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3-16 20:03罗惠琳邓任洲谭紫艺唐瑜徽赵诗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广西红色大学生

罗惠琳,邓任洲,谭紫艺,唐瑜徽,赵诗婷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1 调查背景

1.1 主要背景

二〇二一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开篇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发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十四五”规划纲要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可知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然而,当今文化多元化已成为时代大背景,外来不良文化通过某些手段和方式进行文化渗透,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西方不良价值观逐步侵蚀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而其较少亲身感受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认同感不够强。位于广西的大学生也对广西红色文化了解不多,并认为传承红色文化过于政治化,不利于广西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为重燃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热情,笔者以呼吁传承并发扬红色文化为宗旨展开多种形式的调研,以期增强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的文化自信,并引导其将红色文化精神延伸和融入至生活学习的各方各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2 调查目的

倡导广西大学生共同传承深厚红色文化基因,弘扬革命先锋精神,增强文化认同。

1.3 调查方法

1.3.1 文献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贯穿调查全过程。前期筹划,利用相关文献,通过国内外部分重要书店网站收集相关作品信息,借助全国省市大型图书馆线上资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相关基本状况,以便调研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有可靠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实践成效。中期在完成采访后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在后期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对应文献资料,完成本文撰写。

1.3.2 访谈调查法

有目的地做好访谈规划,配合调研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向广西红色文化纪念馆以及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询问有关大学生与红色文化的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实地访谈、致电或在线访问的方式询问广西高校各级教师关于各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相关情况,丰富调查结果。

1.3.3 实地观察法

多种渠道掌握广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状况,同时深入实地考察,做到理论研究和实践具体相结合,避免因文献更新不及时带来的错误决断。

1.3.4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广西高校学生发放问卷,获得真实的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情况。

2 广西大学生树立红色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2.1 红色文化认同概念

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它也是近代以来的革命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凝聚;从价值内核来看,红色文化体现的是融入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从价值外延来看,红色文化凝聚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人类共同价值(沈成飞、连文妹,2018)。文化认同,是指个人和群体二者之间对共同文化的承认和接受(崔新建,2004)。总而言之,红色文化认同是人与人之间对红色文化内涵的认可和接受。

红色革命文化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全国人民主动建立新中国、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奋斗史。广西是一块富有红色文化的“红色”土地、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这块热土上,其中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有位于桂林兴安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址,有位于百色市迎龙山的百色起义纪念馆址,以及位于柳州的联华印刷厂旧址。笔者拟以广西红色文化为例研究大学生对我国红色文化的认同,一方面主要是想解决与多元化的文化信息的相互冲突,从而使我国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生活中不再成为缺位、虚无的角色;另一方面则是对目前处于稳步提高的我国红色文化知识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给我国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教育注入更为强盛的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从而提升我国大学生参加红色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教学实效。

2.2 广西大学生树立红色文化认同有利于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提升大学生自身红色思想文化自我认同,离不开红色榜样的不断树立。大学生红色榜样群体作为大学生榜样群体组织中的一员,更了解该群体的主体认知思维特点,因此在其媒体传播阵地中所宣传出的红色大学文化可能更具社会吸引力和社会亲和力。

以广西大学为例,该校主要加强大学生干部党员、共青团和各大学生工会干部业务骨干的意识培养,将党员干部培训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在课堂里,西大学生干部们多形式讲述党史故事,感悟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的光辉历程;校史馆内,他们将跌宕起伏的红色校史故事一一详述;在田野里,他们利用西大的科技优势,为广西的乡村振兴助力。西大干部发挥了大学生干部意见代表领袖的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让大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为传承红色文化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声”。

2.3 广西大学生树立红色文化认同有利于实现红色文化优良的价值观以及价值导向

2020年柳州市开展了《红色传奇》教育进校园的一系列专项教育活动,引导师生追溯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伟大历程、追寻革命先驱者的不朽足迹,不断加强对柳州高校师生的政治思想以及道德教育。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校为例,该校老师组织广大学生通过现场观看《红色传奇》、演唱红色历史经典、品味《红色家书》以及现场演出红色经典话剧《信仰》等形式进行红色学习的互动引导,让广大学生进一步深刻领悟弘扬红色历史文化的重大时代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提高其红色政治思想理论素养,成为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可靠的红色接班人。

2.4 广西大学生树立红色文化认同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

高校红色精神文化教育是一种优秀的思想政治德育文化以及教育资源,其政治德育文化功能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素质,也蕴含着催人奋进的红色精神文化内涵。在广西,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重点了解学生情况,同时对各所学校的广大学生进行采访调查,分析后发现,大学生不学无术、学术造假、不思进取的现象屡屡发生,这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学术管理教学效果和学术工作氛围,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掘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中可能蕴含的更多道德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在校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以及提高其思想觉悟。

3 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

近年来,广西响应党的政策和号召,利用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和推动广西各地高校开展各类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据测算,2021年上半年,全区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约4500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56.3%(广西旅游报,2021),其中,年轻人是红色旅游的生力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广西各高校开设党史类思政课选修课255门,选修学生达32.1万人次(奚振海,2021);特殊时期,广大广西青年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投身防控保卫战当中去,然而,笔者通过对多位广西红色基地工作人员、广西各大高校的多位教师以及广西各高校的多位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广西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认同程度在三个方面还有待提高。

3.1 广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同有待加强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广西红色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相对来说浮于表面。有69.38%的大学生对于广西本土红色文化的了解一般,有12.22%的大学生较为了解广西本土红色文化,有18.4%的基本不了解广西本土红色文化文化;对红色文化的定义以及内涵认知模糊,甚至存在错解、误读现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碎片化信息充斥日常生活,难以深入了解和挖掘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深层价值。由此可见,广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较为模糊,有待加强。

3.2 广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存在差异

据相关调查数据比较可知,在性别、民族和年级方面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小,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面貌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例如,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对红色文化了解和认同程度远超于群众,这表明了有接受过专门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和认同度更高(杨玉冰,2019)。

本次访谈对广西不同专业学生提出了红色文化情感认同的问题,其回答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文科类大学生偏多接触思想政治理论课频率较高,因此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相对来说更高;而理工科类学生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上的不同,对红色文化认同程度低于文科类专业。广西大学生多数愿意宣传红色文化,但是缺乏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动力;绝大部分认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少数认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形式主义。西方享乐主义,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思政教育方式呈现单一化等使部分广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排斥、疏离和抵触心理,缺乏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内在动力。身处和平年代,广西大学生难以切身体会到红色文化所处的历史境遇,认为红色文化晦涩难懂,无法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导致情感疏离。红色旅游景点的商业化以及大同小异的红色文创周边或者商品,一定程度淡化了广西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存在情感差异。

3.3 广西大学生对践行红色文化的自觉性有待增强

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程度和情感认同的浅层化,影响大学生红色文化行为规范的落实效果。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可知:大多数广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红色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应大力地弘扬新时代红色文化。同时,部分同学能够主动了解红色文化,但是在将红色文化作为精神纲领从而指导日常生活行为实践上积极性不高。例如:少部分大学生同学表示很少甚至无法将红色文化所蕴含优秀精神品质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大部分同学虽愿意了解和弘扬红色文化,但受学习压力、考研、就业竞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与积极性。超过半成的同学参与红色文化的相关活动是出于考研、完成课程任务、评奖加分的目的或受同辈群体的影响,并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吸收。这种功利化心态致使许多大学生无法地从心底里信奉和践行红色文化及其蕴含的红色精神。目前,许多高校忽略了鼓励大学生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实践创新活动,以至于学生缺少相应的平台和媒介,造成知行脱节的现象。

当受访大学生们谈及广西本土红色文化带来的影响时他们总会为红军过草地、爬雪山以及陈树湘烈士断肠铭志的革命英雄精神所触动,感叹:有了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才有了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红色精神推动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敢于乘风破浪。这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有意愿参与到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的队伍中,但践行红色精神的自觉性有待提升。

4 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大学生易受外来不良文化误导且缺乏红色文化体验感

当代大学生有个性、独立、思想务实、开放等性格特点,在党中央开明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丰富的信息冲击下,大学生拥有了更多与不同文化接触的机会。由此,大学生打破了以往封闭、禁锢的认知局限,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多元化的现代世界。但信息传递速度快,大学生频繁接触西方文化容易导致不良文化乘虚而入。与此同时,大学生并未切身体验以及亲身感受红色文化,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无法产生深刻的共情,以至于对红色文化缺乏强烈的认同感。

4.2 信息化发展使红色文化受到冲击

习近平主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重要的工作。21世纪开放的思想环境,发达的网络世界和信息技术,成为西方文化入侵的导火索。如今的社交媒体,鱼龙混杂,不乏不怀好意的外来人士进入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制造对我国不好的舆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自由、平等”为借口,通过媒体不断宣传其价值观,弱化甚至贬低中华民族。这些国家的推波助澜导致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大肆宣扬西方的优势,渴望西方所谓的“自由”和“平等”。久而久之,大学生逐渐对祖国的红色文化产生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看法,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日益严峻。

4.3 红色文化宣传受社会传播环境的制约

目前在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青少年面对五花八门的碎片化信息,很少会花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充分了解红色文化,更多倾向于接触当代潮流文化或新奇的事物,对我国如夏明翰、邓颖超等烈士英雄,或如北海九三事件、昆仑关战役等红色文化历史故事了解甚少。社会传播环境也包括了社区和家庭,青少年在成长环境中接触到的红色文化大部分来自学校教育,像利用家庭协助社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情况几乎很少。因此,社会环境中的红色文化教育需要通过有效的媒体手段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进青少年的碎片化日常中,从而更有效地去解决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的传播受到环境制约的问题。

5 增强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对策

5.1 红色旅游结合现代技术展现红色文化

如今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社会充满了物质的欲望,而民族精神文化的构建可以使人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找到落脚休息的家园,旅游作为三大产业之一的服务业具备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王妮娜,2005),旅游业中红色旅游成为旅游新热潮的原因可以从此得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位于桂林市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至此,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为更多人所了解。馆内对红色文化的展现形式多样化,如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3D数码技术、结合文物全景式再现湘江战役历程,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展现的生动性和沉浸体验。笔者认为发展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纪念馆为例子,与现代技术结合呈现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也因此带动周围的红色旅游景点发展。

发展红色旅游,提高红色文化认同的重点是红色旅游景点发展要顺应时代,但不逐流(习近平,2013)。红色文化必须利用和扩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其中完善设施设备、运用科技手段必不可少,还需增设以强化感受和体验为目的的娱乐项目,比如设置四维的红色故事展厅。但是要特别注意此类红色旅游景点项目不能过于商业化,使红色文化的内涵失去原有的文化意义。

5.2 利用媒介有效扩大接触面,使红色文化深植于心

针对广西大学生对于广西红色文化了解程度的高低问题,笔者询问并采访了广西区内的高校老师,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手机,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屏幕里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闻信息以及从世界各地输入的外来文化,而有关红色文化的信息,却只是占据了小部分。在笔者看来,要认同红色文化首先要接触关于它的方方面面。近年电影界深入人心的红色电影有《我和我的祖国》和《长津湖》等,影视剧方面有《觉醒年代》和《勋章》等,把红色文化融合影视当中并且达到了激发人们心中红色情绪的效果(王妮娜,2005)。除了电影媒介,网络媒介、报纸媒介等也可以宣传红色文化从而扩大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

笔者认为针对广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从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入手,如高校广播站举办有奖征集红色故事的活动,学生收集老一辈人的红色故事并记录下来,投稿到广播站。广播站每天在固定时间内播送入选的红色故事,从而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印象,让他们铭记与钦佩中国共产党的辉煌事迹与伟大革命精神。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如征文、演讲比赛等,要切忌活动举办敷衍化、功利化和形式化(习近平,2013)。

5.3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政治引领

思政课要创新教学方法,坚持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考查学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渠道融入,以提振高校思政课在思想引领力、政治认同力、教育感染力等方面的功效,使思政课知识融入于心,化之于行,让思政课“活”起来,“热”起来。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进行课外延伸现场体验教学,增强青年学生的感性认识。近些年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四史”教育活动,广西师范大学各学院、校团委、社团等相应组织了系列活动,既组织学生到湘江战役纪念馆、遗址参观,又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通识讲座。并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创排红色校史剧《杨东莼》,通过“红色歌曲大家唱”“党史知识大家答”等形式不断强化学生对广西红色文化的认同。

课内的红色文化教育是提高广西大学生整体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基础。笔者认为,红色文化不仅要在课外活动里呈现和发展,以历史故事为依托的红色文化更需要在课堂里向青年学生们讲述和宣传。高校教师以生动感人的语言和丰富的多媒体形式传授给青年学生,让其了解知晓更多的红色历史故事,同时丰富课内知识,树立巩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图片、视频、红歌等形式加深和具体化其对于红色文化的感悟。

猜你喜欢
广西红色大学生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之歌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