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北战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歌风中学 221600)
高中化学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验实践,二者缺一不可.比如,很多学生不了解氯气的性质和获取方法,高中化学“氯气性质”这一章节,首先讲述了氯气的性质,然后总结获取方法.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进一步进行验证,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各种实验设备的操作应用.
相比于其他学科,化学教学中,实验所占比重较大,这也是化学的最大特点.比如“氯气的性质”教学中,氯气与金属物质的反应、氯气与非金属物质的反应等,大量的实验大大增加了化学学习的实操性.化学实验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体现出实践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独立、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
化学学科大部分理论知识同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该学科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按照课程要求进行实验,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大大提升.比如,在学习氯气化学性质时,铜在氯气中燃烧,所生成的烟雾为棕黄色,待少量水加入后,生成蓝绿色溶液,加入大量水,生成蓝色溶液.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将实验现象完整地描述出来,并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化学学习的探究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强制学生去学习,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将会被扼杀掉.因此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化学作为高中最为基础的一门必修课,为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化学知识,同时,通过化学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导向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以兴趣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创设,需要教师正确看待高效的教学模式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改变传统传教式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氯气的性质”章节学习时,教师应对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善于探索的心理特征及兴趣需求充分了解,精心编排教案,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为学生氯气性质知识的探究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培养学生主观方面的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高中教学中,同其他学科相比,化学课程比较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而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融入趣味故事、历史知识等,尽量为学生打造良好学习环境,尽可能让学生在充满新奇、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于历史具有一定的传奇性,针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总结,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文化知识,同时还具有很好的规戒和借鉴作用.目前,大多数高中学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相关历史知识,借助化学历史学习、掌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这一章节时,教师抓住高中学生对于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开始授课之前可以讲述一段世界首次化学战争的故事:在英法联军同德国的一场战争中,一股黄绿色烟雾从德军阵地紧贴地面飘了过来,刺鼻的气味瞬间让士兵倒地,最终造成20000多人伤亡,铜、铁兵器变色、生锈,阵地上的草木泛黄……继而引出本次学习的“主角”—氯气.通过故事讲述,氯气的物化性质全部表现出来,学生们对这一物质感到很好奇,很想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步入了化学知识殿堂,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思维得到激发.
在前期教学情景的引导下,学生对氯气充满了好奇,求知探索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将一瓶氯气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逐个亲自去观察,同时提出问题:通过影视片段和亲自观察说一说氯气具有哪些性质.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已耳熟能详,于是回答问题时兴致高涨,一个个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比如:由黄绿色烟雾紧贴地面这一现象可知氯气的颜色为黄绿色,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气味刺鼻说明氯气的气味刺激性较大;由铜、铁兵器变色、生锈可以判断出氯气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与金属铜、铁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等等.学生畅所欲言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全面,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说明,通过激烈的讨论、解答,对于氯气性质学生能够轻松、牢固地掌握,同时通过关键字词的阅读理解,学生对文字的表达、理解能力也得到锻炼.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对氯气的基本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通过化学实验形象地展现出来,利于学生探究知识兴趣的发展和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习领悟化学知识,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地组织设计,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增强和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氯气的性质”教学中,为了探究铜、铁兵器变色、生锈的原理和过程,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组实验分析.
实验一:取1根铁丝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加热,学生可观察到氯气与铁丝发生化学反应,有棕褐色烟雾生成.
实验二:取2支试管,充满氯气(确保试管和氯气干燥),再取少许外表光泽度较好的铁钉分别放入充满氯气的试管内,将湿棉球放入其中1支试管内.为使氯气干燥,将约15mL的浓硫酸加入到集气瓶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加入湿棉球的试管内,铁钉表面的光泽逐渐消失,并被棕褐色物质覆盖,而未加入湿棉球的试管内,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通过亲手操作两组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加热情况下,铁可在氯气中燃烧,有棕褐色三氯化铁生成;在常温条件下,干燥的铁和氯气不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液氯储运可选择钢制容器;环境潮湿的情况下,铁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有棕褐色三氯化铁生成.同时学生还观察到,虽然发生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质相同,但是发生反应的条件不一样,反应现象也不相同.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所看到的现象和问题,对铁和氯气的反应知识印象深刻,利于这些知识的掌握记忆.通过实验学习氯气的性质,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在趣味十足的实验过程中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由于多媒体先进的技术性,可将抽象的文化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形象地展现出来,强烈的视觉感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化学学习对应实践,充实知识体系,增加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氯气原子结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氯原子电子排布演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可以形象地展示氯原子外层的7个电子,在得到1个电子后可达到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由于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通常情况下氯离子存在的形式为-1价,通过媒体演示学生对氯原子结构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再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将“氯气性质”设定为课前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资料查找,掌握氯气的重要性质,让学生看到氯气泄漏的危害性,知道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知识分析和拓展,加深学生对氯气性质的理解.对于这样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愿意接受,在资料查找和观看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兴致高涨.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教师可通过生活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索,探究其中的知识.针对一些相关事故,让学生去分析其中原因,并对事故过程中出现化学反应进行分析,通过问题探究,学生学习、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被调动起来.比如,“氯气”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集漂白粉、消毒剂等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氯气的化学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将其知识体系交给学生,对知识把控进行强化.又如,教师可列举一些氯气泄漏造成的事故以及同生活密切联系的“自来水的刺激性气味”等状况,激励学生勇敢探索、主动思考,并积极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有关于氯气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总结氯气的特点,最后进行知识点的汇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广应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融入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反映出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的摒弃和创新. 当然,高中化学教学中,兴趣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师从本质上真正认识到兴趣导向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认真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并确保其落地实施,唯有这样,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才得以顺利开展,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为高中化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