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

2022-03-17 23:48徐昕宜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课堂教学

徐昕宜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学生主动性;“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4-0074-03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辩证统一过程,是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高职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训练学生基本的职业技能,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载体,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高职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在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落实教学策略时要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让学生把课堂教学的核心内涵领悟得更深更透,创设“为学而教”的课堂。

一、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受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管理质量、学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高职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比如,课堂教学过程往往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师讲得多,学生互动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课堂讲授多,课下延伸少;传统继承多,自主创新少。

(一)高职课堂教学内容陈旧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传递知识的根基,教材的专业性和实效性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因素。当前高职专业教材种类繁多,编写质量良莠不齐,校编教材质量把关不严。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客观要求密切跟踪产业需求,适应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及时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这就对高职院校专业教材的更新、补充及修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在很多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调研中发现,尽管一些教师在学校的倡导下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等),但囿于教师的驾驭能力,教学往往落入教师讲、学生听的老套,形式上的创新难以掩盖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结果。在对某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随堂听课中发现,学校引进的相当一部分年轻博士尽管学历层次较高,但往往缺乏教学认知和经验,加之所授课程与其专业不对口,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流露出无奈,其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学生参与主动性不高

《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认为,“国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决策者应将学生以及他们的需要置于中心位置,应将他们看作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的伙伴和负责任的一方”。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在课堂教学后学生取得的进步。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以积极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然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不足,甚至对课程内容不太关注。他们认为,现在学习的很多课程内容对将来工作用处不大。他们更喜欢听专业性强、密切联系企业实际的内容,认为这些内容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发展会有帮助。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态度是与课程内容对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密切关联的。学生更希望学到的课程能够与实践密切相关,能够对就业和以后的专业发展有所帮助。

(四)教师教学评价形式化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教学有着很强的导向性。高职院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定位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工作置于首要位置,但目前部分高职校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不科学、执行不严格,考核评价趋向本科化,高职教师存有比较明显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比如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晋升、科研奖励等方面占比较高,而教学考核指标往往较为笼统和形式化,导致高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兴趣不高、投入不够。

二、提升高职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策略

(一)提高教学内容开发质量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高职课程内容开发与拓展的关键在教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高职教材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未来岗位、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紧扣岗位需求,尽可能编写、采用工学结合的课程教材,要紧扣各行业的具体岗位组织教材内容。高职院校应保证教材编写人员结构合理,加强教材选用审核;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增强教法对课程的适应性;推动“信息技术+教学”融创发展,提高教学内容开发的技术含量,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以上方式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开发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适应性发展,助力产业变革,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较强的“双师型”教学素质能力。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内部结构发展路径和外部结构专业发展的统一。内部结构是构成高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一系列核心要素的组合,外部结构是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公共治理机制、考核与评价机制等,内部结构发展路径和外部结构专业发展互为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只有做到内外部发展的统一,才能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大能力的融合,打造出符合高职院校需要的理实一体、德技并修、专兼结合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

一是特聘高端人才,建立协议年薪制。可依托海外合作院校和企业,聘请国际专业技术人才担任特聘教师;与地方企业合作“共聘、共用、共享”行业领军人才、技能大师、产业教授等,担任校企双职,享受协议年薪。二是特设创新团队,建立项目工资制。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跨系院、跨学科、跨专业、跨教研室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形成新型团队工作模式。三是特育“双师”教师,建立校企共酬制。建立专业教师“双导师制”,加大教师境内外进修培训工作力度,联合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访谈中发现,由于企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接地气的企业案例,因此,学生上课兴趣盎然,能仔细听讲,并能接受企业教师的随机提问和现场考查。这和高职院校教师沉闷的课堂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要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不足,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满足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就必须转变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人的观念、态度和方法。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群体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为此,需要采用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全面发展;积极倡导解放学生和发展学生的教育观,健全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助教的教学评价机制,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導向的考核模式改革,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重心集中到保证学生取得特定学习成果上;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技术技能的逻辑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灵活分配学习时间,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鼓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拓展课程资源,探索分工协作和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升教学管理评价的效果

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过程。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完善校内外两级督导工作制度,专、兼职督导互为补充,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巡视和指导,深入开展推门听课、专项督导、榜样选树和重点帮扶工作。同时,建立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及时了解课堂动态,并分模块落实学生信息员反映的问题,形成教学质量管理的闭环。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运用,把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从而通过精准施策、综合发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普遍提升。

(作者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506501186316

猜你喜欢
双师型高职课堂教学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