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炜,时小娟,李若雅
(1.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2.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高职高专院校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才竞争的节奏愈发激烈、技术进步日益加快,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积极把握历史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实现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跨越。社会分工的日益细致对各行各业人才的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业证书认证方面不同的行业已经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探索。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接受国家职业教育的学生提出了“基本学历证书+若干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课证融合”要求将有关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计划与内容的安排应当依据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的知识标准和技能规范来进行。
建设高职高专院校的“1+X”课证融合体系,是不断深化“双证书”制度并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三教”: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的深化,更是让高职高专毕业人才更好适应市场需求、跟随技术发展步伐的现实需要。“1+X”的模式使得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让高职高专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实现对新技术、新规范和新工艺的整合,切实提升就业能力。
搞清“1+X证书”制度最主要应深化对“1”与“X”之间关系的认识,学历证书与若干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相当于主体与补体,补体强化、补充主体,主体则支撑补体,两者相辅相成,在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实施“1+X证书”制度就是要将1与X进行有机结合,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证书培训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该制度的出发点是更好的衔接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对职业院校的培训职能进行强化,提升教学质量与就业质量。在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证书考核要求逐渐融合的过程当中,也是逐渐优化和完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过程,并达到逐渐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良好成效,实行高职高专院校“1+X”课证融合是深化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基础。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是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实施“1+X证书”制度是弥补职业教育办学缺陷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唯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真正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1+X证书”制度要求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将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又要将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对接,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优化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证书培训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学历教育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的同步进行,加快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改革进程,在对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强化中实现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的补充,有效拓展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加快建设“1+X”课证融合体系对于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学生的就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1+X”课证融合体系的建设实践当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制度收效不甚良好。
建设完善的高职高专院校“1+X”课证融合体系的理想效果是“课证相融”和“课证共生共长”,但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却常常难以实现“课证共生共长”的良好效果,学历证书教育主要强调体系化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则较为重视操作技能的熟练度,在当前的课证融合实践中很难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职业技能证书与教学体系难以紧密结合,职业院校负责实施学历证书的考核,只要考核通过就能获得学分,然而职业技能证书却要在专门组织参加培训后才能进行坚定,学生通过率不高。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将课证进行良好的重构与融合,为学生设置单独的考证课程和考证题库来进行职业技能证书的强化练习,仅仅是为了考试通过率的短期目标。职业技能证书替换校内课程学分的实践还在摸索,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之间如何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与认证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教材所提供的的知识内容更新周期长且较为落后,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实际工作所产生的需求,存在理论化和标准化的弊端。并且学生处于成长状态,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所提供的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和上岗实习的机会十分缺乏,都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些毕业学生空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却不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取得职业技能证书也相对困难。虽然在当前一些院校与企业建立了相互的合作交流渠道,但却没有将实践教学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发挥不了实际的操作指导作用。
“1+X证书”制度对于职业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的强调对职业教育发挥着有益影响,但是当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方式仍旧是类似于普通教育的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居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角色。[2]理论教学主导、实践教学辅导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但不利于在操作方面进行经验积累,也难以满足行业的就业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技能培养体系,很难去准确评估学生循序渐进的水平提升。
“1+X证书”制度作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创新制度设计,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积极把握发展机遇,从不同的路径去加快建立课证融合体系的建设。
“1+X证书”制度的要义是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机融合,对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3]课程体系不是以学科为本位,而是应当在实践导向的指引下放大能力本位。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引导,整体化设计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也就是将学历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放在专业核心课程上,要让职业教育怎样满足岗位需求变得能够把握甚至能够测量。规划模块等级证书对应的专业课程,解构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以分散的技能点、知识点和素质要求为基础进行具有关联性的整合,课程与课程之间不是生硬的拼接,而是有效衔接的模块化课程。此外,在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等级与类型进行选择时,也要将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专业方向考虑进去,兼顾就业市场对岗位的具体需求,更好将职业教育的任务完成,打通通往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使得“1+X证书”制度下的技术教学更加顺利,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有意识促进校企合作力度的提升。在与企业进行日常交流合作时,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人才进校担任技能讲师,学校也应积极采用双导师制度为学生的日常学习提供指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由教师进行理论化的课程教学,在企业内部由企业讲师教授实践技术类的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稳步提升个人实践能力。临近毕业季企业也应加大对实习生的招聘力度,让学生在各个岗位上学习职业技能,这能够让学生在适应职场环境的同时更加顺利的通过各项职业技能等级考核。
对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当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让课堂变得活灵活现,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课堂的实效性。与传统单向的“讲授”教学相比,系统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开展各种情景的模拟、进行小组讨论与相互之间的讲学评价,加强自主的技能展示,同时还要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问,在思维的发散和思考的创新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奠定实践操作的基础。教师对于自我的提升也值得注意,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式的考察学习,并定期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发挥技术榜样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