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琳
摘要:白内障是眼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中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会逐渐上升。临床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最佳,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及患者的要求,近年来临床将1.8mmC-MICS(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引进到了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中,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关键词: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不能将光线有效投射到视网膜形成图像而导致患者以视力模糊为主要症状的眼部疾病。白内障的发生大多为中老年患者,发病的状况不统一,有单侧发病、双侧发病,也可能单眼先发病,然后发展成双眼发病。有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之分,后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较高,病发原因与机体免疫异常、辐射、外伤或中毒等多种因素有关,先天性白内障由遗传或天生发育不良所导致[1]。白内障属于一种复杂性眼部疾病,发病后除了单纯白内障病变外还可能伴有多種病变发生,如合并青光眼、近视、虹膜松弛综合征等多种状况。传统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需求,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1.8mmC-MICS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手术治疗中,而且取得了显著效果,下面我们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白内障手术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
白内障是影响患者视力的一种眼部疾病,由于视力模糊导致患者正常生活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早的白内障治疗方法是针拨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白内障囊内摘除术被逐渐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也成为了传统意义的治疗方法,由于技术有限所以患者术后的不良状况很多,疗效欠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得到了广泛使用,而且现在有很多医疗条件不是很优越的地区依然采用此种方法治疗。随着飞秒激光技术在医学技术中的应用,提升了临床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将早期微创切口3.2mm的长度逐渐发展到2.4mm,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医学界又将2.4mm的微切口发展到了2.2mm,直到今天,我们在白内障治疗中使用的是1.8mmC-MICS,切口逐渐在变小,而手术技术和效果越来越好。
2.单纯白内障患者1.8mmC-MICS研究分析
单纯白内障患者的病情比较单一,主要症状就是晶体浑浊导致视力模糊。单纯白内障患者不会存在其他眼部病症,所以治疗后患者对视力的恢复期盼值更高,要求更高。我们将1.8mmC-MICS治疗方式应用到患者治疗中,可以通过微小切口进行透明角膜切开,然后逐步进行手术操作,在手术中灌注的套管、抽吸针头等均较传统手术器械缩小了很多倍,操作越来越精细、精准、方便且安全,而且前房的稳定性更好,对其他部位的创伤性更小,因此,提高了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而且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到达患者的要求并获得患者的满意[2]。
3.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1.8mmC-MICS研究分析
白内障合并其他病症在临床诊断中比较常见,其中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就是一种合并症,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临床以超声乳化术结合玻璃体切割术综合治疗,并在术后取人工晶体置入操作,这样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超声乳化术我们采用1.8mmC-MICS进行治疗,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相比,采用1.8mmC-MICS治疗后可以不用对微切口进行缝合,也可以减少渗漏,而且手术操作的时间大大缩短,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恢复较快,均体现了采用1.8mmC-MICS的优势。
4.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应用1.8mmC-MICS研究分析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在临床较为多见,白内障若得不到有效、及时治疗可导致青光眼的发生,而青光眼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也可发生白内障,两种病情有紧密联系。利用1.8mmC-MICS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白内障病情、青光眼病情同时进行处理,而且术后恢复良好,不良并发症也很少。另外,采取1.8mmC-MICS治疗,通过一次手术便可解决两种病情症状,对患者来说是一大安慰,可以避免再次手术带来的痛苦[3]。
5.白内障合并虹膜松弛综合征患者应用1.8mmC-MICS研究分析
虹膜松弛综合征指的是患者通过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并发症,常见的就是瞳孔缩小、虹膜松弛,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利用1.8mmC-MICS进行治疗,可以利用微小切口进行操作,对眼部其他组织创伤性很小,不会影响虹膜发生脱垂状况,进而减少了发生虹膜松弛的现象,从而避免了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
6.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应用1.8mmC-MICS分析
高度近视患者瞳孔较大、前方较深、眼轴过长、视网膜视物能力差等等都是较为明显的症状,同时合并白内障变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困难。传统手术治疗后易发生并发症,在采用1.8mmC-MICS的研究中发现,由于切口较小,对手术环境的创伤小,从而保证了手术环境的稳定性[4],进而减少了视网膜脱离的不良状况,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恢复效果较好,得到了广泛认可。
7.结束语
总之,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应用1.8mmC-MICS方式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而且对于复杂性合并白内障疾病也有明显疗效,同时具有切口小、创伤性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良好康复等效果,临床可以加大对1.8mmC-MICS技术的深入探究,并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叶宏权,韩宇,汤静,等.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控制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7,37(05):462-465.
[2]李善善,崔巍.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05):832-835.
[3]方晓珊,方妙娟,黄伯健,等.微创前后节联合手术和传统切口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前膜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133-134.
[4]李帅飞,陈彬川,李佳佳.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7,37(01):59-64.
15955005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