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儒
(辽东学院管理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企业制度的变迁,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促使企业风险防御能力和管理水平地提高,从而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真正做到产教融合。《企业内部控制》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和税收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有赖于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本课程有指导建立内部会计机制并进行现实操作的作用和功能。为了适应企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才需要,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业务活动控制、内控监督和内部控制评价九章。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涉及范围大,且对会计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还需一定的职业判断掌握内部控制相关原理。同时,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经历,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表现为单纯的机械记忆,没有真正理解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课程教学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于课程课时设置较少,企业内部控制的讲授内容无法全面且深入。例如,在讲授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前,需要讲授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受课时所限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仅能讲授部分内容,使得学生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整个内容掌握不全面。
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缺少多样性。《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门理论性强,规范性条款多的专业课程。如果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采用教师讲授,仅仅依靠一定的课程案例,学生容易缺乏积极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一些教师在讲授时,缺乏课程案例和问题导入,对知识点的直接讲授让学生很难及时接受与消化。成功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进行案例导入,精心的案例分析能够在课堂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基本含义有初步认知,再通过例题详细讲解与充分讨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其生存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新技术、新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变的理论知识难以适应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也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实践活动,则以前的内部控制理论知识需要调整以及更新。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发展要求专业课程与时俱进,课程体系的调整必不可少。“互联网+”影响各个行业与领域,企业内部控制内容不仅包括会计信息化处理问题,还涉及信息化安全问题,这些促使课程体系的更新调整,增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既有课程体系比较陈旧,结构相对简单,高阶资源不够丰富,这无法满足“互联网+”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课程内容怎样选择;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怎样排序。怎样选择应考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怎样排序应将课程内容结构化,在应用型课程内容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即运用知识的水平,这就要求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向行动体系为核心转变。
课程体系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指导,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核心,具体讲授业务活动层面的控制、内部监督和内控评价等内容[1]。与此同时,融合内部控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中,企业如何评估与应对网络风险。课程拟通过视频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项目设计、讨论互动、练习测试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熔为一炉,规范与操作连为一体。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而言,线上资源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讲解,线下任务能够检验、巩固、转化线上知识的学习。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形式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线上教学运用泛雅平台,同时选择中国大学MOOC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堂教学以训练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为重点,这推进了大学课堂教学积极转变理念,以教师“教”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讲授基础知识,而对于高阶性和前沿性内容无暇顾及。在课时有限的课堂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课程知识普及与拔高性教学的冲突。
通过“情境+模块”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即每个小组针对模块课程内容进行探讨,使学生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能够熟练地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分析和评价。同时,教师将充分运用实际中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明确企业主要业务的总体要求、关键风险点和控制措施。
课程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必要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缺少校外实践经历及其所在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课程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的问题,且情景式、体验式教学及实践实训课时较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与职业融入感,难以适应财务工作的需要[2]。
教学团队依托泛雅平台等线上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采用“泛雅平台+个性化的翻转课堂+小规模定制型SPOC课程”模式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索。知识学习主要由学生在线自主完成,现场教学重点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展示、生讲师评等开展拔高性教学,讲授研究性和前沿性内容。这是学生先学,教师后讲的新型教学模式,即教师把教学内容制成微课发布上网,学生课外学习,现场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完成作业测试等教学活动。个性化的翻转课堂和小规模定制型 SPOC课堂教学能促进泛雅平台建设成果的具体运用。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课程团队通过企业导师、社会调研、专业实习、学科竞赛、产学研合作、虚拟仿真平台等渠道,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对国家、社会和单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部分学生通过参加教师课题研究,坚定学生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团队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等,提升学生学以致用、勇于拼搏的本领。
第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真实案例研究,加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第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教学过程中运用移动教学、行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实行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全方位考核,从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第三,培养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秉持“爱党爱国、专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全面发展”的育人标准,努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企业内部控制》课程通过教学模式改革的开展,有效推动了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和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精神,营造竞争以及创新自由的学术氛围,构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