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铜陵市第二中学,安徽 铜陵 244000)
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注重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的当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科技为教育赋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当然,“这也成为当今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直面的重要问题”[1]。新时期,随着课程不断改革和深化发展,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测试各个环节,以及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均应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主要体现在问题分析、需求价值分析等方面。通过对《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分析,确立文字处理软件处理图文混排实际使用等内容为教学重点内容。经过前期研究,挑选其中的一个课程“文字处理软件应用——图文混排”作为教学实践对象,体现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了解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等差距,不同学生的思维认知方面的不同。信息技术教学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如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对软件使用的现有基础等,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科技的特点,才能够进行深入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教学情境案例进行合理设计。在选择教学情境案例的时候,要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内容,创新合理情景开展适当的学习活动。为此,需要让学生在图文混排的探究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示例,并通过具体的学案,引导学生参考学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图文排版的敏感度”[2],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总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思维比较活跃,独立性也愈发显现,喜爱探索各种新鲜事物,这些优势和特点为此后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核心素养来源于英语中的 “Key Competences”[3]。因为是舶来品,不同学者在解释这一词汇的过程中含义略有不同。窦桂梅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胜任工作的需求,实现个体所应具备的充实的知识,良好的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4]。林崇德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要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关于自身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体”[5]。虽然不同的学者对概念的解释不同,但总体上认为,核心素养不仅是某项技能或者能力,更是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反映。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维度来说,解读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正确理清学科知识、问题解决以及学科思维之间的关系。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其次,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已有的实践认知,敢于尝试对未曾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将所学化为所用。最后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培养转化形成独特的认知,更好地指导实践。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人能够做到前两者,少数人能够三者之间都达到,并且灵活运用,成为某个行业领域的佼佼者。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核心素养,无论是对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等,都以实际需要进行科学设计。本文主要是参考 《2017新课标》进行探究式教学,“据此来分析教学的内容和学习者,总结每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教学设计,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的现状,笔者针对教学对象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过程设计如下。
(1)教学环境:学校机房。
(2)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视频素材、PPT、学校网络平台和相关软件。
(3)教学分组: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抽取,并将学生进行分组。
(4)教师在教学之前会向学生发送导学案,学生需要在教学之前自主预习。
(1)提前设计教学的流程。(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分析,观察并记录。(3)课后需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填写;(4)教师需要挑选1-3位同学进行询问,论证方案是否可行。(5)找出教学过程中漏洞,逐渐进行改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文档编辑,使用的软件是Microsoft Word 2017,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档的运用规则,更好地学习在文档中插入各种图片的方法,以及熟练掌握工具栏使用方法。学生通过制作海报,进而体验图文混排的过程,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熟练掌握Word的编辑技巧。教学分为四个步骤,一是设置小组活动,二是小组学生之间进行评选,三是小组竞赛活动,四是成果展示活动并点评。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具体化可以操作的步骤,训练学生编辑图文混排的技能,使学生利用办公软件,完成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并从完成的作品中体验成功。
4.2.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让学生能够快速了解Word的工具栏名称以及相应的功能。二是了解如何正确使用Word文档,如何插入图片、编辑图片内容。三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小组成员作品进行合成,形成一份完整的图文混排文档。发扬学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2.2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在Word中进行图文混排,掌握图片的编辑功能。
4.2.3 教学资源
第一,硬件资源上,有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供教学使用。第二,软件资源上,学校可以免费提供操作系统Microsoft Word 2017。第三,学校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教学课件等。
4.2.5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采用问题情境导入方式,通过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展示一份纯文字的海报和一份图文混排的海报,并邀请3-4名学生对两份作品进行点评。点评过程中,学生总结得出两份海报之间的差异性,明确图文编辑的重要作用。另外,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需要对图文进行混排,主要考察学生对图文混排的能力。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聆听,并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阐述自己的心得与感受。此步骤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此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生对事情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进而提升自己的兴趣。教师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谈论这一场景,进而活跃氛围。当然,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意见,提升教学效果。
小组谈论。此阶段需要学生讨论,并布置自己插入图片的任务。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插入剪贴画,并邀请学生进行总结操作。另外,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插入的图片进行教学点拨。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讲述自己插入图片以及编辑图片的技巧和过程。此外,当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需要转换相应的文件插入方法。合理的分组和讨论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进而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生总结课程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根据课堂表现完成评价表的内容。另外,“每位学生在记录完成之后将于课后完成,课堂小结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创意设置的内容”[6]。通过不断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升华学生的美学素养。
第一,应该树立科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人本教学观念,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地给予学生自由的环境,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不断优化课程组织与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掌握课堂上比较精要的内容,“教师在内容的设计上应该尽量比较少而精”[7],遵循这种教学理念,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不断优化课程组织与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教学并非是简单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教学,而应该在更加多元化和系统化的教学中,让课程的教学更加有效率。
第四,信息技术教育中技术与装备方面。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技术,熟悉装备使用,这是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需要能够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与装备”[8],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教学内容熟练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
第五,优化课堂教学与管理方面。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这种手段能够比较广泛地应用到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中,包括教学的备课,授课方面的活动等。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教学实际,并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9]。
第六,学习能力与专业发展方面。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关注专业知识前沿发展,周密安排、精心设计教学;此外,需要通过借鉴国内外比较优秀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开阔眼界,提升个人能力,创造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教学和操作内容比较,将本节课作为教学设计来实验,有一定的可行性。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有比较高的参与度和认可度,能够较好地借助网络的力量查找信息和学习资源。因此,学生的信息意识可以有所提升。再者,根据本节课的资源反馈来看,还可以在实验中增加一些其他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容,从而不断尝试社交平台交流工具的使用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