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英
(铜陵市第十五中学,安徽 铜陵 244000)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他们在作文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很多学生在拿到作文题时,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无从下笔。二是虚拟想象,感情虚假。有些同学作文假话、空话、套话太多,写的事件多为天方夜谭,甚至写虚拟的生活或游戏世界。不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和亲身的观察体验,没有任何实际价值。三是认识肤浅,人云亦云。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生活长期观察、用心体会感悟的基础上,建立在养成阅读积累习惯的基础上。从语文老师的角度看,写作教学也是最让老师头痛的问题,它是一项难度较大的、需要长期付出的工作,我们的语文老师为此想尽了各种办法,结果却不遂人愿。有的老师教学生套用别人作文,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改写中间事件,从而造成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僵硬化、公式化的现象,毫无美感可言;有的老师让学生多写多练,教师自己多批改,结果往往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有的老师教学生背整篇作文,然后再去仿写;有的老师甚至在作文这个大山一样的困难面前化作鸵鸟,干脆一学期只写1-2篇作文。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作文的分类教学法,以期帮助语文老师和学生走出困境。
本文所说的分类指的是在写作所运用的题材上进行的分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1]。根据这个标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作文题材类型大致可概括为:日常生活类题材,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类题材,自然感悟类题材,环境保护类题材等。
这类作文,对学生而言,可供选择的题材范围广、对象熟悉,基本上是写身边出现的人和身边发生的事,概括起来不外乎是家庭中的人和事、校园中的人和事、社会上的人和事。这些内容不容易写走题,但是容易千人一面、老生常谈,要想写出彩,有一定难度。以“生活二三事”这个标题为例,这篇作文成文后,一般会形成这些情况:有的同学会将这二三事写得比较散,主题不够鲜明;有的同学可能会考虑周全一些,选一些反映同一主题的事件,如写成“有趣的生活”,“让我印象深刻的生活”,“我懂得了友谊的重要性”,“充满母爱的生活”……以上这些作文无论是从内容的新颖性,还是从主题的深刻性上,都难以得到高分。再如2015年安徽中考作文“难忘那(期盼、慈爱、坚毅、失望)的眼神”,很多的同学都以“难忘那慈爱的眼神”为题,写了母爱、父爱、老师的关爱等题材,都没有得到高分。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要求之一:“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知,表达力求有创意。”因此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作文应该是我们平时练笔的重点,写好这类作文也是写好其他类作文的基础。写好日常生活类题材的作文,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众多良好的习惯。
首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善于发现细节之处所反映的人性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对于艺术家,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2]在作文中,美可以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美好的生活。罗丹作为一个艺术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用他智慧的眼睛,捕捉发掘人生的真善美,而我们也应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去观察人生,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去发现某个平凡、细微之处所反映出的生活的美,人性的美。一场考试后的大餐,和同学大吵一架后的言归于好,没带雨伞被雨淋了个痛快……带着积极的心态感悟领会,这些都是生活的丰富多彩;母亲随手掖被角的一个动作,邻居夜晚为你打开的楼道的一盏灯,老师一个失望的眼神,同学擦桌子时给你留的半面干净的餐巾纸……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真、善、美。以上这些内容、事件皆可入作文“生活的二三事”中的“二三事”。
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社会热点,进行深入思考,挖掘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敢于讲真话,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马路边一个瘫在地上的老太太,没人敢扶,为什么?班级同学偷玩手机的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到底什么吸引了他们?社会可以为此做些什么?身边有同学患上抑郁症,有的甚至走极端,这种现象越来越常见,作为个体,我们应该怎么办?家庭和社会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事件?身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同学在追星……这些题材都可成为“生活的二三事”中的“二三事”,成为“难忘那(失望、期盼,坚毅、慈爱)的眼神”中的“眼神”,成为“那段(温暖、自由、孤单、)的日子”中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3]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我们要传递给他们正能量,让他们以乐观的、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的途径,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让他们能表达正确的观点,敢讲真话,敢于揭露、批判一些不正常的、不合理的、不文明的、丑陋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再次,作文表达要力求有创意,做到仔细观察、用心感悟、联系社会热点,并及时将生活中的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将某个让其印象深刻的细节、某个让他有感触的镜头、某个让其心灵震颤的瞬间记录下来,并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以后写作中有资料可查、有题材可用,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可以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可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类作文水平容易写出彩,但需要学生平时多读书、多积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和对中国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1)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都充满了幻想和浪漫色彩,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探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历史人物:那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那充满悲情的燕京壮士;那拘而演周易的文王,那厄而著春秋的仲尼;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改革者,那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仁人志士……;(3)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精品,或现实或浪漫,或讽刺或夸张,或豪迈或婉约,或悲情或喜悦……有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时“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有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时“连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时“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首首精美的诗篇,这一个个感情丰富的文化名人的心灵;(4)传统节日,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蕴含了深邃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等人文和自然文化内容,清晰地记录了中华先民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除夕,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还要吃团圆饭、要祭祀、要守岁;元宵节,要出门赏月、猜灯谜、观花灯,有的地方还要耍龙灯、扭秧歌、踩高跷;寒食节,要禁烟火、吃冷食,用来纪念介子推;七夕节,家长们要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身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
以“难忘那失望的眼神”为例,可以写历史人物的题材。如写陆游。首先要查陆游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大致可以确立写两方面的内容:(1)写陆游对婚姻的失望,表现他对封建社会婚姻不能自主的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控诉;(2)写他对收复中原失地的失望,表现他对南宋统治阶级只知安逸享受的批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现陆游满腔的爱国情怀。再以“美在其中”为例,这可以写传统文化的题材,如写有关春节的习俗。先收集春节期间相关的传统习俗,大致可以确立三个方面内容:(1)写过年的美味;(2)写过年受到的传统文化美的熏陶,如贴春联、剪窗花等;(3)写过年家人团聚,自己感受到的亲情的美好、生活的美好。这样,每写一次这类作文,同学就会查一次资料,知识就会得到一次积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人生的境界,更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巍峨的山峰,辽阔的平原,深沉的大海,潺潺的小溪,都会引起我们的关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之朝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之四时,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富含灵性,蕴涵哲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世界和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仅应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美感和快乐,发掘自然带给我们的灵感和启示,更应该将这些美感、快乐、灵感、启示反映在我们的作文创作中,用以指导我们的人生。还以“美在其中”为例:花中四君子之梅、兰、竹、菊,四季常青之松柏、万年青、长春藤等等,皆可入我们的作文,平凡的不起眼的小花小草皆可成为描绘的对象,或表现他们的不惧严寒、欺霜傲雪的精神,给我们的感悟;或表现他们的执着、坚贞、不屈不挠的气节,给我们的启示;或表现他们平凡中见伟大的品质,给我们做出的榜样。总之,自然的一呼一吸、或荣或衰、时生时亡,“美感在其中,领悟在其中”。写好这类作文可以让我们学会观察自然、品味自然、热爱自然;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升华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灵魂。
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我们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全面繁荣时期,与此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空气、水源、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注重环境的治理,有的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组织用于治理环境。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环保话题的作文也应该是学生作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未来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还是以“难忘那失望的眼神”为例,这里的“眼神”就不一定要是人的眼神,它可以是拟人化的任何物体的“眼神”,比如可以写地球母亲“那失望的眼神”。地球母亲看见自己资源消耗殆尽、水土污染严重、风沙到处肆虐,身体受到摧残戕害,她失望痛苦,从而痛心疾呼,“请保护自然、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己”。
作文的目的是什么?韩愈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中概括“文者,贯道之器也”。[4]周敦颐在《通书·文词》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5]文章是用来传播道理的,中学生作文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更是为了提高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从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长大以后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由上可知,在作文教学中,让同学在题材范围内分类进行写作,不但可以让同学从容应对各种作文题目,还可以让同学积累知识,感受生活,丰富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同一个标题可以写多篇不同题材。比如2019年的中考作文,根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夫·居里)、“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这些材料,谈谈你对“乐”的理解。这篇作文可以写日常学习生活的事例,紧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谈谈自己对乐的感悟;可以写历史文化题材,比如写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最后总结自己对乐的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天下,完成自己的人生责任,‘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还可以写自然感悟,将自己当作黄土高原上的一颗小白杨,战胜贫瘠土地上的各种困难,获得成长、得到快乐,即艾夫·居里所说的,“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教会学生同一个题材能适用于多个不同的标题,如上述黄土高原上的一颗小白杨的成长经历,既可以用于关于“乐”的标题,又可以用于“在我们这个年龄”、“那段孤单的日子”等标题。此外,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注意,题材上的分类没有什么绝对的、明确的界线,有些题材,比如“乡村回忆”类的内容,既可以是日常生活类作文,又可以是传统文化类作文,还可以写成环境保护类作文。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把握好分寸,应以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为主,使学生敢于描绘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不能压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