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兵(甘肃省成县陕西师范大学成州中学 742500)
陶行知先生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要以“德育为本”,学校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他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中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精品佳作,能给学生带来思想和心灵上的启迪,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并适当进行补充和拓展,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双提升,使学生成长为国家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材。
若学生的三观出现问题,那么呈现在学生眼中的世界就会发生扭曲、变形,世界就不再美好。反之,若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三观,那么,呈现在学生眼中的世界就是美好、友善、正能量满满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是高中语文教师可对学生开展爱的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可借助描写生活的文章,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意识;借助对生命赞美的文章,使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借助描写亲情的文章,使学生增强爱家人、亲人的意识。二是高中语文教师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高中生的人生经历相对较少,缺少抗压能力,在遭遇困难时常常会想到退缩,而不是想如何坚强地面对,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多种素材和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使之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一是高中语文教师可对学生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一些人把奢侈作为追求,以浪费为荣。这是错误的消费观念所导致的,容易使学生出现攀比心理,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毛病。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讲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二是高中语文教师可对学生开展人生修养、道德情操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传统美德、高尚情操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这些积极的、正面的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养成高尚品德、形成良好的理想信念。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各篇章都是经过编者们精挑细选的,具有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端正学生价值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章的创作背景图片,营造出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学生观看图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学生感受在艰难时期伟人博大的情怀,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学习诗词需要创设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诗词中通过事物描写表达情感的语句,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诗词的基本方式和技巧,增强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把诗词画面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其用心感悟诗词表达的情境,让学生在感悟诗词的基础上描绘文章的画面,以进一步增强物象的活力,彰显诗词主旨。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字进一步赏析,运用换字方式使学生感受诗词在用字方面的精湛巧妙,更深入体会诗词背后反映出的意境,增强诗词的情境性,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学习掌握。通过学习这首诗词,作者对革命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将深深感召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以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感情,坚定学生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在课本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德育教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讲故事、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拓展德育教育知识时切记不可生搬硬套,太过生硬,要不然将使语文课堂变成说教学生的场所,如此一来不但发挥不了德育教育的作用,还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感,形成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整体认识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等内容,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德育教育的内容巧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个人。
例如,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为纪念爱国青年刘和珍创作的,赞扬爱国人士英勇斗争、不畏暴力的英雄精神。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先根据文章创作背景,紧抓作者思想脉络,理清文章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对自己了解的革命战士开展讨论,一起分享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互相学习,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借用“感动中国”栏目对英雄人物评词的形式,让学生给自己心中的英雄写颁奖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抒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英雄主义观。
不难发现,在语文学习中,几乎每篇课文都会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针对这一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德育教育情境,让学生沉浸情境中引发深入思考,体会作者写作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掌握情境特点,激发学生爱生活、爱学习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在情境中学生的外在感受,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靠近教学目标,并开展深度思考,准确感悟文章中心思想,从而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陈情表》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话总结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纷纷说出爱家人、爱生活、尽孝道等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的音像视频画面,还可以配以刘和刚演唱的《我的老父亲》、阎维文演唱的《母亲》等体现父母博爱的歌曲,为学生营造浓厚德育教育情境。作者借乌鸦反哺精神表达孝道,学生也应该在学习中反问自己应如何回报父母,特别是在当今生活优越的情况下,更应深思如何报答父母养育恩情。
教师在开始讲解一篇文章时要从重点文字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汉字之美,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在分析语言和文字使用技巧时,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巧妙之处,无论是文言文、现代文、说明文还是小说,都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构建起强大的语文知识体系。在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生动优美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离骚》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带领学生重点品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句子,在充分理解“涕”“艰”等重点词语的基础上,体会穷苦人民当时生活的不易。借助“长”“哀”等字词,感悟屈原面对悲苦人民生活发自内心的可怜、同情的心理。学生不但会被慷慨激昂的诗词深深打动,还会深刻感悟到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品味诗词语句的过程中,与作者隔空对话,深切感受文章的德育教育内容,这是对学生最好的德育教育方式。再如,在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时,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充分体现作者无拘无束、洒脱、自信乐观的豪情,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品味,可以感受到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引发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只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教师可给学生布置开展家庭采访的作业。通过对周围人的采访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在讲解完《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采访身边的长者,请长者讲讲旧社会生活的情境并让学生记录下来,通过采访作业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刘和珍牺牲的重要意义,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产生更加热爱祖国、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情感。再如,在学习了《陈情表》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以“爸爸、妈妈,我爱您!”为题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活动,通过演讲比赛让学生讲一下爸爸妈妈的生活,讲一件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讲一下自己曾对爸爸妈妈有什么误解,学生在演讲中,讲述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真实事情,抒发真情实感,在思想上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真正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和生活的不容易,从而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内容、拓展德育教育知识、营造德育教育情境、品味语言文字、组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提高他们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