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翠芬
(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1400)
在大数据技术时代的应用背景下,人们传递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在企业进行一些重大决策时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提供具有时效性的信息,特别是在企业的资本投资事项的选择和用人方面,要求财税人员为企业提供最有效的及时大数据信息,并引导企业做出最合理的投资决策。由此可见,财税人员必须要紧跟大数据的发展,财税学是我国中职院校经理类课程的核心基础学科之一,为促进大数据与中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应在中职教育过程中适时将大数据技术引入财税教育课程,提高财税实践教学质量。
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技术创新日益成为重塑经济发展模式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而“大数据”无疑是核心推动力。“大数据”具有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等特征,从技术上讲,大数据分析的四大V特征:Volume、Velocity、Variety和Value[1],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在大数据环境下,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普及,对财税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今天,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所以,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运用的大数据能力和信息价值会给企业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将大数据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创造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模式,无疑对于我国的中职院校职业教育是锦上添花[2]。通过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和大数据的个性化设计,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育,这就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各个教育平台呈现出“知识共享”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大数据实现了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通过整合教育平台的课程数据,可以高效的收集和整理财税类课程的文本和视频资源,能够满足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学习环境的学生对相关课程资源的需求,实现优质教学课程资源的“共享”。例如,在中国高校MOOC在线教育平台上,通过MOOC检索,学习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经济管理专业、财税专业的教学资源。在线教育平台有助于缩小不同学习者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差距,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以看作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在大数据环境下,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对学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支持和新的教学理念上。在学习技术支持方面,由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学习课程的时间范畴与空间范围也有所扩大。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教师能够从整个学习流程中获取大量数据,并以此推动教师学习效果的提升。大数据技术还能够让许多人在网上开展学习协作活动,交互不仅仅在师生之间,课堂指数,移动大数据技术让学生可以促进“跨界学习”[3]。同时,大数据科技的迅速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念的变革。在大数据时代,课堂上的主体正逐步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题进行过渡,教学目标也逐步从知识型培养向能力型培养进行过渡。同时,更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方式将逐步由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向与教师对话型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化,使得高效财税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首先,在大数据环境下,对于课程实施的硬件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从多媒体投影到智能黑板再到翻转课堂,教育硬件设备都在不断地迭代与革新。其次,在师资层面,大数据时代和大环境下也对老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正确使用这些技术设备,还要注意使用的效率、时间、频率、与教学内容的配合以及对教学对象的针对性,只有不断地调整和思考,审视当前新形势下的课程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质量。
潘泓静教师曾提出,财税学课有着理论性强、实用性强、时代性强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4]。所以,在进行财税学课程授课过程中,中职财税课程相较于其他学科,保证其教学内容、现行政策法规以及对市场经济环境的适时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财税教育课程中应将经济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充分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用案例教学模式协助学习者分析和理解经济实际问题。例如,在进行财税支出这一知识点的授课上,教师必须要将当前社会生活现象中的热点话题与授课内容相结合,进而引出新的知识点。另外,学校除了传统教学,还可以引入MOOC、微课堂等在线教学,丰富了传统财税课程的内容。同时,财税课程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在网络时代,知识变革的周期将会越来越短,纸质教材的滞后性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要过于依赖教材,但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学,并及时更改相应的内容。
创新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融合发展,是实施新财税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在大互联网环境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新兴现代教学手段将得到实现,另外,教师也可运用这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丰富财税课堂。另外,财税理论课也较强,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课堂等教学手段,也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了更高效地进行财税学科的理论研发和实际整合,学校还可以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大多数中职院校的财税学课程都是理论课,但并没有专门的实验和实训基地,但是,由于财税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它的实践性内容,如税收制度、政府财税预算等,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实践机会。借助财务软件和税务软件的实际应用,对实用科目的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税务活动。此外,教育条件的改善也可以从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等角度出发,共同开创中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新篇章。
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条件的提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校硬件设施的提升。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文件中,也确定了“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学校”的任务,做到了让全国各个学校都完全连接互联网,同时带宽也满足了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将最终达到无线校园以及智能设备的应用与进一步普及[5]。当然,学校教学条件的提高既需要物质人才,又需要技术人才。在教师方面,我们也必须“引进”优秀人才。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就是对人才的竞争,可以通过吸引人才,例如吸收企业人才进入财税教学团队,进行教师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寒暑假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等方式,更新现有教师的知识储备,实现教师的自我修养。
大数据时代下,中职院校的财税课程需要推进课程制度的有效革新,可按照理论和实际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借助大数据,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整合,在应用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课程制度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学校对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次上,必须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的能力,紧扣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目标,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力。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光明和可取的,但如何将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中职院校教育系统中,实现“大数据+教育”,仍然值得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结合财税理论课程建设的现状,大数据背景下的财税教学模式更加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水平的提高,突出先进理论、职业指导的特点,协同、深度做教学整合,进而实现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促进资源协调发展,时效调整教学内容,优化综合评价标准,深化学生财税技能,增强企业人才储备能力等多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