老年人没有可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由于农村精神养老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公共设施不完善,导致精神养老服务不足;政府也没能很好的提供文化服务的职能,导致子女对老人赡养意识薄弱。

(2)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完善。我國是依法治国的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在我国,法律门类比较齐全,早在2012年,我国把“常回家看看”纳入了法律范畴,但是,在保障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我国虽然在法律上有了一些建树,但还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老年人的合法权利还是未得到充分的保障。老年人精神赡养维权困难,法律意识淡薄,对精神赡养的需求无处申诉。

3.社会因素

(1)城市经济发展的吸引。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而言,城市拥有较多的资源,交通便利,发展机会较多,子女们越来越趋向于城市的现代化生活,纷纷迁入城区,导致农村留守老人数量逐年增长。时间、空间的阻隔使得子女跟老人的联系较少,疏于对老人的陪伴和关心,精神赡养心有余而力不足,亲情关怀难以落实,使得老年人孤独感强烈。

(2)未形成精神养老的普遍性概念。目前关注老人的社会组织多集中于城市,呈现出城乡发展的二元化和不均衡的现象。社会对农村精神养老的宣传不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农村地区精神养老方面的社会机构数量少,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精神养老的职业教育投入不高,缺少专业人才;没有足够的沟通,无法真正了解老人的精神压力,不能有效解决老人的精神需求。

三、滦南县程庄村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对策。针对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希望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情况的分析和解决,来促使农村老年人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幸福的安享晚年生活。

1.家庭层面

(1)发挥亲情作用,重视情感支持。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养老最舒适的地方就是家庭,老人养老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子女对老人的照顾和赡养。作为老人的子女,除了关心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更要重视老年人所渴望的精神赡养。子女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经常嘘寒问暖,常回家看看,用心关爱老人、孝敬老人,努力做到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统一,使老年人真正体会到幸福感。

(2)鼓励精神自养,保障健康心理。精神世界是无形的,精神赡养,老年人自身是主要提供者。如果老年人过于依赖外在动力,而忽略自身能动性,无法真正体会丰富的精神生活,便会造成内心的孤独无助、消极厌世。那时,家人所能提供的精神慰藉也是徒劳的。因此,如果老年人能够做到“精神自养”,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将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政府层面

(1)健全法律法规,打造制度保障。一方面,加强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保障的立法工作,建立相应的道德法律保障体系。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对于解决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的问题能够很好的起到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有法必依”,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和监督。对于那些无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子女,利用法律约束和强制他们的行为,让老年人享有子女应当给予的精神赡养的权利。

(2)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就近就业。解决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困难问题,根本措施就是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使农村享受到更多发展机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这样,既保证了年轻人的收入问题,又解决了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

3.社会层面

(1)加强孝文化宣传。要使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要求得到满足,首先就要加强对精神赡养的认识。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传统的孝文化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改善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就要对农村子女进行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子女的文化水平,加强其对我国孝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孝文化,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来提升孝文化的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普遍的精神赡养观念。

(2)重视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包括困难救助、矛盾调解、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是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在养老体系中融入社会服务,多个部门协调联动,开展适合老年人参加的集体性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可以利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需求提供适宜的场所和条件。还可以安排社会工作者上门走访,了解老年人需求,更好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老年人精神赡养是一个家庭程式内道德与法律的调和、人性与社会角色互相重叠的问题[ 3 ]。它不仅仅是某个人或某个家庭的事情,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問题,全社会都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从实质上解决精神赡养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张敏杰.论“家庭养老”模式[J].浙江学刊,1987(3):73-77.

[2]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J].大社会,2019(02):66-68.

[3]陈卯轩.法治的德性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12):79–86.

(责任编辑:姜秀靓)

3941501908230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老年人
老年人行动辅助车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浅谈“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家庭养老财务转移代际回报研究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