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云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中学 220011)
在课改推进中,对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要善于巧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概念的内涵.情境教学,通过问题来引领,层层递进,便于揭示概念的本质与其他概念间的内在关联性.
在“稳态与环境”主题下,“人体内环境和稳态”是核心概念.在前面学习了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得出“人体内的细胞需要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内环境)”.对该概念的剖析,需要衔接“内环境”、“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细胞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内环境稳态”等概念,让学生明晰相关概念.情境法的应用,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搭建.对生物核心概念,多是对生命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这些概念抽象性强,在理解上有些难度.因此,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从熟悉事例入手,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来具象化展示生物核心概念.对“人体内环境和稳态”概念的情境导入,以“医疗体检中血液生化六项检测单”为对象,结合化验单,让学生从中观察不同的检验项目,以及根据检测结果来分析机体的健康状况.化验单是医院出具的检测报告,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参与讨论热情.同时,对血液本身,其生化指标属于内环境成分,与机体的细胞需要、内环境物质与能量交换有关,便于学生从中体验、内化核心概念.
明确了“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化验单”,围绕该情境,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去探索、理解、把握生物核心概念.通常,核心概念本身,与生物学原理、事实性知识关系紧密.
在本章中,“人体内环境和稳态”是重要主题,结合“血液生化六项检测单”,让学生分别思考不同指标所对应的内容.对于六项检测指标,都是血浆里的化学成分吗?观察这些参考值,为什么有一个变化范围?根据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波动性,请思考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如何变化的?对血浆中葡萄糖变化,与外界环境、细胞的活动有何关系?需要哪些器官系统参与?各器官如何保持协调一致?对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超过正常值,可能的原因什么?如果血糖过高,对机体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
针对前三个问题,对照本节概念,让学生回归内环境,内环境成分,内环境理化性质等知识点;再结合化验单内容,让学生从相关指标的变化范围中,了解到人体内环境与理化性质指标,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中.对于第四个问题,主要是结合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让学生思考内环境与其他器官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让学生领会,对“内环境”,需要通过与外界环境、细胞等展开物质交换.第五个问题,各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借助于“神经”、“体液”、“免疫”三级调节.对于第六个问题,主要是拓展开放性思维,让学生了解血糖的调节,为后续知识学习创造基础.同时,根据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当血糖超过标准后,对对人体内环境和稳态性带来影响.由此,问题的展开与衔接,让学生可以从回顾所学知识,对照本节知识点,从一般性概念、生物原理、事实性知识整合中,全面感知“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内涵.
从“血液生化六项检测单”中,让学生思考,这些生化指标,如何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血浆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当生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时,机体保持良性状态.如果某项生化指标出现超出指标,高于或低于参考指标,则将影响机体的代谢产物的含量.如转氨酶,其存在于组织细胞,在心脏、肝脏中活性最强,但在血浆中活性较低.在某种病症下,可能使得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者组织细胞破裂,导致转氨酶流入血浆,将干扰内环境的稳态性.本节课程中,相关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注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内环境的稳定性,需要依赖内环境化学成分及理化指标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的稳态性,需要各器官协调一致来维持;各器官的协调,又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进行调节.由此,对本节重点概念进行梳理,得到其完整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教师在展开情景设计活动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相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学习的效率发挥到极致.所以教师需要建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
例如,对于“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在进行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材中的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为学生构建跨膜运输知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可以深入的了解细胞质膜及其他生物膜的性质,其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学生在学习了相关概念后将会了解生命的本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水进出植物细胞”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观察其中的生物变化,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对于概念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在掌握整个操作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提高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索与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促使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知识中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研究高压治疗药物的说明书,从其中的成分入手,使学生对其原理产生深刻的认识.药品中的关键成分有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阻滞剂,主要的作用就是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跨膜钙离子内流.体现在血管作用之上.实现降压效果的根本在于冠状动脉及肾小动脉等的全身扩张.并且通过问题的难易程度来一点点深入:(1)研究表明许多药物都是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研发的,为什么?(2)细胞质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它是怎样控制物质进出的?物质进出细胞质膜的方式有哪些,这和膜结构又有何关系呢?将学生代入到本节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对教师问题的一一破解,来投入到本节课程的学习中,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位置,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基础掌握的更加牢固,符合当前社会对高中生的要求,使学生的理性思维、科学研究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更好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科学研究中,来实现教学内容的迁移,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教学中思维受到启发,围绕着核心概念,同时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分子与西部”这部分的知识时,核心概念是围绕“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来讲解的.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以“克隆羊多莉”的事件为教学导入内容,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多莉诞生的过程,从而创设情境,仿佛学生就在场景当中,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观看完后再提出问题:学生们,你们看了克隆羊多莉的形成过程,你们觉得他和那只羊更像一点呢?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思维,根据对比不难能分析出克隆羊多莉和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更加相似,这时再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析:细胞核是否是生物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利用视频构建情境,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在情境中推动教学进程和课堂讨论,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在课堂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工具并结合实际来开展生物实验,帮助学生求证细胞核是系统控制中心这一核心概念.变形虫是生活中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展示变形虫的实验,在白板上开展模拟实验,学生可以直观的发现变形虫切开后,有细胞核的那个部分依然处于存活的状态,而没有细胞核的部分则是死亡,如果给予细胞核则可以继续存活.同样的再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散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结合实际构建真实的实验场景,从而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现象.根据两个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想象进行讨论,从而的得出结论:变形虫再生长受细胞核控制、伞藻形态也是受细胞核控制.进一步的加深了“细胞核是系统控制中心”理论的记忆和理解,加强核心概念的学习.
课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布置课后作业,在平台上作答能贯彻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在复习高中生物知识时都能通过观看微课来协助学习.例如,在复习细胞核的结构体系这部分内容时,原本学生只能凭借想象来了解核孔、染色体等形态特征,而通过观看微课中的动态图像能直观的分析细胞核的结构特征,加强对核心概念的认知和区分,而且还能生动的了解到不同结构对生物所产生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从而促进生物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生物教学开展情境教学法对教学方式的改善.
总之,情境法教学,便于利用多种教学插图、视频素材,将难以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进行直观化呈现,便于学生从情境感知与合作学习中,学会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激活学生学习主体性.在本节中,以化验单为情境,围绕化验单设置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展开问题讨论与交流,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增进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