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建(山东省博兴县第四中学)
大单元教学通常是指把某一领域的知识化零为整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考量,具体到学校教学就是以学段、学科或者课本的单元作为单位,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课程设置的教学方式。具体方法就是先整体后局部,然后再将局部的知识回归到整体的知识系统当中进行横向对比,以便让学生更加广泛、深刻地了解知识的本质,通过沉淀和积累为己所用。
2019年教育部公布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并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工作意见,其意义就在于解脱考纲的束缚,解放按纲教学、按纲进行题海战术、按纲进行知识点串联的教育行为,扩充素质教育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回归到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知识的原理和运用等知识的本质上来,而不用考虑考什么,更多是想清楚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初中物理学科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等全层次课程目标进行优化。
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课程目标需要进行学生的学段课程目标、学科课程目标、年级课程目标、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更长远的规划。初中物理因为内容少有重复,所以不涉及跨年级的课程设计和内容大迁移。需要重点优化的是从以前的只关注单章、节设计的教学目标转移到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或者声、光、热、力、电等各部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上来。通过单元整体目标让学生都明白这个大单元要学习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在教学设计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实验课程安排上要与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现整体性、相关性、梯度性,以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以“力学”为单位的大单元教学课程目标简要设计为例,本单元整体课程目标是对“力”的基本概念,“弹力”“重力”两个基本“力”概念的掌握和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与后面课程中“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的相关性;通过力的感知、力的描述、力的测量、力的分析、力的运用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浅入深,分梯度进行教学。必要时可专门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大单元课程目标的详细说明,让学生了解接下来会学什么知识,有哪些实验课程,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以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拓展延伸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引入教学中。例如,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学《电流和电路》的知识为自己的家庭或者生产工厂设计一套电路图,因为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连,相信一定会激发学生们学习欲望。所以拓展延伸教学除了具有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生高阶思维的效果,同时还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深度的作用。
“三自课堂”即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提升的课堂。构建三自课堂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如物理实验课需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场地以及了解器材的使用条件等,理论教学课需要课前设置问题,利用问题导学促进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业、考试、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是指有利学生发展的相对自主管理。如课后作业的自主管理,老师要先组织学生根据学情设立学习小组,学生做完作业后由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互相点评,最后再由老师做抽查,遇到有分歧的情况也可由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指导评判。让学生做到作业的自主管理,既能起到监督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提升能力的欲望,自主提升是引导学生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利器,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环境和平台。例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一课时,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也是教学重点,影响各要素的条件是难点。首先老师要提供一个可以进行声音特征区别的实验平台以及实验器具,然后由同学们分别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让同学们明白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他们的因素有哪些?自主提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正确的实验步骤,及时总结实验所得结论。
由于学生个体素养的差异,体现在学习效果上也不尽相同。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在特定的时间段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甚至是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完成,达到总体目标实现的目的。特别说明一点,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每一位学生最终总目标的实现,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因为分层教学而降低对某个学生或者少数学生的学习绩效的要求。
评价系统可以说是教学的指挥棒,出发点和基本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学评价,首先应考虑单元整体目标,通过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念;第二,单元设置要明确完成整体目标的设计思路、活动任务、情境设计及各任务之间的联系;第三,单元课时要根据完成任务的需求和总课时的进度,进行安排;第四,单元检测可参考中考的题型,设计检测内容,中心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了解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顺应国家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原则,传统唯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中潜在性和发展能力的评价为目的,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比较契合,在实践中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形成性评价注重四大方面,评价的时机、评价指标、评价主体、采用质性评价还是量化评价。例如对新授课的评价,评价主体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评价内容可以是预习的效果、笔记是否完整、上课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或探究学习的次数等因素,至于是质性评价还是量化评价可根据不同内容综合设定。
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落实教改政策的助推器。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通过优化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形式、优化评价系统,既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的本质,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增强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了解,也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