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探讨

2022-03-16 23:42:1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前室灭火器火灾事故

叶 舟

(南京市消防局,江苏 南京 210008)

在中国城市化建设持续深化的大历史背景下,我国都市建筑数量日渐增加。不过在现阶段,我国建筑的消防工程仍存在着一些重大问题,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隐患。如果出现了高处火灾事故,易对市民的生活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所以提高消防避难设计已成为有关人员的研究重点。

1 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

高层建筑出现大火时具有火势扩散很快、人数密集的显著特点。首先,高层着火通常迅速就会扩大成立体火势,险情不易控制。同时,由于管线数量又相对较多,不利于迅速扑救火势。其次,高层住宅楼房多是大型住宅、商业或办公写字楼,人较稠密。同等状况下人员撤离时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当火灾事故出现时增加民众的压力、恐惧心理,更大的撤离困难,不利于消防队员进行有效撤离。

2 关于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相关设计

2.1 安全疏散走道设计

大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特性、用途都会影响安全性撤离走道工程设计,而安全性撤离走道所受到的各种因素影响也具有明显差异。以某三级建筑物为例,既可选择无尽端客房外廊式、环状甬路或内走廊型的甬路,也可选择人字形步道、无尽端客房的甬路、“双向走道”。居住类建筑物,安全避难步道设计中通常可选择为内廊型步道,以适应平时使用和重大火灾事件发生时的安全避难要求。但如果属于以办公区为主体功能的现代高层公用建筑物,则考虑到大空间办公工作场所的特点,设计中应选用双向甬路或环形步道布局。

2.2 灭火楼梯的建筑设计

在对高层的消防楼梯建筑设计过程中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将客楼梯作为灭火楼梯、排烟口的设计定位并不恰当,导致灭火楼梯既没有做到合理规范的设计,也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效果。比如,如果排烟口方向出现了重大问题,则火势产生时排出的方向与正常火灾疏散方向相同,从而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撤出。如果消防楼梯无法顺畅使用,必将会导致扑救人员和疏导居民之间产生严重冲突,又或是消防武器信息无法有效传达的问题,从而妨碍了疏导效果,对消防安保工作产生了恶劣负面影响。

2.3 高层住宅电梯的设计

在高层住宅建筑楼梯间的设计上,一方面存在着减少建筑面积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会存在各种设备占据楼层及使用建筑面积大的问题。电梯间的建设中一般并没有出现全面封堵的状况,不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现代高层住宅楼的工程设计往往会失去对电梯间通气、排烟等主要功能的考虑,从而在失火事件出现后会直接影响保安疏导的效率。

3 改善大型高层建筑中自动消防疏散系统设计的相关措施

3.1 明确指出安全通道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安全通道的设计特点,对疏散间距作出具体的规划。在高层住宅安全通道中,合理的疏散间距能够给群体的逃离带来方便,从而减少了逃跑时机,并创造更大的生存机会。不过高层住宅安全通道很容易受群体数量、群体逃生能力、建筑物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高层建筑具有人数比较密集的建筑特性,在火灾突发后,群体往往因惊慌心理而增加了逃离疏散的困难,所以在安全通道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简洁、直观。安全通道必须在基于建筑物内各角度实际数据建立的基础上,加以科学明确的规范,并尽量减少拐弯的情况,尽量保持安全通过直接、简单和顺畅,才能给逃生人带来方便,从而减少人的反应时间。也因此,安全通道的长度设计上不应该低于100人/米,因为如果低于这种数值,在火灾事故产生时就会极易产生人滞留的问题,从而使人恐惧心情更加严重化,对疏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危险。在实际生活中,还应该注意维护安全通道的平整,不得堆积废弃物,以防止在火灾事故产生时会因安全通道内的障碍物而对人疏散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3.2 严格遵守安全性消防技术标准

尽管当前已经规范了各种类别高处住宅楼的安全性道路施工技术标准,但仍存在着部分特殊情形较难解决。比如,当高处住宅布局是丁字形式时,对安全性道路的实际建筑要充分地顾及袋形部门的间距问题,并把该部门施工设计为双边分散的构造,实行了二倍间距的计算结果。因此,在丁字形式走廊袋形部门的平安道路间距为五米时,双边分散间距为十米,则计算结果为双倍距离,即零米的间距,充足的分散间距可以给人群安全逃生和消防扑救带来方便。再比如,从大开间房屋到平安出口的直线间距要尽量在三十米以内。在有固定分隔时,由于无法直接估算其通过分隔的数量,应估算绕过分隔的实际数量,才能正确地建筑设计安全隧道。

3.3 科学规划消防电梯

建筑物必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对灭火器阶梯的设置区域、数量、其中实际运用和结构等各方面作出了合理的规范,才能保证灭火器阶梯的最高可利用度,为防火安全提供更可靠保障。首先,灭火器阶梯其中实际的设置范围应该按照建筑物高度、面积和其他特性来确定。在通常情形下,当建筑物的高度达到三米时就应该设置灭火器阶梯,面积达到一千五百米时就应该设置两部灭火器阶梯,并且灭火器阶梯也应该服务到每一个楼面。然后,在所有灭火器分区的内部都必须设置灭火器阶梯,这样才会便于灭火器人员进行快速扑救。因此,消防工作楼梯第一层也可以设定在户外,并且处在和外界进行联络的状况,这样当着火事件爆发后,消防工作队员就能够径直从户外进入消防工作楼梯,并迅速地开展扑救行动。

3.4 灭火器楼层建筑还应该注重于楼层前室、梯井等各个部位的耐火建筑

在楼层前室的建筑上,首先设置地点应该接近于建筑外立面处,这样一方面能够节省相应的施工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火灾事故产生时迅速地把浓烟排除。其次,楼层前室的实际面积也应该按照建筑各方面的数据综合规划,为扑救工作人员进行火灾事故抢救时创造充足的活动空间。因此,如果建筑顶层的扑救楼层和防烟设置共用了一个前室,而前室的实际面积又不够大时,就会对前室人员的活动产生耽搁或者出现交叉混乱的现象,从而影响安全撤离效果。另外,在前房还应该注意防烟、排烟、排水等装置的正确配置,防烟、排烟等装置能够保证在火灾事故产生时消防楼梯内不能有烟气进入,而给排水装置则能够给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水灭火工作带来了便利条件。而消防工作楼梯中对梯井、轿厢等内容的规划也同样有着科学的规定,保证它能够在危机时刻搭载足够的人员,从而提高消防员的救援效率。

3.5 合理布设疏散楼梯,优化人员疏散道路

高层建筑增设避难电梯,便于火灾事故发生时最大速度实现人群撤离。所以避难电梯的合理布局就是设计师的思考要点。撤离楼层的总数建筑,首先要以有关规定和具体实际数据分析为基本,以尽可能降低环境问题出现的实际可行性。然后,撤离楼层的总量建筑要针对高层建筑本身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尽可能避免在重大火灾事件发生后会出现秩序紊乱,妨碍安全逃生和抢救效果的问题。同时,对于分散楼面的建筑设计应当注意排烟、通气、定位等几个环节,并通过多次探讨适当调控其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建筑设计。因此,避难楼层的设定应充分地考量高处的建筑结构状况,不但要让群体迅速逃离火灾事故场景,还要保证撤退至风险场所,以便有效保护群众的身体生命安全。多层楼房的大火救援难度很大,所以还应注意避难路径的优化,设计最佳的逃生路径,减少人员伤亡。疏散道路的优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道路间的流畅性,以避免凹廊前房。同时,在火灾事故发生时,高层监控中心也要注意与所有疏散道路保持密切的联络,以便于消防人员及时营救。

4 结束语

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日渐增加,因此消防安全疏散设施将对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存在着一定缺陷,但还是能够采取明确规定安全通道、科学合理地规划消防电梯、合理布设疏散楼梯等最具体可行的办法,以增加营救时机,提升灭火疏散效果,给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带来最有力的保护。

猜你喜欢
前室灭火器火灾事故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水上消防(2022年2期)2022-07-22 08:44:30
建筑首层扩大前室防排烟设计探讨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水上消防(2020年1期)2020-07-24 09:26:08
莫名的火灾事故
儿童时代(2019年2期)2019-03-21 06:32:32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9:2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对于一类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影响
四川水泥(2019年1期)2019-03-13 12:58:00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烟系统设计
如何使用灭火器
哈哈灭火器
透明灭火器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