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育人模式的创新方法

2022-03-16 15:12段晓健
科教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段晓健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育人模式中的问题

1.1 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

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学生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由于以微博、微信公众号、豆瓣、知乎、小红书等为代表的文字媒体的影响,加上抖音、快手、西瓜视频、bilibili视频等视频媒体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道德品格、行为习惯等都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没有进入社会,可塑性较强,自控力不佳,虚荣心较强,非常容易受到新媒体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影响,可能导致其形成极端个人主义、过度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思想观念都有可能颠覆大学生原有的世界观,稍有不慎就落入“有心之人”的圈套,进而导致丧失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观念,无法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1.2 思政教育的内容匮乏

过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多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教材实施教学,多是进行理论宣讲,分析教材上的案例,不能做到紧跟时代潮流,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时事热点新闻较少,同时缺乏丰富的图片、生动的微视频的辅助,思政教育的内容总体上匮乏,导致很多大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此影响下,无法有效吸引大学生的目光,无法激发与培养大学生思政学习兴趣,也就不能积极参与到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需要进行及时和有针对性的调整,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

1.3 育人模式缺乏针对性

在就业形式趋于严峻的背景下,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引入实用型的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培养技能型和职业型的人才,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能,从而适应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市场的需要。这种教育倾向可以提高本校大学生的竞争力,但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如果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则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长远的进步。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育人模式缺乏针对性,无法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缺乏实践育人的理念,导致在思想政治育人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后续思想教育的发展。

2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育人模式的价值

2.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充分借助互联网资源及其相关应用的优势,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作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的思政教师不能再沿用原有的理论灌输的育人方式,而是通过引入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借助时事热点新闻与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源与生动的微视频,促进大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格。创新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拓展育人路径,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2 思想理念转为实际行动

大学生已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认知,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际行动的验证也就无法检验具体育人状况,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通过运用科学的育人模式,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指导学生将价值观念、意志品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认知转为实际行动,进而完善自身的行为习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2.3 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表现为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规划与价值观的社会行为模式、人格特点等,进而适应社会,积极作用在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2]。对于大学生而言,通常通过建立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让自己实现社会化,在高校中学习和参与各类活动,能够推动社会化的进程。但是仅仅依靠校内的交流与互动,无法全面、深入和真正地促进大学生实现社会化,还需要大学生走出大学校园,走入社会实践中,在群众中和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化。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育人模式,可以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社会化的快速发展。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育人模式的创新方法

3.1 建立新型思政教育理念

面对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当积极迎接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弥补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建立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运用校园资源与互联网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育人的新途径。

新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的育人资源壁垒[3]。例如,建立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强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教育资源整合,进而形成育人合力,这样可以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壁垒,改变过去思政教育各自为政的格局,从而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育人资源,发挥高校各个专业的育人资源优势。

3.2 构建立体网络教育环境

当今时代,互联网与新媒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打破过去的育人观念、固化思维、行为惯性、路径依赖,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重新审视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育人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育人的立体网络教育环境。教师应尊重大学生,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真正关心的内容,打破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营造新的语态交流情境。教师还要主动占据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定期开展新形态的主题活动,形成新的网络生态。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以及线上沟通等方式,调查学生对个人发展、职业发展、未来成长、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观点和态度,深入听取大学生的心声,积极回应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教师还要经常浏览大学生喜爱浏览的网站、论坛和其他新媒体平台,及时把握大学生中间新潮的网络语言,理解这些新词的含义,运用在思政教育中,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大学生产生亲切感,积极参与思政学习。高校的思政教育还可以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群与公众号、贴吧、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推送爱国、励志、诚信、友善等相关的图文消息、短视频等,转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创作内容,运用网络新形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网络生态环境下,思政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3.3 完善思想政治育人途径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要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融入日常生活中,打造新的育人平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途径。高校的思政教育要通力合作,继续加强思政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引入网络资源,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的日常教育优势,融合更多生活化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爱国主义主题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引入《论持久战》等红色经典著作,引入《黄河大合唱》等红色经典歌曲,引入《沁园春 长沙》等红色经典诗词,引入《长征》等优秀主题影片,进行爱国主义理论教学。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资源制作成学案与微视频,推送到学校的新媒体平台上,实施网上辅导,引导学生网上学习与探讨,形成立体教育空间。在思想政治的日常教育中,利用辅导员与思政教育的服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实习指导、就业辅导,提供心理咨询、奖助学办理以及其他的服务,这样可以更好认识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全面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3.4 重视开展实践育人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育人模式的创新,还需要重视开展实践育人活动,通过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使之树立良好的道德品格与价值观念。这需要党政及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辅导员等的共同努力,在综合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与新媒体资源提升实践育人的成效[4]。

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形成专职和兼职的网络辅导员队伍,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设大学生网络评议员队伍,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撰写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文章。为营造“爱读书、爱学习”的学风环境,可以开展“读书排行榜”“学习强国我最行”的相关活动,利用互联网与新平台,更好地在网络时代育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诚信主题,可以运用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短视频等平台,指导学生参与本专题的创作活动,发掘新闻热点和身边的诚信事迹,创作图文和视频内容,构建诚信引导教育工程。通过开展类似的实践育人活动,可以提升新时代实践育人的成效。

3.5 形成思政育人长效机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育人的效果,构建科学与完善的育人模式,还需要一些方面的保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育人机制。在“互联网+”时代,这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监督管控机制,需要进行持续优化与进行规范,形成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5]。

例如,高校应当基于新时代的互联网教育,建立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工部、团委、宣传部、校园网络中心、思政课程教师等,共同负责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建设。在建设中,需要各部门、各教师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去各大新媒体平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资源,制作可以随时调用的思政教育资源库。还需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实时反映,及时应对突发敏感问题,进行定期报告,定期实施评价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互联网与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育人模式,需要充分发挥新时代网络资源与新平台的优势,构建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科学、完善的育人模式。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明确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引入互联网上的育人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育人模式,充分进行实践育人,可以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