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记科
(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 463000)
高考数学,题型较多,题目新颖,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做出更多的题,做对更多的题,从而取得更高的数学分数,在高考数学中引进“数学建模思想”是尤为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的引用,对于学生来说,是帮助学生理解题很好的方式,简化题目,这样,能够让学生去很快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时间对求解的结果进行检查,以此提高做题正确率,从而在高考数学中取得好成绩.因此,下文将从“数学建模思想”的定义以及“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考数学中的基本形式介绍“数学建模思想”.
为了去探究“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应该先对“数学建模思想”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数学建模思想”其实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对文字性题目的分析,通过列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画几何图形等,使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将文字性题目转换为学生所熟悉的数学方程式、图形等,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去求解问题,提高做题效率等.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能够让学生以一个轻松愉悦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并且能够在高考数学中,考出水平,考出优势,这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数学拉开差距,从而取得一个好的高考成绩的学生是很重要的.
高考数学是一个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的学科,一般来说,高考数学题型较多,题目新颖,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大部分题目都是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实现题目的简单化的,从而有利于学生去求解,提高做题效率与正确性.根据数学知识点的不同,数学建模可以分成多种形式,高考数学的题型也可以分为多种模型,从而有利于学生去逐一地掌握知识点.
例1在2016年的山东高考数学中有这样一道函数题: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当X<0时,F(X)=X2-1;当-1≤X≤1时,F(-X)=-F(X);当X>0.5时,F(X+0.5)=F(X-0.5),求F(6).
解决这一类问题,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思想”来完成.学生给通过读题目,分析出题目所给函数是一个组合函数,这一组合函数分为三段,在条件当X<0时,F(X)=X2-1中,可以画出X<0时的函数图像.而在条件当-1≤X≤1时,F(-X)=-F(X)中,可以发现该函数在-1≤X≤1区间内为奇函数,从而能够画出函数在-1≤X≤1上的图像,从而得出函数式;而观察条件当X>0.5时,F(X+0.5)=F(X-0.5),可以发现函数在X>0.5上为周期函数,从而根据它们的周期规律,能够画出这一段的函数图像,并得到函数式.因为F(6)在X>0.5内,求出第三段的函数式将X=6代入式子,就能进行结果的求解.通过逐步分析,辅助画图这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也有利于计算结果的检验.
例2在2012年的广东高考中有这样一道线性规划题:已知变量X,y满足条件:X+y≤1;X-y≤1;X+1≥0.则Z=X+2y的最小值.
求解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思想”,将题目所给信息,转变为图形,从而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看出三个函数所处的位置.再将三条函数的相交点求出来.将Z=X+2y进行转化,在图上画出y=0.5X这个函数.让y=0.5X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上下平移,最终找到Z=X+2y的最小值.这一方法,应用了空间想象与图形辅助的“数学建模思想”.通过文字转变为图形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求解这一类问题,从而为高考数学解题节省时间.
例3甲、乙、丙、丁四人两两进行握手,问他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对于这一问题,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学生可以联系实际,情节带入,再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这样往往能使问题简单化.学生可以先假设自己是甲,就需要和其他三位同学进行三次握手;再假设自己是乙同学,因为已经和甲同学握过手了,所以还需要和丙、丁两位同学进行两次握手;再假设自己是丙,因为已经和甲、乙两位同学握过手,所以只需和丁握一次手;当轮到丁时,他已经和全部四位同学握过手,所以不需要去再次握手.最终应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计算出结果.对于像这样的一些简单的数学排列组合问题,可以这样情景带入,这样便于学生去展开思考,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文具,比如说笔,用四支笔,进行实际操作,两两配对,最终得到答案.通过情景带入这种“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很好地解决排列组合这类问题.
例4在一个圆柱体的物体上,一小虫子在圆柱体的侧面上进行爬行,从底上爬到与之相对的顶上,已知圆柱体的高为10cm,圆柱体的圆的半径是4cm,问小虫爬过的距离.
解决这一类问题,需要用到图形结合的“建模思想”,学生需要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圆柱体,在圆柱体上根据题目信息标注出小虫的起始点.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应该知道圆柱体应该是立体的;再结合课本知识,知道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或顶面圆的周长.而小虫爬行的距离为长方形的一顶点到另一边中点的距离,为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通过圆的周长公式算出圆的周长,取一半就是长方形同一侧顶点到中点的距离,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而圆柱体的高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关系的公式,就能够求解出斜边,就是题目所要求的结果.这一“数学建模”的过程,应用了图形结合,实际联系等方式.
例5简单的概率模型如:甲在一次比赛中获胜的概率为0.6,乙在一次比赛中获胜的概率为0.4,问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三次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那么甲乙两同学获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解决这一类问题,学生同样可以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将这一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数学建模”.同学假设自己是甲,那么甲同学获胜分三种情况,一种是甲同学连续获胜两次,从而直接结束比赛,这种情况甲同学获胜的概率则为0.6*0.6;另一种情况是甲第一次获胜,第二次失败,第三次再获胜,从而赢下比赛,这种情况,通过计算,获胜的概率为0.6*0.4*0.6.第三种情况,则是甲同学第一次失败,后两次获胜,而这种结果出现的概率为0.4*0.6*0.6;最后通过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将三次概率相加就是甲同学获胜的概率.计算乙同学获胜的概率也是一样的.通过“数学建模”,往往能够让学生在解决概率统计这类问题时,思路更加地清晰,从而解题的效率也就更高.
在高考数学中,题型大概就是这些,对于不同种类的题型,应用相似的数学建模思想,往往也能够给数学题目建立起模型,从而方便学生去观察,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与正确性,从而取得一个好的数学成绩.这是教会学生去应对高考数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一些学生在高中学习生涯中,总是感觉数学比较难学,成绩较难提高.其实学习数学知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是学生在思想中对数学的恐惧,才造成学习数学困难的假象.建模思想是高中数学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体现为主体性原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拥有对数学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对建模产生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程中深入讲解数学概念,可以有力地渗透建模思想:第一,要通过分析数学理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对数学当中的其他内容进行渗透,如在《三角函数》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三角函数的特性展开积极引导.第二,要注意数学教材当中一些规律性知识内容的总结延伸,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具有的普遍性.第三,通过对数学理论和模型间的相互联系,促使学生对概念产生更深的认识,进而全面理解数学建模同有关理论间的转换作用.
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的题目在逐年增多,利用数学运算来体现出数学事物的变换规律,建模方法更科学,数学结论更加可靠.因此,在实际应用题讲解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扩展,利用数学模型来实际解决问题.第一,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题目更深层次的含义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将其进行变式.第二,依据一些原有的条件对数学模型进行有效求解.第三,依据数学模型体现出来的一些规律,展开科学预估.
“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去应对高考数学中不同种类的题型,“数学建模”的过程,往往是根据数学题目中的一些条件,将复杂的文字表述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解方程组、观察图形,联系实际等形式,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去分析问题,从而快速地求解出答案.“数学建模”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去快速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去检验结果,从而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性.因此,“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