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跨界人才培养中多主体价值共创的动态演化路径

2022-03-16 04:24常玉苗
关键词:新商科商科嵌入式

常玉苗,朱 影

(1. 盐城师范学院 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2. 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产学研结合,并对产教融合作出重要决策。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等“四链”有机衔接,这意味着产教融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18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指出构建全过程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四新计划”,“新商科”作为“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人才培养中加快学科跨界、线上线下跨界、产教融合跨界[1],“新商科”人才是具有较强跨界发展能力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必须具备跨界发展的知识和能力结构[2],因此,如何努力提升“新商科”人才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能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产教融合源于校企之间的人才需求端和供应端的联系。要坚持市场认可、合作共赢、深度融合三项原则,围绕学科专业选准合作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共建平台机制,创新思维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以生为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产教融合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径[3]。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德国的双元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英国的“三明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的CBE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发达国家在产教融合方面均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4]。我国产教融合也经历了探索产教结合、实施产教融合、推行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等历史演进阶段[5],以产教融合型行业为支撑点,强化产教融合发展的评价和监督职能;以产教融合型企业为突破点,落实校企协同为培养人才主体,开辟了一条产教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

一、“新商科”跨界下产教融合的困境及模式选择

(一)产教融合跨界的困境

商科来源于社会经济市场实践,最终还要运用到社会经济市场实践中,商科教育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动向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商科教育必须以实践为导向。如今商业竞争本质的巨大变化使传统商科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要促进“新商科”建立以商科院校为中心,以众多企业为轮辐的“中心轮辐”式人才培养网络体系,将商科院校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强化商科院校与企业的组织边界管理,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1],才是培养“新商科”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

狭义上的产教融合仅指在生产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与教学密不可分[6]。广义上的产教融合指行业企业和高等学校为各自发展需要建立起利益共同体,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需求对接等合作关系和机制,实现生产与教育一体化。汤正华、谢金楼认为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指向、资源取向及发展导向,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有机衔接,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专业标准与职业要求、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教育机制与市场机制深度融合的新机制[7]。

但在产教融合中,高等院校与企业间存在发展策略、评价体系、行动准则、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8],往往产生政府忽视企业和高校对产教融合政策的回应,高校教师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低于企业期待,企业虽重视人才需求但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9],导致出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程度不深,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校企合作存在碎片化、短期化、表面化等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双方没有真正形成在互惠共赢基础上的相互服务的利益共同体机制[10];在于政策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工具理性”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间的失衡,以及权力结构与资源的错位匹配[9]。因此,深入挖掘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多主体间的价值理念和构建深度合作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二)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是典型的产教融合模式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多种多样,包括嵌入式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研发、产教融合共建、项目牵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11]。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是应用型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专业设置和特点,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引入企业资源并嵌入到本科教育全过程的典型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可培养出能快速与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对接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2]。通常由应用型高校和企业按照专业共同建设、人才共同培养、利益共同分享的原则,由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在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和监督下构建人才培养的利益共同体。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特点包括:(1)实施高校是注重应用型、技能型的地方高校;(2)嵌入企业是行业领域内处于技术前沿、影响力强大的企业;(3)嵌入专业通常与新科技、新技能紧密结合,与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三)研究案例

2016年,江苏省教育厅开始组织申报高等学校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试图探索以行业协会为支撑,以规模企业为依托,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新体系,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盐城师范学院作为最早申报该项目的地方本科院校之一,经过5年左右的实施,在嵌入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盐城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高校,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属典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具有较为强烈的产教融合意愿,也一直在产教融合方面不懈努力,2016年首度获批省教育厅的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此后每年约有6个专业通过审批,与多个嵌入企业合作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笔者直接参与和持续跟踪的是与北京慧科集团联合申报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嵌入式培养项目,作为专业负责人多次参加企业的培训和各类活动,是专业建设方面的校企实施产教融合界面管理人员,多次与企业和相关人员开展实地调研,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新商科”跨界下产教融合多主体价值共创的演化过程分析

产教融合关系涉及的主体包括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产教融合关系的内容是主体的利益诉求[13],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使各主体在实施过程中达到价值目标的契合点,最终达成服务经济社会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产教融合价值目标。价值共创是不断进行的动态循环过程,首先要求共创主体间价值主张的契合,随着主体间人际互动交流的深入会加速双方关系嵌入,进而形成长期重复性合作关系,引发新一轮的价值共创行为[14]。本研究通过对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模式的案例研究,遵循产教融合的内在教育规律,划分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发展时期,将多主体价值共创的演化过程分为意向合作、尝试合作和深度合作三个阶段(图1)。

图1 产教融合多主体价值共创及多主体合作演化过程

(一)意向合作阶段

产教融合实现的基础是互信,而信任是随着地方高校和嵌入企业双方相互了解和认同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即从价值取向的互信认同、校企资源的互信共享、人才培养的互信联动等方面逐渐形成互信机制[9]。在2016年以前,盐城师范学院与北京慧科教育集团就开始了单向合作,经过校企双方多轮洽谈,共同确定以盐城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以及商学院的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为依托,联合北京慧科教育集团共同申报省教育厅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高校与企业通过接触产生合作意愿,企业探究高校需求,根据专业特点商定嵌入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设置,通过沟通与协商,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嵌入式培养协议。

(二)尝试合作阶段

由高校按照发展需求提出申请,教育主管部门根据高校及企业实际情况,如果达到申报指标要求即可通过审批,高校与企业开始尝试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盐城师范学院与北京慧科教育集团联合申报的嵌入式人才培养计划获批后,双方立即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双方派出专门人员共同协商嵌入式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管理、专业见习、实习就业等多方面制定完整的合作方案[15]。在合作过程中,企业按照高校专业建设需要,与学校共同落实关于专业发展、教学安排、学生管理等细节,配置相关制度和人员,学校每年按照嵌入式专业人数支付企业服务费,实现价值传递与转化。

(三)深度合作阶段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到深度合作阶段,需要应用型高校、企业、地方政府、本地企业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各方做好长期合作的准备,不断优化合作模式,使校企合作达到理想状态,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进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盐城师范学院参与的产教融合项目还没有发展到深度合作阶段,常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与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起风气之先,于2017年和2020年分别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建立了常州大学、常州市政府、阿里云计算、慧科集团等校政企多方共建的产教融合协调育人的办学模式,形成了支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突出办学优势。

三、“新商科”跨界下多主体关系的演化路径

(一)意向合作阶段:基于服务主导范式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1. 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

校企利益共同体通常是高校和企业双方拥有共同的或者相互认同的价值观念、可以达到的共同发展目标,以校企双方利益为基础,由高校的优势专业或专业群与相关行业领域内产业链条长、成长性良好的企业集团或多家大型企业共同建立的联合共同体[16]。在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利益共同体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双主体”理念,校企双方通过协商签订协议,进行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把企业运营与应用型高校教学诸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校企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2 意向合作阶段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

2. 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服务主导范式

服务主导范式强调提供的服务一定要满足接受者需求,因为“服务主导范式本质上就是接受者导向和关系型的”[17],即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通过互动交换资源、服务与信息,并将各自的技能与知识整合到服务上,最终产生价值[14]。在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北京慧科教育集团作为合作企业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同时整合内外部技能和经验等操作性企业资源,并在实习就业中对接实习就业岗位,校企共同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各自优势,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尝试合作阶段:基于服务体验范式的三螺旋结构

1. 建立三螺旋结构

嵌入式人才培养中三螺旋结构由应用型高校、嵌入企业与教育主管部门构成,盐城师范学院和北京慧科教育集团联合申请省教育厅发布的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获批后,教育厅及时审核和监督项目的实施,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培养人才,高校发挥理论优势,企业发挥实践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互相协作、角色互换和渗透,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效率[18],使人才培养质量更高,更符合社会需求。

图3 尝试合作阶段建立三螺旋结构

2. 三螺旋结构的服务体验范式

服务体验以提高被服务者的整体体验为出发点,运用个体获得的意识、情感、认知、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对功能价值的理解[19],形成需求体验、省时省力体验和情感体验等。嵌入式人才培养服务中的服务体验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地方高校感受到社会快速发展给人才培养带来的诸多压力,不断思考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进而从学生、教师、管理等多方面与企业对接、融合;第二个层面是接受嵌入式培养项目专业教育的大学生从企业嵌入课程模块中体验前沿知识、技能,提升专业能力,进而形成对这种模式和专业培养的认可。

(三)深度合作阶段:基于精益服务范式的服务生态系统

1. 构建服务生态系统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价值共创主体(包括高校、嵌入企业、地方企业、地方政府等)通过资源整合和服务交换而共同创造价值的组织逻辑,由资源整合者松散耦合连接形成相对独立和自我调节的系统[20],系统中企业设法挣脱内外部各种约束因素束缚,与合作伙伴沟通对话,共同构建价值网络,通过制度约束以及资源整合,在相互服务交换中共创价值[21],形成动态和多层次的服务生态系统,提高地方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地方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22]。

图4 深度合作阶段的服务生态系统

2. 服务生态系统的精益服务范式

精益服务是通过对组织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需关系等方面的变革,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进而使企业能更快地适应用户需求。王潇、王迎军提出精益服务包括顾客价值创造精细化、员工组织支持系统化、服务内容差异化、服务流程价值化、创新与学习持续化等[23]。嵌入式人才培养的精益服务要将改进的重点放在多主体间服务流程、沟通界面、服务人员管理等方面,对服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组建跨职能的多功能服务团队,加强彼此间合作,根据社会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才、咨询、决策等服务[24],进一步对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新商科”跨界下产教融合多主体价值共创的价值演化路径

Storbacka、Brodie和Böhmann等学者提出价值共创的核心是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和资源共享[25]。各主体通过交换资源获得自身所需的互补性资产,推动资源在主体间流动和共享,充分发挥资源效用[18]。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多主体价值共创遵循“价值发现-价值传递-价值共创”的演化进程。

(一)利益共同体的价值发现机制

地方应用型高校和嵌入企业双方拥有互补性资源,即应用型高校拥有知识、人才等资源,企业拥有技能、实践等资源。双方在商谈合作过程中,明确各自在专业共建和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定双方的利益分配形式,并签订合作协议。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双方按照协议共建嵌入式培养专业,高校利用企业的技能资源和实践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嵌入企业通过与地方高校合作,拓展业务范围与规模,提高业务收益。

表1 利益共同体的价值发现机制

(二)三螺旋结构的价值传递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由省教育厅、实施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签订协议的嵌入企业三方构成产教整合实施的三螺旋结构,其中地方高校与嵌入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按照项目要求校企深度融合,增设实践类课程和实训实习环节,建立共同培养的平台和机制,双方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共同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社会紧缺人才,共同促进项目实施学校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

表2 三螺旋结构的价值传递机制

(三)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制

地方高校最终要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应用型高校必须与地方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嵌入式培养模式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内外部各类可达资源,及时掌握和交流行业热点信息,把握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状况,将更多的企业生产活动嵌入到高校的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中,使专业人才拥有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26]。合作企业通常要在项目实施地区设立分公司以方便学生参加专业实践和实习。地方政府要给予较优惠的入驻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在园区或开发区设立分公司,同时也要积极沟通协调高校、合作企业和地方企业间的合作,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也为地方企业储备更高水平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更好地促进本地产业快速发展。

表3 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制

五、结语

从整体看,产教融合从人才供给到产业需求,从教育链到产业链,从制度设计到生产实践,其演进过程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而产教融合具体实施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和企业两个价值目标不同的系统动态耦合的过程,既要认清各个阶段服务范式的不同特点,又要把握多方价值理念的差别,抓住每个阶段的价值共创主体的价值共创特点,形成各阶段的价值共创关系,形成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服务生态系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地方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为积极探索“新商科”跨界人才培养新模式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新商科商科嵌入式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