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摄影实践 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新样态

2022-03-16 21:32:57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样态双减习作

赵 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基于“双减”背景和素养培养的要求,笔者根据小学生习作表达的学情,基于摄影实践与习作表达的联系,借助摄影实践,让学生充分发现生活美、体验生活美、表达生活美,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活学生的美好情感,进行创造性表达,探索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构建良好的习作教学新样态。

一、体验美好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生摄影实践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有创意的学习活动,可以为习作积累丰富资源。摄影的过程可以引导他们从“我”的视角,领略大千世界,感受美好生活;从单一的“我”的生活空间,走向广阔的自然、多彩的社会。[1]他们用摄影实践小镜头装满奇妙大世界。摄影可以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首先,摄影实践可以记录学生校园美好生活;其次,摄影实践可以引领学生探索美好自然;再次,摄影实践引领学生融入美好社会。在丰富多彩的摄影实践中,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细腻、富有情感的,这将成为学生个体独特的、鲜活的写作素材。

二、探索作文教学样态,表达生活美好

学生在摄影实践中,拿起相机拍摄很多有意思的照片,教师将这些照片进行整理、分类存放,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源库,在课后服务时段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创意写作训练,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观察—想象—说写故事,提高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表达生活美好

利用摄影实践中学生所摄影照片,进行创意表达的训练,是一种很好的习作教学课堂样态。

其一,低年级段以句、段为主进行创意训练,表达生活美好。学生拍摄每一幅照片,都会精选素材内容,或聚焦精彩画面、有趣的故事,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或展示自强不息,遇到困难勇于挑战;或定格热情互助、获得成功的瞬间……每一个小故事都表达着生活的美好。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单幅照片展开想象,试写习作句段,通过训练提升想象能力。学生的思维不再停留在一般句段的训练上,而是通过创意表达将照片中的主体形象进行各种角色变化。思维空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就灵活了!

其次,中年级段以篇为主进行创意训练,表达生活美好。创意表达的第二阶段习作教学,是以篇为主的创意训练,培养中年级段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生活的美好。在这一阶段,开展分镜头故事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创意,为多幅图片设计出不同的故事情节,用不同的故事情节演绎多样的分镜头故事,进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意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进行创造性习作表达,既彰显个体思维的独特性,又体现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培育了学生美好的品质。

其三,高年级段构建作品联系进行创意编故事,表达美好生活。基于摄影实践的创意表达第三阶段是多图为主的高阶创意写作训练,此阶段训练不再停留在单幅照片的创意上,而是跨越单一主题照片的限制,构建照片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展开故事创编,表达生活的美好。

实施“看照片,编故事”摄影实践,助力习作训练,是利用摄影实践照片资源进行习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样态,是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习作策略,也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品质。

(二)拍摄—体验—说写故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表达生活美好

学生利用自己拍摄的照片,写出照片背后的故事,这种课堂教学呈现如下两种样态,都强调充分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不仅提升习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

首先,摄影实践与习作指导相结合,表达美好生活。在校园活动中学生分组参加,教师指导学生拿起相机或平板电脑现场拍照。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观察、拍摄照片、体验美好,欣赏照片、撰写故事、表达美好。教学的第一环节是现场实践指导——深入体验, 感受美好;第二环节是学生自由拍摄——慧眼观察,真情美好;第三环节是课堂交流指导——言为心声,表达美好;第四环节是学生习作展示——妙趣横生,展现美好。这样的习作教学,能引领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生活,寻找和发现独特的内容,用相机记录生活,并在课堂写作时运用照片回忆生活的精彩瞬间,真情表达。学生的写作更加顺畅,在表达美好生活的同时,陶冶高尚的情操,达成在习作中育人的目标。

其次,日常抓拍与习作指导相结合,表达美好生活。生活才是大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寻找写作素材是一条很好的习作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利用摄影实践抓拍生活中的点滴,记录生活的美好,再用文字写成故事,表达这种美好。教学第一环节是确定美好主题,清晰实践任务;第二环节是品味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第三环节是拍摄精彩照片,梳理美好体验;第四环节是独立书写故事,抒发美好情感。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学生的作业减少了,有更多的生活实践机会,有更多的时间走进社会自主学习。在各种主题实践中学生通过拍照片“选取美好生活”,唤醒“美好体验感悟”后进行习作,习作质量明显提高。在实践中丰富生活体验,在表达中深刻感悟生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维深刻性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三、进行习作教学,引领学生走向美好

(一)借助摄影实践,让学生生活更加美好

摄影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在感悟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在习作技能迁移运用中培养语文素养。习作是在摄影实践的基础上再现并记录美好生活。这样的习作自然而然,学生用文字表达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温馨而美好,学生未来的人生也必将是美好的。

(二)借助摄影实践,让学生品质更加美好

借助摄影实践开展作文教学,学生会仔细观察生活,捕捉打动自己心灵的美好的瞬间。[2]摄影实践引领学生关注美好、定格美好,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必将是美好的。在摄影实践中,为了一个美好的瞬间,学生学会坚持、学会等待、学会捕捉机会、学会便捷沟通、学会克服困难达成目标……学生的美好品质也在这一次次的摄影实践体验和习作表达中得到强化。

(三)借助摄影实践,让学生思维更加创新

摄影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满足小学生好奇心。[2]通过摄影实践,学生能更加深入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习作表达是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摄影实践让学生有一双独特的慧眼,长期观察社会生活,让学生自觉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深刻,创意更加独特。

(四)借助摄影实践,让学生思想更加深刻

摄影实践引导学生贴近社会,以敏锐的视角和个性解读生活,解读社会现象。学生的思想在不停的思考中汇聚,学生对社会的感悟更加深入。学生的习作更加关注人文内涵,充满厚重的文化气息。

猜你喜欢
样态双减习作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少儿美术(2019年11期)2019-12-14 08:09:12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刑法论丛(2016年1期)2016-06-01 12:13:39
习作展示
主流文化存在的三种样态及我们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