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4-05 13:03于天力
企业导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于天力

摘 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一个健康规范的企业,一定会拥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这也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虽然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集团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轨迹上看,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真正作用始终存在许多误解,许多企业只是为了提升企业自身的对外形象,或者是受上级单位的行政要求而开展内控工作,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本文通过阐述内部的目的和作用,重点分析国内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通过抓好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并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保证企业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在当今世界,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没有发展战略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讲,更重要的往往是战略落地,企业靠什么来保证战略的严格执行,唯一的答案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审核批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促使企业的各级员工掌握和执行企业的各项要求,同时,可以促使企业管理者和有关人员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的前提下认真贯彻企业的战略规划。

(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作为一个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必须健康有序地运行。当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在某一阶段发生了错误,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积极的补救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正确。一个企业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作出准确的决策,首先必须拥有各种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健全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它能对企业各项经营和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对会计核算各环节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差错与舞弊的发生,保证信息资料真实度的提高。

(四)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企业有一整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使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的监督,从而避免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出现损失浪费或舞弊行为,保护财产安全完整。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随着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应该讲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已逐步完善,但是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仍未形成“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原有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已名存实亡,企业独立的法人治理权得以落实,但离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未真正形成。

(二)内部控制文化在企业内部还没有真正形成。内部控制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的一个子文化,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为内部控制的执行提供优良的环境。但是企业文化是多样性的,如果企业其他方面的文化十分完善,而忽视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就可能使员工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打折扣,使员工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信息难以共享,最终阻碍内部控制的执行。

(三)企业风险识别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随着内部控制工作在国有企业逐步得到重视,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已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内部控制,但由于国有企业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占据有利地位,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就忽视了对风险体系的建设,没有建立配套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企业本身缺少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或专职的风险评估人员,常会由于风险识别这项工作的缺失,导致不能有效地评估和确定企业本身存在的风险,进而造成决策偏差,这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防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全面评估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包括规划风险、投资风险、金融风险、营销风险等。

(四)企业内部控制重形式轻实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只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内部控制能否产生效果关键在执行环节,从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结果看,企业都会按照上级的要求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设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业务环节比较复杂的企业还要逐级编制控制流程图,并逐一落实控制环节和关键节点。可以说从形式上来讲内部控制已经建立起来,但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风险依然会不断发生,如无人问责和制度检查缺失,造成有章不循,处罚不力,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被明显弱化,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既要面对来自股东和债权人的压力,同时也有面对当地政府和监管机关的监督检查,这些都形成了企业外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这还远远不够,真正对企业管理起重要作用的是以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董事会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拥有最高的权利。董事会只有被真正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监控、引导和监督的职责,作为企业的上级主管机关必须明确界定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责任,决不能越权行事。作为董事会要充分行使好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制定好公司的各项重大经营活动方案和各项规章制度,聘任合格的企业经营者,同时向股东汇报公司的重大事项。作为监事会要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作为审计委员会要监督外部审计机构工作,领导并开展好内部审计工作,评估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只有这样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大都是员工的行为造成的,尽管员工的行为要受企业规章的约束,但决定员工行为的影响力来自于所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因此在企业内控文化的建设上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加强合规合法教育。坚持正面引导,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形成一个良好的学先进、赶先进的积极向上的内控文化氛围。同时运用各种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在员工中起到远离犯罪的心理效果。(2)加大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做好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阳光心态,使其珍惜自身职业价值,不断增强抵御外界不良思想侵袭的能力,从根本上消除操作风险的隐患。(3)做好企业内控案例的辅导工作。针对企业业务发展中同行业所发生的风险事件,要进行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规避的方法,由企业内控管理部门派出人员对实际工作中有相同业务的流程和风险点进行梳理,帮助员工准确把握操作风险点,从而使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控制环境。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评估机制。由于在当前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重事后处置轻源头预防的倾向。因此,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评估机制,把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的关口前移,是当前企业应当采取的非常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新思路。公司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应准确识别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要按照决策实施后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的风险等级,更好的完善企业风险评估。

(四)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如何使企业人力资源发挥其在企业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是摆在众多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企业中每一个人的业绩和表现,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的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员工的素质高低,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有着显著差别,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而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主要在两方面做工作:一方面是学识与技能的不断优化和提高,另一方面是企业要在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形成方面给与引导。使企业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防控风险工作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力资源的管理真正体现出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它的成功与否都将深深地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董文忠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评析及建议. 《西部财会》2014年05期

[2] 梅路瑶 .北大荒内部控制失效成因及影响杨汉明.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4年06期

[3] 朱锡峰.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冶金财会》. 2014年07期

[4] 张金松陈浩王睿.大中型国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几点经验.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4年08期

[5] 任祁伟.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财会研究》. 2015年04期

[6] 刘欢刘国锋李秀云.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财会通讯》.2015 29期

猜你喜欢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研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账务处理的几个关系
企业存货的管理与控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