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丰安,卢 艺
(1.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重庆 400020;2.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农民创业的环境日趋优化。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号召,旨在通过政府引导、支持改革,形成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我国发展格局转型。体制的改革创新在相当程度上释放了国家多元主体创业的活力,在全国上下引起热烈的创业反响。“双创”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广袤的乡镇百业兴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动能。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该《意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进入新时代以后,党和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为了切实解决关系国家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对我国乡村发展态势做出科学研判,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国家的这一重要战略决策,将乡村振兴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目标和未来农村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要实现乡村振兴,返乡劳动力是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仅熟悉农村,具有浓厚的农村情结,更具备城市现代产业部门的先进工作经验,而在这一重大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以返乡农民工为代表的新人口红利从城市向农村流动。本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两个方面进行联动的逻辑前提进行分析,探索现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机制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实现二者联动的具体优化路径,以期为新时代促进农民工返乡高效创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国家繁荣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只有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围绕着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困境以及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专家们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宏观因素方面,现有的文献主要围绕着经济、国家政策等角度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进行阐释。朱明芬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民越容易创业;[1]朱红根,康兰媛认为“政策支持能减少农民创业的交易成本,降低创业风险,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意愿。”[2]
微观因素方面,学者们研究发现农民工年龄,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总收入等对其返乡创业产生显著影响,陈昭玖等从人力资本角度指出人力资本要素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3]钟王黎,郭红东认为“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与农民创业意愿呈负相关。”[4]另外,石智雷等[5]、石丹淅等[6]还从共产主义信仰、生产积极性和务工经历对农民工返乡意愿进行分析。
黄迈等指出农民工资金匮乏问题是其返乡创业的最大问题之一,部分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融资中还面临一些瓶颈性制约因素。[7]胡俊波认为政策的宣传、落实都存在问题,创业者对政策相当陌生且利用政策的难度较高。[8]胡雯从客观环境和主体禀赋制约两个方面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困境,认为基础设施落后与创业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以及农民工受自身受教育程度、农村地区人才和技术缺乏等条件的制约都使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一定困难。[9]张秀娥,郭宇红认为“受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产业集群化程度低和国家政策信息不对称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仍旧缓慢,步履艰难。”[10]刘志阳,李斌基于“千村调查”的证据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目前主要存在资金支持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经营环境严峻等问题。[11]王轶,熊文认为“吸引优秀劳动力返乡创业,主要存在资金支持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经营环境严峻等问题。[12]
刘合光认为村民、村干部以及其他参与者作为我国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有功用,加快输出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13]林亦平,魏艾认为“城归”人口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14]凌慧敏,徐晓林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使返乡农民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并通过多种途径补齐乡村人才短板。[15]梁栋,吴存玉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诸内涵——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等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可成为未来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依赖主体。”[16]
目前学术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围绕着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后对乡村振兴产生的单向度效应,也有小部分的研究聚焦于乡村振兴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反馈机制,形成了高度模式化和规范化的研究思路,研究视角也相当聚焦。而当前对于上述两个方面互动关系的研究是少之又少,但只考虑单一因素的作用有损于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在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国家战略布局下,本文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两个因素,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与乡村振兴怎样进行联动以及现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进行深入探析。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在十九大上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新时代我们“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7]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依赖单一主体完成,必须需要凝聚多元社会力量[18],那么那些熟悉农村,具有浓厚的农村情结,具备城市现代产业部门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经营理念的返乡农民工必然成为重要主体,他们常年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在脱离传统农业劳作之后,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在多年扎根城市的生活中各方面取得全面发展,虽然离开乡村多年,但人走了,“乡愁”没走,他们依然还有房屋、土地等保留在农村,亲人这些血缘亲情依然是他们与农村剪不断的纽带。相当数量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十分注重“落叶归根”,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刻与其实现了有机地融合。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国家着力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通过大力出台各项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工等主体返乡创业。例如通过改善金融服务,努力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困难,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对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员实施精准培训,实现让有返乡创业意愿和培训学习意向的返乡创业主体都能接受培训,返乡创业者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由返乡创业意愿向返乡创业实践的转型。不仅如此,国家还建立起返乡下乡人员信息库,使培训项目更加高效精准。通过扩大财政支持,要求各基层政府将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鼓励支持各类创业创新实训基地的建立。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方面,针对在城市务工无法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给予返乡创业人员各项社会保障,返乡创业人员的子女可在创业地接受义务教育,对返乡创业创新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国家在返乡创业人员的财政支持力度、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以此来鼓励优秀农民工返乡,到广袤的农村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依托他们对乡村这“一方水土”资源的熟悉,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村“草根经济”,带动农村创业创新风潮,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文化和旅游等产业,推动农村产业全面升级,实现乡村振兴。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也有部分农民工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由城市向农村回流,这是我国城乡流动人口迁移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1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契合时代发展背景,二者相互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为外出劳动者营造了返乡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得返乡创业的劳动者的多元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在新时代背景下,这是解决和处理我国“三农”问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策略。首先,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寻求自身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属于社会创业的范畴,他们可以通过返乡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就业,其对于我国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甚至实现农村精准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次,农民工在从传统农业到非农单位就业的过程中,吸收了新的观点、理念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视野变得开阔,思维也更活跃,逐渐形成一套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价值体系。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呈现现代化的趋向,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和传统思想观念得到促进转变。另外,农民工通过返乡创业,将先进科学技术在农村进行高效高质的运用,对于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尤其对于我国一些经济欠繁荣,城市发展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劳动者将其在城市务工所学的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企业经营理念等在返乡创业时带回农村,对于当地社会发展、经济的增长将会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对于缩小我国中西部城市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为促进广大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开拓了新的途径。在外劳动者通过返乡创业的形式,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就业岗位也大幅度增扩,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充分吸收,农村内部劳动力的就业活力被充分调动,这在农村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对农村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以及公共设施服务的建设发展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不仅如此,返乡农民工在满足高端化、个性化、多样化农产品消费需求等方面也贡献了力量,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提高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积极性,鼓励更多人返乡创业,才能不断释放创新创业的政策效能和市场活力,也只有继续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为实现乡村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民工作为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必然作为一个活跃主体参与农村发展和建设,他们在处理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建设、文化保护传承以及经济发展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在连接市场与政府、农民等组织方面发挥强有力的影响和作用。这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谋而合,呈现内在的统一,对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联动能够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建设。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全面升级,返乡农民工也由于多年在城市生活,城市中先进的管理理念、法治理念、责任意识、维权意识、契约观念等在其身上留下烙印,可以在返乡创业创新的过程中传播农村现代文明,进一步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管理民主化,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与农村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乡村社会建设、社会保障、乡村经济等协同发展。总而言之,返乡创业者与乡村振兴呈现微观协同,返乡创业者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其中介作用,将市场与企业、市场与农民、市场与其他社会组织直接进行有效连接,最终推动返乡创业人员与当地农民之间形成多种形式稳定的合法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让大部分村民共享农村发展。
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重重困难。这些困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够,二是创业资金匮乏,三是创业能力不足,四是缺乏良好创业环境。
鼓励、示范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这对于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将会起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加快农村产业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将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为了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党和国家都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性政策。就国家层面而言,主要包括国务院办公厅、财政资源部、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委协同出台的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在总体要求、指导思想、政策措施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而地方政府则具体负责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遵循各地的具体要求和地域差异在遵照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下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但目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信息知晓率偏低,这源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多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具备返乡创业应有的素质,例如一些返乡创业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绝大多数,虽然在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有过工作和生活经历,但在能力和水平上还远远不够,这导致返乡农民工在接收、理解各项扶持政策信息时受到阻碍。另外,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层面来讲,一些地方出现政策宣传不到位的现象,这对于文化程度本身就不高的返乡创业者来讲更是一个问题,例如农民工大多数在返乡创业时资金并不宽裕,各项贷款融资的优惠政策能够帮助其解决资金困难,扩大投资规模等问题。但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无法接收有效信息,常常导致他们在创业中因为融资困难等问题错失创业良机,个别创业者甚至因为无法解决创业面临的重重资金难题出现投资创业举步维艰或破产的现象。除此之外,就我国农村地区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限制而言,我国一部分农村地区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交通闭塞、通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还未完全得到解决,这也导致了返乡创业的劳动者在获取创业、就业信息时的渠道和途径十分有限。因此,就返乡劳动者对我国创业扶持政策的知悉情况而言,潜在的创业者以及已经开始创业行动的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农村客观环境因素等方面的限制,总体上对于创业扶持政策的知晓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地通过政策来获取各种扶持。
农民工返乡创业普遍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良好的金融支持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会明显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也就是说,农民工返乡创业倾向与创业是否有政策的支持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金融支持政策对于农民工是否有底气返乡创业和其创业成功与否都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的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虽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金,在城市现代产业部门的工作中也吸收了现代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返乡创业的条件。但是农民工自身具备返乡创业条件只是一方面,社会大环境的驱动也非常重要。近几年虽然国家和政府已经足够重视,并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支持政策来加大对农民工返乡的吸引力,但是,也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创业支持政策很难做到因地制宜,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需求。各级政府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明显不健全,从财政支持力度来看,目前多数地区还没有出台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金融优惠政策,但返乡创业者资金困难的问题又十分突出,这不利于调动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积极性,返乡创业的吸引力被削弱。从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易程度来讲,虽然大部分地区都出台了一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政策,但由于限定条件非常多,要求也非常高,就连普通创业企业都难以达到商业贷款的申请门槛,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创业企业更是被排除在外。另外,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投资规模都比较小,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居多,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也难以享受国家的金融扶持政策。除了融资本身存在困难的问题,农村地区市场和金融类机构的供需对接也存在效率不高,如办理贷款审批手续繁杂、缺乏完善的服务意识等,这些因素均会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带来严重的影响。
返乡创业者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比较多见。从国家统计局2020年4月发布的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数据分析统计来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占比非常小,绝大部分农民工的学历较低,文化程度大多是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理论水平不高,知识体系不完善,容易由于自身在市场调查、成本核算、营销策略或现代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导致对风险的管控不到位,最终出现其创办的企业难以为继甚至破产的结局。其次,其他方面的能力仍然缺乏。例如人际沟通能力、市场风险预测能力、企业营销管理能力等。例如,返乡创业者在与投资者、消费者的对接与沟通时,无法运用商业思维提供产品、服务等信息,在沟通技巧和手段上容易表现出明显不足。另外,返乡创业人员还在返乡创业时表现出创业思维不够活跃的现象,具有创业思维的人能够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资源完成市场需求的挖掘,而返乡农民工受各种条件的局限和影响,相对缺乏创新思维。最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创业经验上也比较缺乏,返乡创业农民工面对市场许多无法预测的风险,面对复杂多变的创业形势时更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状态,再加上自身知识结构层面的不足和创业经验的匮乏,更是削弱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底气和信心。另外,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项目呈现出创新性不强,较为单一和同质化的特点,一般多集中于种植、养殖类创业项目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农村的创业环境相较于城市存在明显劣势,其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生产经营环境等诸多方面。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一直存在垃圾处理不当、污水乱排放、网络通信设施和交通网欠完善等的问题,一些农村还存在着无法使用自来水的问题,无法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对其返乡创业造成不利影响。轻则加大创业资金压力,增加创业成本,降低利润,重则直接关系到创业成功与否。此外,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也存在着生产经营环境差的问题,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农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农村治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创业过程中强买强卖的状况也时有发生,有关社会治理主体存在乱收费、乱罚款的情况。农民工返回家乡以后,在熟人社会创业,大多重视人情,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客户拖欠货款问题,而农民工自身也可能常常因为情面而无法开口索要货款,久而久之,拖欠货款越积越多,导致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周转发生困难,进而大大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最后,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人员聘用上存在困难,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农村对高等教育人才并不具备吸引力,即便是在农村相较于城市能够取得更高的劳动报酬,农村依然留不住人才,这也使得企业内部结构稳定性受到影响,对企业后续发展不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判断,标志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在农村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为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基层政府及其职能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主动作为,整合多方面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创业政策宣传氛围,扩大宣传效果,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形式不能单一、死板,要及时丰富和创新。各宣传主体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宣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政策宣传,例如可以设置政策宣传咨询点。每个村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面向群众配备专门人员现场宣传,分发宣传材料、提供现场政策咨询、现场答疑解惑或者通过上门走访,入户宣传的形式直接向群众发放创业扶持宣传手册等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知晓率。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也要善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资源,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各村微信群、街道干部微信群等及时对就业服务、农业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进行宣传,让返乡创业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各项优惠政策。针对我国农村创业环境较差,通信、交通等基础设备较为落后的问题,政府应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备工作,促进城乡信息传播一体化,以此来畅通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接收渠道。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是其提升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发展重要途径,更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为社会创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特别是农村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大趋势而言,国家和地方应该保持积极鼓励、示范和引导态度,将各项优惠政策用活、用好。各级基层政府、社会组织等要将各项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有效落到实处,坚定返乡创业者信心,创业政策真正“落地”不仅可以为创业者提供积极的支持,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更多的农民工返回家乡创新创业。国家和政府可以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出台具体的、科学合理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吸引力。对于一些资金困难的返乡创业者,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多维度帮助其解决问题,要先鼓励、引导、扶持企业“做起来”,在金融服务方面给予一定支持,例如村镇银行、信用社等农村地区的金融类机构可以积极地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将农村自主创业的农民工纳入支持贷款服务的范畴。同时针对贷款门槛高的问题,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作为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可以从其信用卡业务等方面入手来帮助部分农民工缓解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压力问题。除此之外,可以据本区域具体情况的不同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时给予一定期限的税费减免,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更加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对有一定资本积累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方案,鼓励有一定资金积累的农民工参与当地的民生工程和小城镇建设,例如可以利用国家加大力度发展农村流通业的机遇,鼓励一些资金积累雄厚的农民填补农村物流体系空缺,在农村地区开办物流站,鼓励一些资本薄弱的农民开办小型物流配送点等。不论是各级地方政府层面还是农民工个体层面,都要抓住国家各项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机遇,不断拓宽和创新融资方式,寻求就业创业途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农民工返乡意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与农民的数量和素质呈正相关。[20]为了使农民工返乡创业释放出更大的吸引力,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创业素质。针对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不够,接收就业信息受到阻碍的问题,基层政府、村委会、其他社会组织等应该加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培训。返乡创业的劳动者虽然有在城市务工的经历,且大都具备勤奋努力、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加上之前在从传统农业到非农单位就业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活跃视野更加开阔,技术和管理理念等都在进城务工期间得到提高,但这与返乡创业所需具备的条件还相差甚远,他们文化程度偏低,学习和创新能力不够高,缺乏专业的市场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展开创业培训工作能够使大多数返乡创业人员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学习,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此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基层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并及时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纳入公共服务范围。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助力农民工安心经营、开拓市场。一方面,农民工可以通过培训加强其职业技能素养,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加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有效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通过培训可以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协调沟通能力,使其更加及时有效地解决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除此之外,通过创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拓展农民工的商业思维,从而达到增加经营收益,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当然,在创业技能培训的方式上,各培训主体应与时俱进,及时创新,激发返乡农民工参与创业培训的兴趣,可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开设专项的培训,突出培育“创业种子”,进一步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提高创业成功率。
要在农村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要重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得到完善。除了要健全农村交通网、网络通信设备、水利建设、垃圾处理等,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要同时推进。只有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压力,降低农民工创业投资成本。另一方面,更要优化农村创业环境。健全的基础设施作为“硬件”设施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必需,良好的创业环境更是潜移默化驱动农村发展的“软实力”,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家层面要制定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地方政府要将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对有关工作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最大程度避免乱收费、乱罚款等不当行为的发生。针对农村地区治安方面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也要遵循中央出台的各项相关政策,做好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并依法对不法行为进行整治。针对一些地痞流氓、村霸、黑恶势力,各地首先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通过普法教育帮助农民知法、守法、用法,当地公安机关也要严格执法,保护农民个人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只有这样将农村基层“硬件”设施和社会创业大环境“软实力”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才能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加稳定、更加安全的创业环境。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民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农民工从广袤的农村进入城市,在参与我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农村劳动力脱离传统农业到城市现代产业部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农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加速了改革开放进程,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转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方式,更有效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城市的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农民工现在已然成为一种符号,与我国城市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从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到具体市场主体的需求均显露出对“三农”问题解决的迫切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向现代化转型以及国家“双创”战略深入推进,全国各地均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的热潮。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政策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更是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乡村振兴不能仅仅依靠发展某一单一社会要素,必须始终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序推进。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亿万农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更对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农村社会治理格局,解决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