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慧 张蕾 李瑞杰 马荣芳 刘月霞 马丽
摘要:目的:探究病区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临床护士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及提高护理安全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参加研究的40名基层护理人员,随机分组,分别为研究组(采用规范化药品管理)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药品管理),各20人,比对两组最终不良事件和护理质量。结果:两组不良事件相比较,数据对比可知研究组发生率偏低,P<0.05;两组护理质量相比较,数据对比可知研究组各项评分偏高,P<0.05。结论:在既往传统药品管理基础上加入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其应用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病区药品包括日常疾病用药、麻醉用药以及抢救用药等,在实际工作中药品管理一般由科室护理人员负责,部分护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药品安全意识,科室药品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管理不严、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选取我院内科病区的40名基层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究病区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临床护士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及提高护理安全工作质量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参加研究的40名基层护理人员,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随机分组,分别为研究组(采用规范化药品管理)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药品管理),每组研究人员20人,其中研究组人员男女比例:16/4,平均年龄:(26.2±1.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7/3,平均年龄:(27.1±0.6)岁。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P>0.05,满足对比要求。所有研究对象在该时间段未外派学习或请假。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药品管理,不进行其他干预。
研究组:采用规范化药品管理,具体如下:⑴成立专门的药品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本科室护士长担任,其余小组成员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护理责任心,小组成员主要工作是对科室所有药品进行定期检查,检查时间为每周五早晨,检查内容包括效期和批号,针对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整改措施,对科室药品使用、摆放、储存等情况进行动态化监督。⑵加强日常培训:科室定期进行药品管理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制度、用药安全、药品储存方式等,让护理人员真正意识到药品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其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完善科室常用药和急救药品说明书,使护理人员可以从手机中进行查询。⑶合理储存: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药品储存,说明书上规定的冷处,一般要求储存温度在2到10摄氏度之间,阴凉处,一般要求温度低于20摄氏度,药品管理小组需要定期检查疗区药品的储存情况和冰箱储存记录。⑷药品摆放:要根据药品的用途、种类以及定位进行摆放,科室经常使用的藥物可放到方便拿取的位置,使用较少的药物可放在里侧;根据药物用途区分摆放,在不同药物上贴上标签,严格按照近效期到远效期顺序摆放,于每日早交班时,进行效期和外包装检查,特殊药品还要核对数量批号和使用记录。
1.3观察指标
⑴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收集两组研究对象出现不良事件的次数和例数(管理不善、药品丢失、药品过期、标签模糊、特殊药品未专人管理、药品数量不符、批号不符),计算总发生率,发生率百分比越低越好。⑵使用科室自制的护理质量量表收集两个研究组的最终护理质量评分,分值越高越能说明规范化药品管理政策实施的意义。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不良事件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护理质量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中,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个研究组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不良事件
两组不良事件相比较,数据对比可知研究组发生率偏低,P<0.05,见表1。
2.2比对两组护理质量
两组护理质量相比较,数据对比可知研究组各项评分偏高,P<0.05,见表2。
3.讨论
药品管理安全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任何一项管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较严重的不良事件,病区内药品种类繁多、患者用药量大,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药品管理的必要性,除特殊药品外其他药品没有专人进行管理,药品的清领和补给没有完善的记录,新药投入到临床后旧药未及时回收,药品系统库存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科室领导人员在药品管理方面未起到监察作用,药品交接制度不完善,特殊药品使用未登记。
综上所述,在既往传统药品管理基础上加入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其临床效果更显著,值得在药品管理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海玲,刘英,周义录.基于药品储存管理与用药安全的药学专业学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1):3751-3754.
262550052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