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媛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双高”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建设贯穿于治学理校的全过程,将党的建设与高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在“高、领、特、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实现党建领航铸魂育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不懈努力。
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到位。意识形态责任落实不够,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不强,“会议式、教育式,书记讲、党员听”等形式化明显,党的知识和理论学习未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工作实际不够。理论学习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业务领域的融合性不够;结合学校“双高”建设中“加强党的建设”研究落实不够,支部工作计划中“双高”建设内容体现不够。
一方面工作标准化不够。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性不高,积极分子教育和培养不够,谈心谈话质量不高,党员纪实管理工作不细。另一方面组织生活质量不高。“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规范化建设不够;党支部对组织生活谋划不充分,缺乏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联系工作实际不够;党组织活动创新活力不足,缺乏影响力,对党员的吸引力不强。
一是党员教育管理弱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宣传带动群众能力不强。二是专项工作推动力度不够。如“书记项目”组织推进和落实不深入;依托“党建+”项目推行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双融双促实效性不够。三是支部提质增效工作不足。“双创”工作、“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未能很好落地生根,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书记工作室创建、样板党支部选树培育等工作需要加强。
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就是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突出党的政治引领作用。一是要落实学习。针对学习深度不够的问题,要精心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自觉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二是要夯实基础。提高群众满意度、业务推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带动引领、攻坚克难主心骨作用。三是要抓好关键。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活动,激发党员立足岗位、争当表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要定好清单。构建“书记抓”三级联动模式,形成“党总支+乡镇、支部+农户”结对模式,发挥科研服务优势,服务农民增收致富。
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2]。要深入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压实政治责任、突出政治引领。一是要突出支部设置标准化。扩大组织覆盖面,健全完善体系、优化组织设置、建强书记队伍。二是要突出组织生活正常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抓实主题党日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强化过程指导。三是要突出制度科学化。不断健全工作制度,实现支部工作有规范、有遵行、有管理。印发党支部《工作指南挂图》《发展党员工作标准化操作手册》《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工作法》等资料,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为党建工作提供科学遵循。四是要突出工作实效化。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推动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全面贯彻落实党内政策、制度等文件,不断强化工作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健全分层分类培训指导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从支部班子、党员队伍、组织生活、运行机制等方面,围绕工作目标、制度标准和考核评定进行分类、梳理和指导。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内容、方式创新,深化党对各领域基层组织的领导。二是要精准施策提高建设质量。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发挥教职工党员在教科研、管理服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员先锋工程”;以加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为根本,推进实施学生党支部“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以突出加强政治建设、服务中心工作,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根本推进机关党支部建设;以突出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性修养、激发离退休党员老有所为为根本推进离退休党支部建设。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创新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先进经验。党组织建设既要抓好党建也要力促发展,必须处理好工作平衡、协调发展。一是要明晰“思路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党建制度与运行机制、党建路径与工作方法、党建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融合发展,不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要落实“头雁行动”。严格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加强培养工程的实施推进。以创优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创建基层党组织示范点、书记工作室和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引领。三是要强化“保障工程”。把党建工作做到教职工关心的热点上,做到学校事业发展的难点上。提升党组织的服务“双高”建设能力,提高党员干部深化改革、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动员党组织和党员在学校高水平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党员是党组织的“肌体细胞”[3]。要不断推动支部内涵提升,激发支部生机活力。一是要创新形式内容。构建“一支部一特色”工作格局,找准开好组织生活的着力点。针对党员理论学习不深入,搭建支部“党员讲学平台”,鼓励党员发挥专长开展学习教育;针对农业技术人员学习时间不固定,开展果园里、农田里、车间里的“主题党日”,让党员们直观感受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等变化。二是要摸索特色作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红色课堂”教育;针对党员理想信念不强,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找初心;针对教师党员职业特点,印制学习笔记本、发放红色书刊,定期开展学习笔记展评和“读书会”活动,推动自主学习。三是要发挥先锋示范。深化“标准+示范”建设,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党支部书记示范工作室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主题教育,用好党员“先锋亮绩、积分管理”手册,做好党员纪实管理、优秀党员和党员示范岗评选工作等。
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4]。移动互联网时代,党支部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用好平台和资源。一是要建立支部网络家园。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平台,搭建线上党员之“家”,定期传递时政信息、发布学习资源、推送视频资源和开展学习研讨等。二是要打造线上工作新模式。深化学习强国平台的运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依托信息化平台、强化网络阵地,注重形式的智慧化、模式的多元化、覆盖的网格化。如推行“智慧党建”信息化系统,运用“智慧党建+微信群”,组织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实现支部的日常学习活动不受时空的限制。三是要探索支部网络微党课。发挥网络平台及时性、互动性和便捷性优势,用好“江苏先锋”系列平台,运用好“党员微党课”,将党务知识、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编制成“微党课”,制作高质量的党员教育作品,推送给广大党员,以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