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深度阅读价值与教学策略

2022-03-16 17:07:00冯隆平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中心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深度文本阅读教学

冯隆平(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中心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依旧将成绩作为主要导向,在阅读教学中强调答题技巧的教授,而忽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感情与内涵,导致阅读教学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故而,小学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深度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深入感受文本之中蕴含的情感,提高个人阅读能力。

一、深度阅读的概述及其开展价值

深度阅读指读者在阅读期间不只是将信息的获取作为核心目的一种阅读行为,主要体现在阅读行为之中,阅读者处于认知参与、行为参与以及情感参与彼此融合的阅读状态。浅阅读与深度阅读之间最为显著差异便是前者缺乏人文精神,只是单纯实现了享乐化与效益化。浅阅读方式不仅无法提高读者阅读能力,甚至可能对读者人生产生负面影响。具体如下:第一,深度阅读与浅阅读之间的差异体现在获取信息的目标之上。浅阅读重点指阅读者以获取信息、消磨时间作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行为,深度阅读则是在此基础上以拓展思维以及提高素质作为目的的阅读行为,可以在阅读者认知层面中加深知识的深度。第二,深度阅读重视阅读期间的感受,需要阅读者可以沉浸于文本内,以深入感知文本传达的感情。第三,深度阅读重视阅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方面的交流,并不只是读者单方面参加。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其注意力也将从感官中脱离,实现与文本传达思想以及情感方面的交流。

二、语文深度阅读开展的价值

(一)有益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在学生开展深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与挖掘文章传达的中心思想以及内涵,以便学生逐渐养成优秀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文之中往往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哲理内容,若是学生采用传统浅阅读方式开展阅读,不能了解语文文本之中包含的知识。然而,深度阅读方式下,学生在阅读期间可以对文章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并尝试不断挖掘文章的内涵,最终感受文章传达的情感以及道理,实现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导学生深度阅读技巧,目的是帮助学生经过持续阅读以感受文本内容之中包含的哲理,使得学生实现读有所得,令学生知识更为丰富。

(二)有益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深度阅读可帮助学生提高个人思维能力,学生在开展深度阅读过程中,必须对阅读内容予以深入思考,讨论其中传达的情感与内涵,在实际分析期间,学生思维能力也将得到持续的锻炼。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为希望表达的观点,同时详细分析文本采用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段,并尝试将所学习的内容应用在自己作文写作之中。通过上述方式,学生通过阅读与创作之间的彼此循环,学生思维能力将达到显著提高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深度阅读开展的阻碍因素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虽然各级积极提倡素质教育,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不容忽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学生过度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习深度。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采用机械式的方式开展教学。尽管该方式确实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应对考试,但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明显帮助。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欠缺深度,功利化阅读观念十分明显,也难以养成一个优秀的阅读习惯。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如今,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缺少对阅读的正确认知,甚至有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为主,做到对文本内容熟悉,是否开展课外阅读以及深度阅读对学生个人学习成绩影响不大。另外,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课外阅读确实能够丰富学生知识面,但是无法帮助学生更快地发展,教材之中的阅读内容普遍是结合学生年龄段设计的,是真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阅读材料。事实上,课内阅读固然重要,然而对学生而言,仅依赖于课内阅读的效果十分有限。学生的阅读量减少,缺少开展深度阅读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个人能力不足

就目前学生个人能力而言,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阅读,自然可以提高个人阅读能力。然而,部分学生不能挑选适合自身的阅读内容,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盲目地阅读,最终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就阅读习惯而言,许多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存在明显的功利性以及目的性,单纯希望能够借助短期内的阅读提高个人的知识量,以便在考试中获取更为理想的成绩。由于该思想的引导,学生往往不能真正静心分析文本中的内容,严重影响最终的阅读效果。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阅读方式也产生显著的变化。新媒体阅读已然是学生主要的阅读方法,碎片化阅读、快读也成为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发展趋势。

这种阅读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阅读量确实有所增加,但是快节奏的阅读反而使学生无暇进行深入思考。由此可见,相对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言并不理想。

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两者彼此促进,相互结合。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提出如下观点,认为阅读的目的是吸收,写作的目的是倾吐,而倾吐是否与法度相符,和吸收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学生如果希望提高自己写作水平,自然需要大规模的阅读作为铺垫,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阅读完成之后,学生必须进行思考与动笔写作,方可对文章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故而,教师要开展阅读教学期间,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理解文章传达的情感,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6]。故而,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必须可以尝试利用写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累积阅读经验,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为强调对文章逻辑性的感受及感性体验之上,进而令学生表达形式更加标准,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以课程《少年闰土》为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先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本知识的教学,并与学生共同开展课文分析,向学生提问:文章《少年闰土》中对闰土这一角色进行了怎样的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此时,学生便会回答:对闰土进行了外貌描写,如“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动作描写,例如“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语言描写,包括如何捕捉小鸟、捡贝壳等。教师此时引导可以利用文字从不同的方面描述一个人物形象:教师询问学生通过文章的描述,是否对闰土这个人物有基本的印象,要求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此时学生便会得到结论,因为作者从语言、动作以及外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小说《故乡》之后对闰土的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教师此时继续询问,你对成年的闰土有何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印象?学生通过思考便可了解通过细节描写可以突出人物形象。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描写自己的同班同学、家长等人物,组织班级内同学进行猜想,分析学生描写的人物,如此一来可以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教授了学生如何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也达到深度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通过争议以引发思考

传统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拆解以及分析的方法开展教学,往往直接告知学生最终,但却忽视学生个人思维的培养。事实上,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令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分析、知识记忆的方式,还需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文本内容的情况下不断加深思考。特别要注重学生个人思维的培养,课堂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包括形成个人的思考以及体验,使得思维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以课文《桥》教学为例,教师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询问学生:若你是党支部书记,你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该怎么做?党支部书记的做法是否正确?针对这一问题,不同学生往往看法也有明显差异。部分学生认为党员干部确实应该这么做,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觉悟;部分学生认为党支部书记不应该强迫自己的孩子也留下,每个人都有选择权利;部分学生认为党支部书记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儿子走,毕竟还有年老的妻子需要照顾,即便身为党员干部也不可过于绝情。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如此一来,教师利用一个问题,便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讨论为什么党支部书记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感受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可以感到父亲对儿子生命的珍视,对文章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在之后的阅读过程中,多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意识。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积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语文阅读教学也亦如此,学生养成阅读的兴趣,可以为深度阅读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化情境。

以课文《不懂就要问》为例,文章中重点描写了孙中山为了了解书本的内容,不畏惧先生的惩罚,敢于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求知精神。但是在现在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交流的环境下,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孙中山此举的勇气,也不能感受到孙中山对知识的渴望。此时教师可以将“戒尺”“厉声”等词汇勾勒出来,让学生体会当时课堂上老师的严厉与孙中山不畏惩罚的求知欲望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确孙中山的严谨求知精神。还可以创设模仿作者当时的课堂情境进行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深度阅读习惯。

深度阅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将深度阅读方式融入日常阅读教学之中,通过设立问题引发思考以及创设情境与氛围等具体方案,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与感悟,同时培养学生深度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深度文本阅读教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深度观察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