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娜(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发展是核心,但学生的思维犹如一个“黑匣子”,是内隐的、不可视、不可测的。学校自2019年8月进行基于概念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研发实施“画数学”“说数学”“做数学”等一系列思维外显策略,通过多元表征进行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建构模型,帮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培养理性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借助思维导图引领学生规划梳理探究活动路径、知识结构,避免知识和能力的碎片化。如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师生共同规划研究路径,运用思维导图画出探究项目的活动结构图和知识结构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理解力和思考力。
为理解知识本质,在探究环节,引领学生把重难点知识的推理过程画出来、讲出来,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理解“为什么”,突破难点,理解概念,培养探究意识和建模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对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纳,以错题为突破口,系统梳理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辨析总结中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把知识点串连成“链”,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合新授课、练习课、复习整理课的特点,设计不同课型教与学的标准。如新授课合作探究环节说的标准是:(1)跟同伴交流时,使用正确的句式准确表达观点,根据需要征求同伴的意见,感谢同伴的补充、点评;(2)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及时进行补充交流;(3)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作业,与同伴一起汇报探究结果,邀请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补充点评。
如在探究环节,指导学生结合探究过程,追本溯源“说”结论,运用同桌互说、自己说、指名说、接龙说等方式,引领每个学生理解概念,改变“会而不懂”“会做不会说”的现象。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和思考方式,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体”的概念,由一维、二维空间跨越到三维空间的建构,难度较大。在讲课之前,指导学生用硬纸做长方体模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长方体的点、线、面的感性材料,使学生不但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而且对长方体的特征有初步认识,让学生在“做数学”“说数学”的体验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中、精心设计项目作品中、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六年级图形与几何知识后,设计“传统游戏中的数学”项目活动,分别指向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旋转等知识本质,研发实施“探究七巧板的奥秘”“制作不同形状的沙包”“自制风车”三个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历完整的问题、探究、实践、再创造的过程。
基于思维外显的策略与实施,思考学生思维外显过程中展现的学习行为,从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思考过程、思维严谨程度、数学语言表达等维度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多元认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