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芬
(建水县面甸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红河 654316)
建水县“十四五”期间计划打造以曲江河、泸江河、龙岔河流域为核心的6600hm2高端稻谷基地,面甸镇是建水县14个乡镇之一,其水稻常年种植面积730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1%。为提升面甸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须利用绿色防控的理念和技术来推动完善的防控体系建设。而传统的防治措施已无法达到打造高端稻谷基地的技术要求。频繁、过量的使用农药、不合理地破坏稻田等给生态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为了确保水稻的生产安全,须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大力推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机融合,探素病虫防控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扩大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面,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减少病虫为害、农药用量和环境污染,保障粮食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面甸镇位于建水县东部,海拔1600—1260m,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643mm,无霜期327天,属南亚热带气候。境内水源丰富,泸江河自西向东流过。面甸镇以水稻、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生产为主,水稻常年种植面积730hm2。面甸镇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每年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600hm2,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绿色防控技术理念是2006年在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中被提出来的,主要是围绕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进行讨论,该理论是一种综合性较强、具有环保价值的防控措施,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要求与技术相结合,打造出新的、安全性较高的技术,以满足当前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要求,并且更好的改善了当前的农业生态条件和环境,减少农民对于农药的依赖性,增加了水稻的收成,提升了其产出的质量。
2.1.1 选用良种
因地制宜选用对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抗性较好的水稻品种,如:野香优2998、宜香优2115、乐优891、野香优9901、宜优673等,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1.2 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地埂等杂草,及时实施耕沤冶螟,减少病菌侵染源及虫卵。进行种子处理,预防水稻种苗病虫害。
2.1.3 合理轮作
采用轮作换茬、水旱轮作(水稻-洋葱)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2.1.4 精耕细作
适时播种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测土配方施肥,平衡营养供应,增强长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
普及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稻鸭共育等防治措施,建立核心示范区。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治虫,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利用细菌、病毒、植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水稻病虫害。如:苏云金芽孢杆菌、井冈霉素、春雷霉素、三环唑、杀螟单、噻虫嗪、噻嗪酮等防治水稻病虫害。
每3.3hm2稻田安装一台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成虫,降低害虫在田间产卵繁殖危害基数;性诱剂诱杀害虫,每667m2挂3个信息素诱捕器,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化合物,引诱雄虫至诱捕器予以杀死,从而阻止其交配,最终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采用轮换、交替、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且在种植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优化农药,对水稻的成长过程做好记录、不断检测,确保水稻的抗药性、配套设施能够合理化、有效化。当然在使用农药时,也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农户能够正确的使用农药、规范使用步骤,一方面确保农药的使用间隔期合理、安全,另一方面确保农药的药性达标,从而消除农药对于水稻的负面作用,提升水稻的产值、产量。
2.5.1 选好示范基地
根据面甸镇水稻种植布局,在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好、辐射带动效应强、集中连片、绿色防控有较好基础的水稻种植区建立示范基地。2021年在大田山新寨村建立示范基地33.3hm2,在闫把寺村桥头、上围建立示范基地13.3hm2,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2.5.2 抓好培训指导
在示范区抓好2次针对种植户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培训,2021年在示范区举办培训2场、培训200人次。在各项技术实施的关键时间,深入示范基地现场指导,推广专业化防控措施,普及“性诱、灯诱”、农药安全使用等绿色防控技术。
2.5.3 规范操作实施
按照各项技术的具体要求,遵守农药药械安全使用规定,规范安装、科学管护杀虫灯和诱捕器,安全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科学操作和维护施药器械。
水稻病虫害防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种植户、基层农技人员具有丰富的管护经验,深入了解病虫害,将防控工作牢记于心。丰富的种植经验主要体现在对于水稻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喜好等方面的了解,还要具备创新精神,为提升水稻的品质、产量大胆的探索,突破现有的种植技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保障水稻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利用经验做出预判,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水稻病虫侵染危害。但在防控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前期的工作没有全面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质量。
化学防治对于病虫害的防控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喷撒化学农药虽然能控制住病虫为害,但是对水稻的种植环境非常不利,且对周围的动物有害,长期且不规范使用会对人类的身体、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特别是农民在接受农药培训较少,对农药的认识不够深刻时,大剂量或频繁使用农药,不仅会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和成本、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导致病虫害的加重,得不偿失。
对于绿色防控而言,防控经费、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知及重视程度、相应的物资价格及其招标采购等都是限制工作完成情况的因素,因此为了打开市场,让更多的人接受当下的绿色防控技术,需要水稻种植项目的资金能够及时的落实到位,避免采购过程中的短缺问题,除此之外,在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工作上,应当加大力度,提升领导者、种植人员的认知,加强其对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灵活的方式推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大众能够更好的认可、接受。当然对目前的种植现状而言,面积不够集中、机械设备落后等,都会导致绿色防控技术难以开展。
无公害的栽培技术主要是同构水稻本身的情况,结合其所种植的环境等进行统一化管理,通过科学的配套措施、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确保水稻能够健康的生产。
选用良种、种子消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大面积的培育,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做到清洁育苗。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重要的两种方式,其中包括四种类型。其一是在水稻分蘖期放养鸭子,控制好区域类的鸭子数量,保障水稻的有效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影响。注意要在水稻抽穗之前将鸭子召回,确保水稻的产量。其二是在水稻种植的周边布置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降低虫口基数,通过性诱剂进行消杀,使其能够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确保生态的平衡发展,促进水稻的自然调节;其三是通过病虫害的天敌进行克制,引进一些对稻田有利的益虫,如青蛙、蜘蛛、蝽、螟蛉绒茧蜂等防虫类动物,有效地防治稻飞虱等,促使稻田里的害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维持生态均衡;第四种是通过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这类农药对水稻无污染,残留较少,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须在低龄幼虫期或发病始期用药,不能随意混配化学农药,或需现混现用,如:Bt乳剂、春雷霉素等。
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借助当下互联网、自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防控的优势,提升种植户对其的接受程度,使得农产品在种植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绿色优质高效的保障。
水稻病虫害防控中倡导绿色为主,确保病虫害防控技术得到全面推广,种植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实际生产中发现病虫害时应当第一时间根据水稻的长势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农民的财产损失,确保水稻稳产、优质。目前而言,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应加大项目经费的投入,根据实际情况改进,确保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