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2-03-16 20:03杨修一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肥料思政土壤

杨修一

(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我国每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业专业的学生重点关注聚焦“三农”的大政方针,以便对国家农业结构战略布局有方向性的了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的思政工作的根本问题主要是培养哪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和为谁培养人才。要把思政工作贯穿到课程教学中,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进而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我们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不能一味盲目追求高产,更要注重绿色高产高效模式创建,在高效使用肥料的同时,尽可能做到减量施肥,稳产增效,培肥土壤。这样就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开拓新的优良品种,或者创建高效粮食生产模式。在此以土壤肥料学这门课程为例,分析和探讨在课程教学中贯彻的思政元素,以期为推进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作出贡献。

土壤肥料学是以“土壤、植物、肥料”为核心,重点研究和探索土壤与肥力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的营养特点、肥料的性质及使用技术、不同土壤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技术等知识内容的课程。该课程属于农学专业重点基础学科,面向专业众多。在临沂大学开设的专业是园林、园艺专业,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利用土壤,合理使用肥料的技能方法,能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产实际的问题。该课程具有基础知识点繁多、理论性强、起点高、专业性强、同时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等特点,如何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在“新农科”政策要求下,充分提炼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结合近些年教学实践经验,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以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 《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思政元素”融入欠缺,理论知识不牢固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实践应用的基础,没有牢固的理论知识,是不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不可能完全掌握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而“思政元素”融入理论知识教学则从思想与意识上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鉴别、利用、培肥和改良土壤,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为各种植物的丰产栽培奠定基础,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地有关土壤肥料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土壤肥料学是由土壤科学和肥料科学两大部分组成,理论知识烦琐,内容庞杂。但是理论知识讲授只占32学时,在短时间内不仅要讲完教材全部内容,还要进行知识面的拓展,因此授课难度很大。土壤科学包括土壤矿物质土粒、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及热量状况、土壤保肥与供肥性、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肥料科学包括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植物氮素、磷素、钾素营养与钾肥、植物微量元素营养及其肥料、有机肥、复混肥与新型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方面。该课程不仅理论知识繁多,而且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繁重的授课内容和有限的授课时间,使得教师只能在课堂奋力讲课,极度缺乏和学生互动,教学效果较差[1]。此外,教师讲课节奏较快,并未很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一知半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1.2 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主动性差

土壤肥料学属于农学范畴下的学科,涉农学科自然又会被很多学生抵制,农村的孩子认为考上大学就为离开农村,而选择农学类专业还是要回农村[2]。学生对农学学科理解不够深入,觉得农学就是下地干脏活、累活,从而产生低其他专业一等的自卑心理,极度缺乏专业自信心,对所学农学专业感到厌烦,最终丧失学习兴趣。土壤肥料学虽然是一门专业课,但学生对土壤肥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学生对于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停留在背诵的层面,只是简单地进行机械记忆,缺乏主动理解,对课程的学习仍以应付考试为主[3]。土壤肥料学又具备知识体量大,内容繁杂,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等特点,这使得本身不爱好农学的学生逆反心理更加严重,逐渐产生“混”本科文凭的想法,更有甚者即使面临挂科也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

1.3 实验内容跨度大,教学方法单一

土壤肥料学较为重视实际应用,只学习书本知识而不进行实验操作是掌握不了这门课程的。土壤肥料学实验设16学时,设置的实验主要有土样采集与制备、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土壤容重测定及孔隙度的计算、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土壤碱解氮测定、土壤速效磷测定、土壤速效钾测定、化学肥料定性鉴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及盆栽实验。实验内容涉及土壤、植物、肥料等多方面知识,知识跨度大,学生难以理解掌握。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探讨能力,实验课方式单一,使学生缺乏对实验的探索,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教学现状通常是教师做好详细的实验指导,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上实验课时教师将原理讲一遍,拿出提前准备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然后学生照着实验指导进行机械性的操作,最后得到一个固定的结果。这种方式影响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实验仍然一知半解,更不要说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生产力了。

2 《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改革措施

2.1 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增加思政内容,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充分融合。使学生不仅学会立足于社会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爱国爱农的意识,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5]。

土壤肥料学理论知识内容繁杂、学习难度大,采用单一传统的LBL教学法(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灌输式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引入“发现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教师授课时应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多使用案例教学,增加一些蕴含思政元素的视频资料,加强与学生课堂上和课堂下的多角度多层次沟通。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谙学生的学习心理[6]。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发现式教学模式虽然具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自主性等优点,但是其也具有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学生之间差异性,讨论问题耗时过长等缺点。所以建议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发现式教学法。同时收集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点掌握情况,明确学生学习定位,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节奏,并且针对每一类学生群体布置适合的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2 增强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不想学,不爱学,那么应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习是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科研驱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将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备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等优点,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师通过制作幻灯片展示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授课,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使教学活动易于开展。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7]。在讲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这块内容时,以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为例,讲述其如何在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入缓控释肥的概念,实现我国缓控释肥行业零突破,再到如何经过十几年努力,研制出各类缓控释肥上百种,并制定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的奋斗经历,最终使我国缓控释肥料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振奋人心的故事。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产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奋斗的决心。

土壤肥料学理论繁杂,实践性强,应通过培养学生对于科研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8]。学生科研与学习相结合,在保证掌握重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将最先进前沿的科研成果动态讲授给学生,适当增加最新公认的学术成果,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新动向[9]。科研式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0]。

2.3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做课堂主导者

土壤肥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课外习题和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随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增加和补充视听资料。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主要方法。原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按照教师下发的实验指导逐步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填鸭式”实验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1]。在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引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将学生从实验参与者转变为实验主导者,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2]。

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操作,教师以讲授实验目的和答疑为主,真正将实验课堂交给学生。例如,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本实验介绍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都有明确的职责工作,真正让每名学生参与在内。其次,每个小组按照实验目的和实验任务进行操作,实验遇到瓶颈后小组内开始讨论解决,若解决不了可找教师寻求帮助。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原理并提出实验改进方法,教师点评并帮助学生巩固梳理知识。

在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中建立实验课程单独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可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平时实验成绩由课前预习情况、实验参与度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组成,占总成绩的40%。操作技能考核为教师针对土壤肥料学相关实验自主命题,以仪器使用规范、实验熟练程度和实验准确性为主要依据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60%。不再单一依据实验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实验课程单独考核机制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合理的评价。

3 结束语

综上,土壤肥料学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环境生态建设、区域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等领域,在人类社会中具重要地位。在传播土壤肥料学知识点的同时,课堂教学中讲好科学家在该研究领域的事迹,融入农业科学家的专业情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新农科”建设和服务“三农”的政策背景下,使课程思政融入课堂,要求学生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地有关土壤肥料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农助农和环保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原有教学模式,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推动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肥料思政土壤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灵感的土壤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思政课“需求侧”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