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农民群体的影响研究

2022-03-16 12:07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媒介群体农民

孙 雪

(甘肃政法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农村问题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上定要解决的问题,《史记》有言:“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发展,在今天信息技术逐渐走下政府和企业的使用神坛,走入“寻常百姓家”,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新的社会架构。在这个过程中,曾经被认为是新媒体的“边缘人物”——农民,也开始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去创造自我价值,发挥个人能力。信息技术作为农民群体的新助手、好助手,在农村各业兴旺发展、农民经济有力推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 作为内容载体的信息技术与农民生活

作为内容载体的媒介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信息的传递,无论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还是农林牧渔劳动人员都可以在互联网的使用中打破自己的现有视野,在网络中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获取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利用媒介去制作属于自己的传播内容,丰富自我生活;同时这种双向的传递也帮助农民群体建立起自己的社群关系和社交网络,在趋于稳定的社交网络之中,他们也在创造着更多的自我价值和经济可能。

1.1 利用信息技术了解社会创造价值

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四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城乡数字鸿沟显著缩小,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为24.1%。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在逐年上涨,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体有机会去使用互联网;同时随着农民群体的教育程度增高、空闲时间增多,许多农民群体开始主动利用媒体进行直播、视频拍摄等一些内容的创造活动。在农村,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视频软件老少皆知,简单的拍摄手法和低门槛的审核办法让农民群体们可以随时拿起手机,记录自己的生活。也正是他们这种朴实无华、娱乐自我、娱乐大众的创造力,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2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社群关系寻找可能

新媒体在使用中不仅发挥着即时交流工具的作用,同时也帮助农民群体维系着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会关系网络帮助农民群体更好更快地进行文化融入、行为融入、经济融入。在农民群体利用新媒体去了解、学习外部信息时就进行着文化融入,视频、文字等都将社会现存的各种形态和发展展现给足不出户或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民群体,他们在信息的主动融入中也被赋予着新的想法、新的文化,这些思想也在现实生活中促使他们去行动、去实践;同时在中国,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发生在由网络构成的社会关系中,越来越多的经济交易开始转向网络,这就为闲置在家、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可能,社交媒体的容易操作和容易管理,许多农村青年开始利用社交媒体做起了微商,赚些外快贴补家用。

2 作为讯息本身的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告诉我们:人类正是因为某种信息技术才可能接触、了解、从事与之相关的传播活动和其他的社会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创造各种可能。因此媒介传播带来的最大价值并不是传播的具体内容,而是传播工具的发展和应用给这个时代带来的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不同的社会后果。在《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2020)》发布会上,喻国明教授在《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传播场域中寻求有效的发展》的演讲中提到:“媒介不仅是一种信息载体,也是一种组织体系和文化体系。一种新媒介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信息生产方式的革新,也意味着围绕它的某种组织性和结构性的变动。”新媒体及信息技术并不是简单地帮助农民群体了解外部世界,提供娱乐方式和扩宽经济收益渠道,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媒介、一个体系、一种理论正在重新构造着三农的各个领域。

2.1 一种媒介:开创新领域 助力新销售

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在三农最为突出的应用与贡献就在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不仅在农村数字经济的占比中逐年加重,同时它的表现形式在其中也最为活跃、发展潜力也最为巨大。在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联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2083个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0961.6亿元,同比增长23.5%。在农村,电子商务正在快速发展并迸发出巨大活力,它带给了农村产品销售、出产一条新的道路。在从前电子商务借助传统的电商平台只能进行简单的网络宣传来出售农产品,而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领头羊的今天,有更多的现代电商平台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做好了有力载体,如京东、拼多多都设有专门的农产品销售页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5月24日,就拼多多一个直播平台的相关助农专区和活动的成交单就高达1.4亿单,该平台累计卖出农副产品总计超过8.5亿斤,帮扶农户超过35万户,覆盖全国20多个省及自治区,推动近100个特色农产区产品加速对接6.28亿消费者。电子商务正在以一种新的媒介促成农产品销售的新局面,从前的农民利用叫卖、摆摊将自己手中的农产品卖出去,或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一些超市等,但如今利用一部手机、一家物流就可以将“秋收万颗粒”换成真金白银,同时农村电子商务需要系统性的产业链,其中物流、仓储、服务等环节必不可少,许多农村地区以家庭为单位,将一家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生成农业种植、包装、电商售卖、售后服务的产业链,极大地解决农村无业人员和青年的就业情况,信息化的销售方式正在开创新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

2.2 一种体系:调动可用资源 创新农业体系

2021年1月博主李子柒在YouTube上发布了《萝卜的一生》,讲述了中国泡菜的做法,此视频发布后引起了许多韩国网友的愤怒,认为泡菜属于韩国人私有,李子柒的视频有辱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但实际上中国的泡菜文化也是十分悠久。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韩国80%的进口白菜来自于中国的一个小镇——山东省仁兆镇,从2005年开始该镇就开始向韩国出口泡菜,在此期间仁兆镇的镇民们创造了一种“种全国,买全国,卖全球”的农业发展方式,从全国各地进货做成泡菜再出口到全世界,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即时通讯形成一条庞大的白菜网络,在这条网络中可以快速了解到国外市场的菜市动向、天气状况,了解到国内相同菜种的种植面积、收成数量。2018年韩国因天气原因出现泡菜危机,白菜价格一路高升,而中国张家口白菜滞销,仁兆镇就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张家口的菜农出货,仁兆镇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会长吕仁智说:“我们不是单纯种菜,而是在种大数据。”

中国首个现代农业大数据实验基地于2019年11月成立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在该实验基地中农民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培育农产品,农民和相关专家在基地中建立了集采集、宣传、物联网、数据库等一体的大数据系统,该系统从种子播种之前,就土壤的湿度温度、环境的光照强度等为农民们预测哪些产品适合种植,在播种之后,提供农产品所需的空气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信息,在农产品种植期间,该系统还可以利用智能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提醒农民预防天灾虫害,同时可以实现及时联系专家在线指导等功能。在实验基地中设有提供各类信息的电子监测大屏,大屏信息也可以连接菜农们的手机,在手机上可看到棚内每个时间节点的视频画面,同时也可以查询菜品的相关数据,集各种有利于产品成长的数据帮助菜品生产,也极大地程度上提升了菜品的产量和卖相,同时也减轻了农民、工人的工作量。

大数据种菜利用数字技术和媒介信息让农民群体在种植农产品的时更快捷、方便的了解产品所需的生长环境、种植时长,同时也让他们不再担心菜品滞销的问题,大数据带给农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方便快捷,而是创新了农产品种植、销售的新体系。

2.3 一种理论:助力三农经济 推动三农发展

从上文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作为媒介本身去帮助农产品开阔销售途径的数字媒体,还是作为辅助方式创新农业生产种植体系的信息技术,都在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着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高效便捷的大数据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领域、新方法、新能源,在现代的中国乡镇中,三农发展的必然趋势便是数字化、信息化。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持续性推进,信息技术正在以一种理论的方式推动三农生产领域的创新成长,无论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关键点上,信息技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技术也在激活县域乡镇消费市场、重塑农村产业结构模式,以及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一种助力农村发展的政策和理论,党和国家一直从顶层设计和实践方面,大力支持互联网+农村模式的发展,从2014年至今国家先后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家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完善和调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鼓励传统农村建立以电商业务为基础和出发点的贸易中心和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配送服务,完善电商产业链;大力推动明星带货等电商销售模式,为贫困区、滞销区的农产品提供销售频道、直播空间等;成立现代农业大数据试验基地,给农民提供专业的专家、学习课程,实现大数据种菜;利用媒介组织宣传农家乐、风景区,发展农村本地旅游业。

正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许多乡镇形成了当地独树一帜的特色产业集群,做到了乡村振兴的第一步。2020年是脱贫攻坚站的收官之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脱贫攻坚这一艰苦的长期斗争中,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四川省锦江区,当地政府携手涉藏州县县域内的其他乡镇帮助贫困村共同建成智能蔬菜大棚,实施教育、医疗等各类帮扶项目,打造了四川省涉藏社地区第一个社会帮扶贫困村产业园。脱贫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和社会的补助和捐赠,更要“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从农民真正关心的、分离不开的土地中去想办法,利用现有的技术去帮助他们重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劳动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拔掉穷根子”。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我国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新快捷、绿色环保的农村信息市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农村信息市场体系之中,从种植、生产到销售、配送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将在中国大量的乡镇中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手段。

3 数字鸿沟的一角——农民群体难逾信息门槛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学者本杰明·康佩恩提出数字鸿沟的概念: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社会上的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存在鸿沟。数字鸿沟可以理解为一些人能够有机会使用新技术,而一些人则相反,即使在技术覆盖整个群体的状况中,还是有一些人不具备技术使用的知识与能力,不会去主动使用。针对数字鸿沟的表现,利用荷兰学者梵·迪克的分析,将数字鸿沟分为“接入沟”和“使用沟”。

3.1 接入鸿沟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地理因素等多重因素导致在发展信息技术方面相对落后,许多农民群体并没有及时的享受到数字红利,也就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更多可能。2020年3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其中明确《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要全面完成并巩固提升,该计划要求全面推进我国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设,提升4G和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同时对于农村信息技术使用产业,要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消费扶贫线上线下相结合,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我国正在以信息全面覆盖的态度和速度弥合农民群体面对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数字鸿沟。

3.2 使用鸿沟

即使跨越第一道分界线,步入到“使用鸿沟”的范畴,对于农民群体来说,如何实际操作互联网及其应用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对于农民群体来说,接触互联网的阵地是在一些初级应用上,但当数字使用进入深水区,当信息技术趋于助农方面时,不少农民群体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显得无所适从、迷茫和无助。

在农村电商的使用和运营中,农民群体最开始使用的往往是依赖群众的同情来卖货;在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产品生产时,农民群体没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掌握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使用;在面对手机直播带来的信息红利、名人效应时,农民群体找不到精髓、争先模仿,最后只会形成集体扮丑的“网红村”;在面对网络中的诈骗信息时,没有辨别能力的农民群体也会成为被割的“韭菜”。

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我国的农民群体还是有许多的不足和差距,加快推出贴近农民群体刚需的场景应用,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制定更加有温度有保障的政策;同时提高农民群体的数字媒介素养,将有效帮助农民群体跨越使用障碍。可以通过基层组织开展农民群体信息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水平的人群,制定专项方案,培养提升农民群体基础性的媒介素养,激发农民群体对新媒介产品的使用欲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农民群体参与网络社群,帮助他们使用网络体验快捷便利生活的乐趣,其次就信息助农开展相应的学习班,通过对电商技术、智能信息大数据管理农产的学习,让农民群体掌握信息技术致富的方法,做到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4 结语

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下,数字技术不再是不可捉摸的天书,而是逐渐成为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全域帮扶机制,农民群体开始利用新媒体、新媒介为自己的生活添彩助力,为农业发展开创了新思路、新发展。虽有部分农村地区信息技术设备并不完备,农民群体无使用意识和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正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之下克服数字鸿沟的障碍,最大化地实现全国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猜你喜欢
媒介群体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