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萍
(新疆理工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100)
2017 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提出强国必先强语,强语助力强国。语言能力是“智慧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具有经济功能与价值。2020 年9月25-26 日,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文化润疆,语言先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是党中央“文化润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基本元素和深厚底蕴。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全面提高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技能,可以为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在南疆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成为文化润疆、兴疆富民的可行路径和必要的战略选择。
南疆四地州①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在个别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老生代农牧民中语言障碍更为明显。国家通用语言作为南疆各民族交流的媒介,语言障碍成为少数民族群众信息获取、技能学习、生计转型的巨大阻碍。为了提高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率,提升南疆教育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让党的惠民富民政策能够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南疆农村地区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工程”、开办“农民夜校”,国家通用语言成为促进南疆农村地区脱贫的重要辅助手段,“语言红利”开始凸显,学好国语成为南疆各少数民族的心声,更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培养扶贫内生动力、防止返贫的关键。因此,在南疆这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比重大、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众多学者对语言共同体、国家通用语言的功能属性、宪制意涵战略意义、推广路径等内容有比较全面的研究。本文从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对南疆基层群众的经济效应、语言的社会治理功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用语言推广模式和政府响应机制四个方面来探讨相关文献。
一是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的经济效应。谢治菊(2020)提出普通话技能的提升有利于贫困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通过提高贫困群体的信息获取能力、生计转型能力及创业能力,从而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和可持续脱贫能力。王海兰等(2019)基于普通话能力与劳动收入内在关联的分析,认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国语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在就业市场的议价能力,普通话水平对劳动收入有明显的激励效应。已有文献说明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差异会造成劳动力的收入差别;何洋(2020)认为国家通用语言具有扶贫功能。语言技能的提升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生产领域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劳动力错配现象,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缩小农村地区性别的不平等和收入差距。
二是关于国家通用语言社会功能的研究。许多学者对国家通用语言的治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胡艳霞(2020)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是民族认同的载体和基石。田鹏(2013)认为语言具有人际沟通和国家认同的双重效能。张荷(2018)指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具有社会治理功能,对于社会核心价值引领,价值观重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李瑞华(2021)认为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具备可靠的政策保障与多元学习路径,增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与交融,增强了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对制度的信任,实现制度增能。
三是国家通用语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袁继富(2020)认为语言认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语言相通,才能情感共鸣。饶峻妮(2019)认为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通过国家通用语言语言文字的法制建设,维护好中华民族共同的根。贾媛(2020)提出了基于文化认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点,结合现实瓶颈因素,提出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有效性措施和制度保证。
四是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推广模式研究。刘文光(2018)认为要建立健全国家通用语言推广运行推广机制,构建相应的监督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来提高国家通用语言的应用能力。汪武芽(2019)基于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及学校层面多方联动、共同发力、综合施策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育人功能。房风文(2019)提出通过国家专项财政支持,建立中青年农牧民培训试点,以点带面,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影响周边数万人群积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学好国语成为南疆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心声,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培养扶贫内生动力、防止返贫的关键。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的经济社会效应在南疆农村地区已得到充分验证。本文基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四维分析框架,探讨在南疆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战略价值。
党中央治疆方略中明确提出“文化润疆”,体现了国家对新疆各族群众的关怀,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呼唤。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落实党中央“文化润疆”战略的重要举措。语言文字的首要特性是交际性,只要语言通,才能民心通。新疆各族群众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才能提高交流学习能力、工作创业能力。国家通用语言是南疆基层群众进行交流学习的重要媒介,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提高国语普及率可以避免交流障碍和信息不畅现象,通过各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实现民心相通和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提供深厚底蕴。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压力空前加大,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能力是“智慧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具有经济功能和经济价值。南疆四地州的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程度较低,语言障碍成为少数民族群众信息获取、技能学习的巨大障碍,在沟通交流、劳动力流动、获取和识别信息能力、互联网创业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政府越来越重视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然而,较低的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程度成为制约南疆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提升的巨大障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人,国家扶贫的目的是由“输血”功能转化为“造血”功能,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南疆基层群众的人力资本,尝试从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援疆工作的扎实推进,由于语言作为一种传导信号,可能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民生改善。
南疆基层群众学好国语才能更好解读国家的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便于提高南疆基层群众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的社会治理功能和法制功能。国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在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推广”与“民生改善”间的良性耦合关系,迎合文化润疆的现实需求。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推广与收入增长的关系探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成为“文化润疆”的关键一环,南疆少数民族语言能力的提升,便于吸收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文化的根基。
国家通用语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性,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语言具有社会治理功能,国家法律法规的颁布、执行、实施与宣传等环节离不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支撑,南疆基层群众国语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公民意识、法制意识的提高,只有懂法才能守法和普法。同时,形成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推广语境,便于语言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语言通”才能“民心通”,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更是民心工程和惠民工程,民族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是“文化润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立足点、方向标和突破口。
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的政策响应机制,形成政策主导者-政府与个体的良性互动。对于政策效能的发挥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尝试分析南疆基层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响应机制,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析语言扶贫政策响应机理,对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绩效进行评价,探索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的多重路径。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在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是我们获取外部信息的关键环节。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南疆群众的教育问题,在南疆地区推行“十四年”免费义务教育,政府积极引导南疆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层群众,学好国语、讲好国语、用好国语。政府的“外部引导”成效显著,南疆地区各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明显提升。学习好国语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促使南疆基层群众自发的学习国语,由政府的“外部引导”向群众的“内部自觉”转变,讲好国语、学好国语已经转化为南疆基层群众的行为自觉。
良好的语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环节,随着对口援疆等一系列惠民、富民、安民政策的实施,南疆地区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适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国语水平普遍较高,而家庭中的中老年成员,由于学习能力退化、时间精力有限、交流对象限制等原因,导致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时候面临的障碍比较大。因此,通过“大手拉小手”活动,国语水平高的适龄儿童,可以在日常交流中主动向家庭成员讲授国语,形成学习国语的良好语境。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南疆基层地区,青少年儿童的国语水平普遍较高,能够轻松自由地和其他各民族群众进行正常交流、学习,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但是,老龄化群众面临着边缘化的风险。营造家庭空间的国语推广语境是在南疆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有效路径之一。
政府设立“扫盲夜校”专项资金,成立国家通用语言宣讲队伍,抽到教育系统的优秀教师,定期对南疆地区的基层农村、社区、连队开展义务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扫盲夜校”为南疆基层农牧民提供免费的国语培训,提高国语技能;开办“农民夜校”为想学国语的农牧民提供学习的平台,利用农闲和业余时间为他们讲授国语,随着农户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社会网络成为政府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短板的有机补充。中国农村作为由血缘、地缘及亲缘组成的“人情社会”,亲戚、朋友等社会群体成为农户获取农业技术信息最便捷、最有效的渠道之一,特别是中老年农户,对于新技术、新观念较为排斥,更为喜欢较为传统保守的信息交流渠道。因此,社会网络作为农户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农户可以通过“干中学”和“社会学习”,通过发挥农村社会网络效应,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效果。
在南疆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我国历来重视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力、语言权力、就业权力、文化权力和民族宗教自由。政府要建立推广国语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国语人人说”的良好局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学校、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分析南疆农村地区语言扶贫的示范效应、示范带动裂变机制、赋能增效机制,形成南疆基层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响应机制。通过政策手段设立普通话推广专项资金,在普通话学习材料和配套师资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便于南疆基层群众消化吸收,建立政策激励机制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模式的优化。
注释
① 南疆四地州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