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欢 张敏
摘要:目的:研究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在腹泻中的应用。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间收治的80例腹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目的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隔姜灸治疗,研究组给予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腹痛、腹泻次数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病人68.5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腹泻次数、腹痛情况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提升病人的治疗有效率,降低病人腹泻次数,缓解病人腹痛情况,改善病人基本状况。
关键词:隔姜灸;穴位按摩;腹泻
【中图分类号】 S85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腹泻是一项临床多发病症,常呈形状变化、大便次数增加等不良情况,若腹泻病人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增加自身腹泻次数,进而导致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不良反应[1]。穴位按摩能缓解口服药物给病人自身造成的胃肠道压力,便于疾病恢复。隔姜灸本质为由新鲜生姜所切成的薄片,放于局部治疗部位,在上方点燃艾柱灸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间收治的80例腹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目的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隔姜灸治疗,研究组给予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5~68岁。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6~69岁。排除标准:哺乳期、妊娠期病人;患恶性肿瘤、其他系统疾病者;无胃肠道相关病史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隔姜灸治疗,首先选择一块较为新鲜生姜片,直径约2cm,切片厚度保持为0.5~1.0cm,使用针将其穿刺数孔。后选取艾绒并将其捏为三角形状的米粒大小,将其放入姜片上部,点燃。观察到艾柱逐渐燃烧尽,病人感觉局部皮肤存在灼热感觉时,换掉艾柱。连灸五次,等观察到病人局部皮肤出现潮红即可[2]。
研究组给予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隔姜灸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穴位按摩:取脾俞、中脘、足三里作为主穴位。选择配穴:针对重症腹胀者,需添加天枢;针对呕吐者,需添加内关、合谷;针对重症伤食者,需添加四缝穴;针对发热者,需添加曲池;针对水样便者,需添加三阴交。此外,按摩过程中,注意选择掌心、掌根及指端展開按揉,力度循序渐进增加,保持病人每个穴位均得到按摩,每日一次,每次维持2~5分钟[3]。
1.3观察指标
(1)治愈:病人大便性状及次数正常,无腹痛、腹泻等情况,粪便正常;显效:病人大便性状及次数基本正常,偶尔出现腹痛、腹胀等,粪便检验正常;有效:病人大便性状基本正常,大便次数减少,腹痛、腹胀情况减少,粪便检验正常;无效:病症无显著好转,大便形状、次数无显著改善。(2)统计病人治疗后的腹泻次数及腹痛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的68.5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腹痛、腹泻次数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腹泻次数、腹痛情况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讨论
腹泻是一项临床多发疾病,易降低病人免疫力,引发营养不良,损害病人生活质量。隔姜灸能有效医治呕吐、腹泻等疾病,且经济低廉,值得临床应用。穴位按摩主要通过使病人脾俞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受到刺激,从而增强病人自身免疫例,强化自身脾胃的运动[4]。而综合隔姜灸与穴位按摩两项治疗方案能取得更加效果。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给予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方案的研究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腹痛、腹泻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果表明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案取得疗效明显,穴位按摩可强化病人自身免疫力,提升病人治疗有效率,隔姜灸中含有的生姜味辛、性温,通过产生温热作用缓解病人腹痛情况,降低病人腹泻次数,进一步改善病人胃肠功能及免疫力,加快病人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提升病人的治疗有效率,降低病人腹泻次数,缓解病人腹痛情况,改善病人基本状况。
参考文献:
[1]胡敏,李凤珍.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联合中医循证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效果[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08):66-68.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1.0825.
[2]段柏青.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01):79-80.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1.53.01.029.
[3]琚会平.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腹泻的临床疗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02):35-36.
[4]陈雷. 针灸治疗泄泻的文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323450190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